二,那不太完美的自己
2012-12-25 10:42:54 来源:心灵咖啡 我要评论()
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正在热映,影片中王宝强扮演的有点“二”的王宝,在路上给徐峥扮演的风度翩翩、事业有成的徐朗带来了许多麻烦。剧情诙谐幽默,观众乐得前仰后合,票房也直线攀升,让我们禁不住要思考,为什么这么一个“二货”,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无独有偶,由黄渤主演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民兵葛二蛋》,收视率也稳居榜首。剧中二蛋是典型的“二货”,却也同样受到观众的热捧。再联想到近来红得发紫的鸟叔及其“骑马舞”,多少也带点“二”的味道,但同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全世界,恐怕连鸟叔自己也始料未及。
2012年仿佛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年份的数字中有两个“2”,还有关于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传说,也有许多人因此又“二”了一回,比如去法国的一个小镇避难。
如此众多的关于“二”的现象,让我们怀疑:难道一个“二”的时代到来了吗?“二”时代又代表什么呢?“二”又因何如此受追捧呢?如此,我们也就要在这“二”时代的浪潮中,用一个“二货”的心理解说一下我们的“二”文化。
“二”的前世今生
“二”这个词并不是在如今的流行文化中才出现的,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已久,我国一些地方将一些做事不着调、不靠谱的人称作“二货”、“二杆子”;道家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数字中的“2”也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漫漫历史长河中,为所有与数有关的人类社会生活贡献着力量。若“二”有生命,忽然看到自己在如今这个“二”时代中如此受追捧,不知会做何想,可能会受宠若惊吧?仔细推敲,确实会发现“二”有些苦尽甘来、翻身做主人的味道。过去说一个人很“二”,是贬义,甚至带点不屑,带点轻蔑,带点说话者的清高。因此我们都远离“二”,远离不靠谱的“二杆子”、“二货”,我们生怕“二”会传染,我们避之不及,因为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要成为国家栋梁,要事业有成,名垂青史。
于是,我们不“二”好多年了,我们都快忘了“二”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话题了。而如今,放眼周围,“二”突然就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一如春暖花开般自然而不可阻挡,占据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占据着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鸟叔火了,因为“二”了一把的骑马舞,王宝深受大众喜爱,确实是“二”得可爱,而“葛二蛋”更直接,将“二”的精神从名字到军旅生活,坚定地践行着。“二”的先行者们敬业地在台上、在大银幕上、在各种各样的公众场合表演着,而“二”的追随者们也不甘落后,大量网友争先恐后地向世人宣告:“我很二”,“我是屌丝”,“我二我自豪”。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问候语会变成:“今天你‘二’了吗?”尔后,我们开始由对一本正经的行为和表现的推崇和模仿变为不屑一顾地回应:“装!”“这人真装,虚伪。”我们无数引以为傲的文艺青年们,也开始自惭形秽:“不好意思,我是文艺青年。”而“2B”青年们则义正言辞:“文艺青年都虚伪,‘2B’青年才靠谱。”凡此种种,不甚枚举。
虽上述现象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但是我们似乎谁也不敢否认“二”的前世颇为凄惨,但今生却无比风光起来,且有越来越风光之势,我们的“二”时代已经到来,或者是在来的路上了。
我们是“二”,我们从“一”走来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喜欢“二”,要争先恐后地“二”一回?这里就需要引申另一个词——“一”,或者叫“老一文化”。“老大”或者“老一”又或者“第一”,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它们象征的是我们社会传统文化中对人们的正统的要求:正直、积极向上、奋勇争先。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我们骨子里的“第一文化”、“优秀文化”。
因此,我们将它一丝不苟地落实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里成绩要争第一,我们清楚地知道“100分”和“99分”是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的;工作中业绩要第一,每个任务都要做到完美,虽然并不一定每一次“完美”都有升职、加薪;找老公娶媳妇都要比别人的优秀,要比别人的有钱,要比别人的漂亮、贤惠,不然那句“你看人家的老公又买房了”,“你看人家的钻石戒指可是‘鸽子蛋’。”会噎死无数人;当然作为一个“第一”的循环,我们自然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屈居人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如此响亮,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如此红火,周末比工作日还满的课程,越来越不堪重负的书包,都是践行“老一”文化的重要手段,我们似乎乐此不疲,我们将一层又一层的“老一”压力扛在身上,小心翼翼,艰难前行。
终于,有一个“鸟叔”跳着莫名其妙、无法用正常的审美和舞蹈要求来衡量的“骑马舞”出现在公众眼前。他一夜爆红,大街小巷,从大妈阿姨到中学的课间操,从普通人到一线明星,都争相模仿,大跳“骑马舞”,并且宣告:“我们也要‘二’一回。”
我们可否将鸟叔看作是对我们传统“老一文化”的挑战,又或者他拯救了在“老一”主流价值观压力下,已经不堪重负却又不敢首先站出来说自己“要二”一把的人们?“老一”文化要求完美的人,完美的偶像,那是近乎有些泯灭人性的追求。“鸟叔”的“二”文化来了,带给我们思想的冲击,带给我们另外一个思考方向,一种社会及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让我们有勇气和机会去试图寻求一种能让心灵更加自由的文化价值。所谓物极必反,“二”代表的就是这样一种回归,一种从“一”退居到“二”的顺应自我与人性的回归。它告诉我们:不需要再自己为难自己,自己堵死自己,我们可以不必永远争第一,永远做最好,我们可以容忍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可以偶尔“二”一把。
我们认为这也是社会群体心理在多元化的发展中越来越趋于理性的表现,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回归。所以,我们乐于见到一群“二”排着队,手拉手站在“一”面前,露出灿烂的笑容,做出邀请的姿势说:“老大们,跟我们一起‘二’一回吧。”
无独有偶,由黄渤主演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民兵葛二蛋》,收视率也稳居榜首。剧中二蛋是典型的“二货”,却也同样受到观众的热捧。再联想到近来红得发紫的鸟叔及其“骑马舞”,多少也带点“二”的味道,但同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全世界,恐怕连鸟叔自己也始料未及。
2012年仿佛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年份的数字中有两个“2”,还有关于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传说,也有许多人因此又“二”了一回,比如去法国的一个小镇避难。
如此众多的关于“二”的现象,让我们怀疑:难道一个“二”的时代到来了吗?“二”时代又代表什么呢?“二”又因何如此受追捧呢?如此,我们也就要在这“二”时代的浪潮中,用一个“二货”的心理解说一下我们的“二”文化。
“二”的前世今生
“二”这个词并不是在如今的流行文化中才出现的,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已久,我国一些地方将一些做事不着调、不靠谱的人称作“二货”、“二杆子”;道家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数字中的“2”也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漫漫历史长河中,为所有与数有关的人类社会生活贡献着力量。若“二”有生命,忽然看到自己在如今这个“二”时代中如此受追捧,不知会做何想,可能会受宠若惊吧?仔细推敲,确实会发现“二”有些苦尽甘来、翻身做主人的味道。过去说一个人很“二”,是贬义,甚至带点不屑,带点轻蔑,带点说话者的清高。因此我们都远离“二”,远离不靠谱的“二杆子”、“二货”,我们生怕“二”会传染,我们避之不及,因为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要成为国家栋梁,要事业有成,名垂青史。
于是,我们不“二”好多年了,我们都快忘了“二”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话题了。而如今,放眼周围,“二”突然就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一如春暖花开般自然而不可阻挡,占据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占据着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鸟叔火了,因为“二”了一把的骑马舞,王宝深受大众喜爱,确实是“二”得可爱,而“葛二蛋”更直接,将“二”的精神从名字到军旅生活,坚定地践行着。“二”的先行者们敬业地在台上、在大银幕上、在各种各样的公众场合表演着,而“二”的追随者们也不甘落后,大量网友争先恐后地向世人宣告:“我很二”,“我是屌丝”,“我二我自豪”。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问候语会变成:“今天你‘二’了吗?”尔后,我们开始由对一本正经的行为和表现的推崇和模仿变为不屑一顾地回应:“装!”“这人真装,虚伪。”我们无数引以为傲的文艺青年们,也开始自惭形秽:“不好意思,我是文艺青年。”而“2B”青年们则义正言辞:“文艺青年都虚伪,‘2B’青年才靠谱。”凡此种种,不甚枚举。
虽上述现象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但是我们似乎谁也不敢否认“二”的前世颇为凄惨,但今生却无比风光起来,且有越来越风光之势,我们的“二”时代已经到来,或者是在来的路上了。
我们是“二”,我们从“一”走来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喜欢“二”,要争先恐后地“二”一回?这里就需要引申另一个词——“一”,或者叫“老一文化”。“老大”或者“老一”又或者“第一”,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它们象征的是我们社会传统文化中对人们的正统的要求:正直、积极向上、奋勇争先。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我们骨子里的“第一文化”、“优秀文化”。
因此,我们将它一丝不苟地落实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里成绩要争第一,我们清楚地知道“100分”和“99分”是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的;工作中业绩要第一,每个任务都要做到完美,虽然并不一定每一次“完美”都有升职、加薪;找老公娶媳妇都要比别人的优秀,要比别人的有钱,要比别人的漂亮、贤惠,不然那句“你看人家的老公又买房了”,“你看人家的钻石戒指可是‘鸽子蛋’。”会噎死无数人;当然作为一个“第一”的循环,我们自然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屈居人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如此响亮,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如此红火,周末比工作日还满的课程,越来越不堪重负的书包,都是践行“老一”文化的重要手段,我们似乎乐此不疲,我们将一层又一层的“老一”压力扛在身上,小心翼翼,艰难前行。
终于,有一个“鸟叔”跳着莫名其妙、无法用正常的审美和舞蹈要求来衡量的“骑马舞”出现在公众眼前。他一夜爆红,大街小巷,从大妈阿姨到中学的课间操,从普通人到一线明星,都争相模仿,大跳“骑马舞”,并且宣告:“我们也要‘二’一回。”
我们可否将鸟叔看作是对我们传统“老一文化”的挑战,又或者他拯救了在“老一”主流价值观压力下,已经不堪重负却又不敢首先站出来说自己“要二”一把的人们?“老一”文化要求完美的人,完美的偶像,那是近乎有些泯灭人性的追求。“鸟叔”的“二”文化来了,带给我们思想的冲击,带给我们另外一个思考方向,一种社会及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让我们有勇气和机会去试图寻求一种能让心灵更加自由的文化价值。所谓物极必反,“二”代表的就是这样一种回归,一种从“一”退居到“二”的顺应自我与人性的回归。它告诉我们:不需要再自己为难自己,自己堵死自己,我们可以不必永远争第一,永远做最好,我们可以容忍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可以偶尔“二”一把。
我们认为这也是社会群体心理在多元化的发展中越来越趋于理性的表现,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回归。所以,我们乐于见到一群“二”排着队,手拉手站在“一”面前,露出灿烂的笑容,做出邀请的姿势说:“老大们,跟我们一起‘二’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