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是如何炼成的
2013-7-19 10:38:34 来源:the atlantic 我要评论()
正念冥想。最近几个月,你肯定知道这个词,要么听到要么看到(或者不屑一顾),各种研究,名人代言,甚至应用继续成为头条新闻。根据佛教传统,描述为“在当下非判断性的经验意识”——一种号称经过刻意磨练能够带来内在平静的技能——冥想在西方有了一段历史。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那些陈腐的、自以为是的说教,和我们要做的正好相反:事情只有弄懂了才有作用。面对恐惧。面对当今的生活。试着寻找另一种方式。那种我们在幸运曲奇或瑜珈茶袋标签上发现的格言短语,好像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尤其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混乱的时候。正如他们所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谈到自我解构的时候,不要听到新奇或超自然的声音就觉得很难。”
然而,人们正在做这些。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无论是在团体,还是一个人在家中进行这种治疗。但就像与普通取汗液或每周针刺疗法预约,问题不是有益于生理变化是否可能,而是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帮助有多大?
不用说,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平静地坐着,慢慢地呼吸,会让我们紧张的一天安静下来,但在谈到人生最伤神的事情上——死亡、灾难、疾病——正念冥想真的管用吗?
--------
加里42岁,是一个二进宫的瘾君子。他被耶和华见证会所感召,直到十八年后离开。刚开始脱离宗教,加里变成一个保守分子。他觉得,如果他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么对他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他蓄着长发,身体布满纹身。他开始酗酒,参加聚会,给自己注射毒品。他觉得胸口有个大洞,他试图填补上,他这样试着将近二十年了。
加里象许多瘾君子做的一样最终陷入低潮,不能自拔。一个周末在拉斯维加斯的毒品刺激后,他突然决定,开车经过一个沙漠公路回到洛杉矶的家里,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孩子。在那些清醒的、流浪的时间里,他意识到他必须停止,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做。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他不想参加匿名戒毒社或什么效率更高的康复中心。他需要的只有依靠自己。他尝试了各种世俗团体,但是他说那些都不是他要找的,直到他发现一个禅修中心,并开始“打坐”,“一切才重新开始。”
实际意义上,“打坐”事实上是所有正念禅修的冥想内容。每天无论在哪里从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或更多),无论是单独一个人或与其他群体,你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你的呼吸,吸入呼出。你的思想将不可避免地徘徊,正念就开始出现了。相反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或卷入思想的乱麻,你就会变得沮丧,你要训练自己用接受和好奇的心理去省视自己的思想或情绪,并平静地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他意识到,在他整个的成长阶段,他的内心一直都在欺骗他。
这样的一种活动看来并不那么简单,对各种可能带来的益处是非侵入性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家凯瑟琳麦克莱恩博士(研究并实践着正念冥想)认为,这对神经系统的认识可能更清晰一些。事实上,如果你除去它的宗教历史语境,正念冥想本质上是一种面向人本主义的认知健身运动。
麦克莱恩博士这样理解它:“这是一种了解你自己心灵的方式。”
有不同形式的冥想实践——其中超觉冥想或“TM”(一个好莱坞认同的由大卫·林奇创建的方法),气功(中国形式的“能量疗愈”),甚至瑜伽——所有这些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好处;但是正念冥想是一项应用更广泛,研究最多的方法。
两年前,德国吉森的贾斯特斯李比希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集数十年已有的相关研究,作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推测报告,通过正念冥想的作用,解释各种神经系统和观念过程(最近的研究不断加以肯定。)
报告显示,正念冥想是通过几个不同的机制的整合进行的:关注控制、身体意识、情绪调节、以及自我认知的转变。每个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有助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这些功能一起作用的时候,累积过程要求给出一个增强“自律”的能力——能够控制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或注意力”(减少了被认为是引起很多心理困扰和痛苦的原因)。
换句话说,研究人员表明,练习禅修会让我们的头脑开发出更强的指令,比那种机械脑瓜更灵敏,根据本周公布的一项研究,你练习完冥想,这种能力会与你保持很长时间。
--------
“正念冥想不是一个漂亮的小把戏,”加里坚决地说。“这不是蛋糕上的糖霜。这是一个巨大的观念转变。”
粗放的,从头到脚的纹身,加里很快发现自己坐在加州一个偏远地区的一个退休会所里,和一群嬉皮士和老年人在一起。
他开始每天冥想,通过这种方式,他说他能够更仔细观察到他的思维模式和运动轨迹。他意识到他内心充满“创伤、愤怒、恐惧和怨恨,”他尽最大努力摆脱这种内心痛苦的情绪。这样,他开始认识到他的毒瘾不只是让他心烦意乱,“逃避任何情绪的产生,(他)绝对无法承受。”他觉得在他成长的日子里,他的内心一直都在欺骗他。
在冥想阶段,他就意识到了这些。
根据贾斯特斯李比希哈佛报告,意识(注意力调节和身体意识的根源)是正念禅修的基础。通常描述为“当前”或“瞬时”,前两种机制包括学习专注于直觉的内部(生理、情感)和外部(环境)刺激。
通过对调节的关注,我们可以开始“聚焦一段时间(我们的)注意力”,提高我们潜在的“冲突监测,”专注于当下的感受能力,即使思想和判断试图转移。这种特定的禅修训练在媒体中被广泛讨论,因为研究表明,这种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那么身体意识据信是这样的一种构成,它告诉我们不仅要注意到我们周围的环境,还要注意到思想和身体感觉(如腹腔神经丛的张力)中发生的反应。开发内在和外部知觉的敏锐感,麦克莱恩博士描述为一种清晰的意识:“你开始看到东西不是那种你想象中的虚拟的现实。”
有了这种认识,加里发现他能够直接解决手头的问题,而不是萎靡不振。不再继续用那种“享乐和颓废主义”来打发自己,他相信正念禅修给了他力量和耐心,正好解决他的问题—感受它的深度,让所有对他的磨难“汹涌地来吧。”
然后,他说,他开始打发它们。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放弃不是我们头脑处理的首选方式。
德布的病是在36岁时被确诊的。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一个漂亮的、快乐的金发女郎,她的声音象少女一样的柔和。德布在三年前还非常健康。她每六个月去看一次牙医,这是一个健康的人通常做的。不过,德布得了乳腺癌。癌症到了III期并出现扩散,象一道彩虹跨过胸前。
当听到她的诊断,德布陷入了不确定的对策和治疗中,她尽力控制病情的发展。她走进她的医生的办公室,她的头发向后梳起,拿出一个笔记本并说道:“我要象做我的全职工作一样来对待这个事情。我要怎样做才能治好我的病?”
作为两个女孩的母亲“充满着这种母性冲动,你必须保护她们免受一切痛苦,”她拼命抓住一个被控制的错觉。她所看到的只是恐慌和焦虑。
“正念冥想告诉我,我自己并不像我想的那样。”
作为杜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部分,给她介绍了正念冥想,德布很快就开始进行了定期练习。她开始观察这个让她痛苦和恐惧的事情,并意识到它们有多么让她耗尽心力。她认识到,癌症并不只是要被治愈的东西,它还是她必须要和其调和的东西,也就是说要学会如何平静下来。
当你有一个婴儿和一个活泼的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屋子里奔跑,任何形式的平静听起来像一个不可能的目标,何况一个使人衰弱的疾病,但德布相信这是正念冥想送给她的礼物。
从恐慌到平和,是一个认识上的转变,贾斯特斯李比希-哈佛报告称之为“情绪调节”的成果。这一套练习说明,通过对我们认知能力的重建,我们能够训练自己去观察我们在特定的事件中思想的形成,接受它直觉性的判断(“好”或“坏”),并感到自己受到影响,从而克制我们的习惯性反应(即恐怖、气喘、愤怒、或挥拳)。
作为优秀的佛学传道者杰克本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要学会改变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经验之间的关系。
或者麦克莱恩博士所说的那样,我们让自己处在某种“暴露”的状态下,我们就可以“让可怕的事情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这就像内心中的恐惧因素,我们很少有人在比赛中对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感兴趣。贾斯特斯李比希-哈佛报告的作者认为“人们通常对冥想感到陌生,起初发现这个过程违反直觉,”但很多人发现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最终消散了,结果是要么重新定位(看到某些新亮点)要么废止(同时摆脱我们的习惯性反应)。
对德布来说,“这意味着去掉她愤怒或恐惧的心理,并且‘像落下的一块巨石’”意味着更懂得调节她的生活“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抓住每一天,仅此而已。”
意味着能够坐下来,马上不用害怕失去它。
三年后癌症消失了,但她仍在练习。“最终正念冥想告诉我,我不是我思想的那样。捕捉它们,观察它们,这很有趣,我只需要抓住它们为我所用。我可以放下所有那些要把我放回仓鼠滚轮里的事情。”
--------
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个体之间的分离,是通过正念冥想功能的最终的机制(它被认为在我们深层次实践中最为明显)。在一个不断强调自我修养的文化里,正念冥想给出的东西可能是最深奥的学问,当然也是最令人困惑的东西。
根据贾斯特斯李比希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报告,为了实现一个强大的内在意识和有能力“越来越清晰地观察我们的心理过程,”我们开始看到自我的东西不断产生,而且并不固定。麦克莱恩博士将其描述为当我们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的时候,它是我们经验的一个连续的释放过程。“最终你要释放的是固定个体这样的一种观念……然后你开始解构自我。”
“我们有一些办法,我们用了几千年了。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冥想。”
但是,为什么会有人要做这种事情呢?抽象、超现实、困惑,说白了是可怕。不过,正如麦克莱恩博士强调的那样,作为一个概念给人的感觉比实际更为严重。一旦理解,她说,它将会变得非常有用,在许多情况下,会起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开始了解到个体是无常的,“不再有你必须保护自己的这种感觉,”她说。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行为,我们内心平静的时候,我们就将依赖和敌意赶跑了。然后“把我们琐屑的习惯烧掉,”最后给更短暂存在的认识让步。从那里,她说,我们开始发展出更强烈的同情和一个更真实的存在。
十年前,作为达特茅斯一个神经学本科生,麦克莱恩博士开始练习正念冥想。她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继续她的研究时,她开始参加沙玛莎项目,规模最大的和最广泛的研究正念冥想对大脑的影响。也就是在那里,她继续她的首次的静思(为期一周的密集的每日冥想)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参与者的体验。不久后,她开始定期在家里练习。
不过,麦克莱恩博士发现人们克服恐惧心理异常困难。
她害怕死亡。她坐飞机会产生恐慌和预感。如果你迟到了或生病了,她会做最坏的打算。
但是,通过冥想,麦克莱恩博士最终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她意识到她的内心深处的焦虑来自于练习期间她最初的感觉:那种长期的自我意识只是一个错觉。“感到就像现实让我脱离了危难,”她说。但像加里和德布,她流露出自己的担忧,直到它变得“清晰、轻盈、同情、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克莱恩博士的担心得到了验证。她的妹妹患了癌症,已经扩散转移被送往医院,她快要死了。
在人类生活的范围,有一些事情比一个心爱的人死亡更可怕,但麦克莱恩博士相信,正念冥想让她建立一种精神盔甲,让她保持着惊人的平静。她训练自己“建立这样一种观念,你是宇宙的中心,世界是为你而准备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当她坐在她垂死的妹妹的床边,麦克莱恩博士有了心理准备。“我和她一起在宇宙太空中,我感到很空旷,很清晰,充满了爱,”她说。“我没有多少自己的负担或我自己的期望,所以大部分这类感觉是很自然,很容易的事情。”
当谈论到自我解构,她认为:“很难不去听新潮或超自然的声音,”但她相信抛开她固有的认同感和“人为的认知世界”的东西,她会畅通无阻:
“如果我自己没有经历过垂死的过程,我就不能正确处理我妹妹的死。”
这并不是说她免于悲伤,她经历了“非常迅速而强烈的”不假思索或过犹不及,但她能够看清楚她的丧亲之痛,作为眼下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她紧紧拥抱,然后放开。
--------
“我们有一些工具,我们已经用了几千年,”在结束我们的采访,麦克莱恩博士这样说。“其中一个是冥想。我们将永远拥有它。所以,如果我们能学会利用这种力量,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它是一个工具,是我们的避难所。”
这种做法可能有巨大的潜力,但它的倡导者马上指出,人们投入多少,它就会帮人做多少。加里、德布、或者麦克莱恩博士会告诉你,击败绝望绝非易事。像任何一种保健运动,想要从冥想中得到好处,就要付出时间、纪律、和奉献。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那些陈腐的、自以为是的说教,和我们要做的正好相反:事情只有弄懂了才有作用。面对恐惧。面对当今的生活。试着寻找另一种方式。那种我们在幸运曲奇或瑜珈茶袋标签上发现的格言短语,好像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尤其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混乱的时候。正如他们所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谈到自我解构的时候,不要听到新奇或超自然的声音就觉得很难。”
然而,人们正在做这些。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无论是在团体,还是一个人在家中进行这种治疗。但就像与普通取汗液或每周针刺疗法预约,问题不是有益于生理变化是否可能,而是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帮助有多大?
不用说,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平静地坐着,慢慢地呼吸,会让我们紧张的一天安静下来,但在谈到人生最伤神的事情上——死亡、灾难、疾病——正念冥想真的管用吗?
--------
加里42岁,是一个二进宫的瘾君子。他被耶和华见证会所感召,直到十八年后离开。刚开始脱离宗教,加里变成一个保守分子。他觉得,如果他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么对他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他蓄着长发,身体布满纹身。他开始酗酒,参加聚会,给自己注射毒品。他觉得胸口有个大洞,他试图填补上,他这样试着将近二十年了。
加里象许多瘾君子做的一样最终陷入低潮,不能自拔。一个周末在拉斯维加斯的毒品刺激后,他突然决定,开车经过一个沙漠公路回到洛杉矶的家里,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孩子。在那些清醒的、流浪的时间里,他意识到他必须停止,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做。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他不想参加匿名戒毒社或什么效率更高的康复中心。他需要的只有依靠自己。他尝试了各种世俗团体,但是他说那些都不是他要找的,直到他发现一个禅修中心,并开始“打坐”,“一切才重新开始。”
实际意义上,“打坐”事实上是所有正念禅修的冥想内容。每天无论在哪里从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或更多),无论是单独一个人或与其他群体,你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你的呼吸,吸入呼出。你的思想将不可避免地徘徊,正念就开始出现了。相反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或卷入思想的乱麻,你就会变得沮丧,你要训练自己用接受和好奇的心理去省视自己的思想或情绪,并平静地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他意识到,在他整个的成长阶段,他的内心一直都在欺骗他。
这样的一种活动看来并不那么简单,对各种可能带来的益处是非侵入性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家凯瑟琳麦克莱恩博士(研究并实践着正念冥想)认为,这对神经系统的认识可能更清晰一些。事实上,如果你除去它的宗教历史语境,正念冥想本质上是一种面向人本主义的认知健身运动。
麦克莱恩博士这样理解它:“这是一种了解你自己心灵的方式。”
有不同形式的冥想实践——其中超觉冥想或“TM”(一个好莱坞认同的由大卫·林奇创建的方法),气功(中国形式的“能量疗愈”),甚至瑜伽——所有这些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好处;但是正念冥想是一项应用更广泛,研究最多的方法。
两年前,德国吉森的贾斯特斯李比希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集数十年已有的相关研究,作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推测报告,通过正念冥想的作用,解释各种神经系统和观念过程(最近的研究不断加以肯定。)
报告显示,正念冥想是通过几个不同的机制的整合进行的:关注控制、身体意识、情绪调节、以及自我认知的转变。每个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有助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这些功能一起作用的时候,累积过程要求给出一个增强“自律”的能力——能够控制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或注意力”(减少了被认为是引起很多心理困扰和痛苦的原因)。
换句话说,研究人员表明,练习禅修会让我们的头脑开发出更强的指令,比那种机械脑瓜更灵敏,根据本周公布的一项研究,你练习完冥想,这种能力会与你保持很长时间。
--------
“正念冥想不是一个漂亮的小把戏,”加里坚决地说。“这不是蛋糕上的糖霜。这是一个巨大的观念转变。”
粗放的,从头到脚的纹身,加里很快发现自己坐在加州一个偏远地区的一个退休会所里,和一群嬉皮士和老年人在一起。
他开始每天冥想,通过这种方式,他说他能够更仔细观察到他的思维模式和运动轨迹。他意识到他内心充满“创伤、愤怒、恐惧和怨恨,”他尽最大努力摆脱这种内心痛苦的情绪。这样,他开始认识到他的毒瘾不只是让他心烦意乱,“逃避任何情绪的产生,(他)绝对无法承受。”他觉得在他成长的日子里,他的内心一直都在欺骗他。
在冥想阶段,他就意识到了这些。
根据贾斯特斯李比希哈佛报告,意识(注意力调节和身体意识的根源)是正念禅修的基础。通常描述为“当前”或“瞬时”,前两种机制包括学习专注于直觉的内部(生理、情感)和外部(环境)刺激。
通过对调节的关注,我们可以开始“聚焦一段时间(我们的)注意力”,提高我们潜在的“冲突监测,”专注于当下的感受能力,即使思想和判断试图转移。这种特定的禅修训练在媒体中被广泛讨论,因为研究表明,这种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那么身体意识据信是这样的一种构成,它告诉我们不仅要注意到我们周围的环境,还要注意到思想和身体感觉(如腹腔神经丛的张力)中发生的反应。开发内在和外部知觉的敏锐感,麦克莱恩博士描述为一种清晰的意识:“你开始看到东西不是那种你想象中的虚拟的现实。”
有了这种认识,加里发现他能够直接解决手头的问题,而不是萎靡不振。不再继续用那种“享乐和颓废主义”来打发自己,他相信正念禅修给了他力量和耐心,正好解决他的问题—感受它的深度,让所有对他的磨难“汹涌地来吧。”
然后,他说,他开始打发它们。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放弃不是我们头脑处理的首选方式。
德布的病是在36岁时被确诊的。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一个漂亮的、快乐的金发女郎,她的声音象少女一样的柔和。德布在三年前还非常健康。她每六个月去看一次牙医,这是一个健康的人通常做的。不过,德布得了乳腺癌。癌症到了III期并出现扩散,象一道彩虹跨过胸前。
当听到她的诊断,德布陷入了不确定的对策和治疗中,她尽力控制病情的发展。她走进她的医生的办公室,她的头发向后梳起,拿出一个笔记本并说道:“我要象做我的全职工作一样来对待这个事情。我要怎样做才能治好我的病?”
作为两个女孩的母亲“充满着这种母性冲动,你必须保护她们免受一切痛苦,”她拼命抓住一个被控制的错觉。她所看到的只是恐慌和焦虑。
“正念冥想告诉我,我自己并不像我想的那样。”
作为杜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部分,给她介绍了正念冥想,德布很快就开始进行了定期练习。她开始观察这个让她痛苦和恐惧的事情,并意识到它们有多么让她耗尽心力。她认识到,癌症并不只是要被治愈的东西,它还是她必须要和其调和的东西,也就是说要学会如何平静下来。
当你有一个婴儿和一个活泼的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屋子里奔跑,任何形式的平静听起来像一个不可能的目标,何况一个使人衰弱的疾病,但德布相信这是正念冥想送给她的礼物。
从恐慌到平和,是一个认识上的转变,贾斯特斯李比希-哈佛报告称之为“情绪调节”的成果。这一套练习说明,通过对我们认知能力的重建,我们能够训练自己去观察我们在特定的事件中思想的形成,接受它直觉性的判断(“好”或“坏”),并感到自己受到影响,从而克制我们的习惯性反应(即恐怖、气喘、愤怒、或挥拳)。
作为优秀的佛学传道者杰克本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要学会改变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经验之间的关系。
或者麦克莱恩博士所说的那样,我们让自己处在某种“暴露”的状态下,我们就可以“让可怕的事情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这就像内心中的恐惧因素,我们很少有人在比赛中对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感兴趣。贾斯特斯李比希-哈佛报告的作者认为“人们通常对冥想感到陌生,起初发现这个过程违反直觉,”但很多人发现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最终消散了,结果是要么重新定位(看到某些新亮点)要么废止(同时摆脱我们的习惯性反应)。
对德布来说,“这意味着去掉她愤怒或恐惧的心理,并且‘像落下的一块巨石’”意味着更懂得调节她的生活“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抓住每一天,仅此而已。”
意味着能够坐下来,马上不用害怕失去它。
三年后癌症消失了,但她仍在练习。“最终正念冥想告诉我,我不是我思想的那样。捕捉它们,观察它们,这很有趣,我只需要抓住它们为我所用。我可以放下所有那些要把我放回仓鼠滚轮里的事情。”
--------
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个体之间的分离,是通过正念冥想功能的最终的机制(它被认为在我们深层次实践中最为明显)。在一个不断强调自我修养的文化里,正念冥想给出的东西可能是最深奥的学问,当然也是最令人困惑的东西。
根据贾斯特斯李比希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报告,为了实现一个强大的内在意识和有能力“越来越清晰地观察我们的心理过程,”我们开始看到自我的东西不断产生,而且并不固定。麦克莱恩博士将其描述为当我们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的时候,它是我们经验的一个连续的释放过程。“最终你要释放的是固定个体这样的一种观念……然后你开始解构自我。”
“我们有一些办法,我们用了几千年了。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冥想。”
但是,为什么会有人要做这种事情呢?抽象、超现实、困惑,说白了是可怕。不过,正如麦克莱恩博士强调的那样,作为一个概念给人的感觉比实际更为严重。一旦理解,她说,它将会变得非常有用,在许多情况下,会起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开始了解到个体是无常的,“不再有你必须保护自己的这种感觉,”她说。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行为,我们内心平静的时候,我们就将依赖和敌意赶跑了。然后“把我们琐屑的习惯烧掉,”最后给更短暂存在的认识让步。从那里,她说,我们开始发展出更强烈的同情和一个更真实的存在。
十年前,作为达特茅斯一个神经学本科生,麦克莱恩博士开始练习正念冥想。她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继续她的研究时,她开始参加沙玛莎项目,规模最大的和最广泛的研究正念冥想对大脑的影响。也就是在那里,她继续她的首次的静思(为期一周的密集的每日冥想)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参与者的体验。不久后,她开始定期在家里练习。
不过,麦克莱恩博士发现人们克服恐惧心理异常困难。
她害怕死亡。她坐飞机会产生恐慌和预感。如果你迟到了或生病了,她会做最坏的打算。
但是,通过冥想,麦克莱恩博士最终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她意识到她的内心深处的焦虑来自于练习期间她最初的感觉:那种长期的自我意识只是一个错觉。“感到就像现实让我脱离了危难,”她说。但像加里和德布,她流露出自己的担忧,直到它变得“清晰、轻盈、同情、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克莱恩博士的担心得到了验证。她的妹妹患了癌症,已经扩散转移被送往医院,她快要死了。
在人类生活的范围,有一些事情比一个心爱的人死亡更可怕,但麦克莱恩博士相信,正念冥想让她建立一种精神盔甲,让她保持着惊人的平静。她训练自己“建立这样一种观念,你是宇宙的中心,世界是为你而准备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当她坐在她垂死的妹妹的床边,麦克莱恩博士有了心理准备。“我和她一起在宇宙太空中,我感到很空旷,很清晰,充满了爱,”她说。“我没有多少自己的负担或我自己的期望,所以大部分这类感觉是很自然,很容易的事情。”
当谈论到自我解构,她认为:“很难不去听新潮或超自然的声音,”但她相信抛开她固有的认同感和“人为的认知世界”的东西,她会畅通无阻:
“如果我自己没有经历过垂死的过程,我就不能正确处理我妹妹的死。”
这并不是说她免于悲伤,她经历了“非常迅速而强烈的”不假思索或过犹不及,但她能够看清楚她的丧亲之痛,作为眼下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她紧紧拥抱,然后放开。
--------
“我们有一些工具,我们已经用了几千年,”在结束我们的采访,麦克莱恩博士这样说。“其中一个是冥想。我们将永远拥有它。所以,如果我们能学会利用这种力量,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它是一个工具,是我们的避难所。”
这种做法可能有巨大的潜力,但它的倡导者马上指出,人们投入多少,它就会帮人做多少。加里、德布、或者麦克莱恩博士会告诉你,击败绝望绝非易事。像任何一种保健运动,想要从冥想中得到好处,就要付出时间、纪律、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