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以前“高考定终身”的时代,谁若能在高考这个龙门上跳跃成功,随之而来的荣誉也是不尽的,所以很多人盯准了高考锲而不舍。文章所举便是一例,实在让人感慨。高考,给一些人带来幸福的同时,给一部分人带来的却是永久的伤痛。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到了,电视、报刊、网上等媒体对关于高考方面的话题立刻多了起来,这个话题多数是味同嚼蜡,老生常谈,我本来就对现行的高考制度不感兴趣,所以很少看这方面的内容,但几天前陪妻子看了江苏卫视关于高考的一个电视节目,印象较深,颇有感慨,很想谈一谈自己的对高考的一些看法。
该电视节目访谈了高考传奇人物曹湘凡。曹湘凡,人称“考霸”,参加了13次高考,永不言败,屡败屡考,最后终于考上了自己还认为不太满意的警察专科学校,在此期间他结了两次婚,有了四个孩子,他的同学已经做了他学习的那所学校的校长,他做家教教出的学生不少都考上了名牌大学。
这完全是一个现代版的《范进中举》,范进中举的故事或许有虚构的成分,但曹兄13次高考绝对是真实的,范进中举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悲哀,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莫大讽刺,那么曹兄“考霸”的故事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中国的高考堪称是中国的“国考”,举国关注,全民关注,高考几天以来,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高考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种媒体对高考的积极关注,老师和家长对高考的热心与关心,都立即高涨起来,有许多关于关心和帮助考生的故事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总之,中国的大地笼罩在一片浓烈的高考氛围之中。
至于这么慎重,搞这么隆重吗?让孩子们像平时一样上学不就行了?要领导巡视干什么?要警察站岗干什么?要家长陪考干什么?出租司机,你没事干了?凑什么热闹呢?组织什么爱心接送活动?你们的行为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对孩子考试有什么帮助?只能增加孩子们的负担罢了。
我真佩服曹湘凡老兄,真有你的,参加12次高考还不放弃,是什么意念在支撑着你?是什么精神在鼓舞着你?是什么精神令你这么执着?是什么精神让你永不放弃?是相信“学而优则仕”吗?还是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呢?这个太过时了吧?太没有新意了,太不时尚,太不创新,要与时俱进啊!如果你第13次高考再考不上怎么办?你的家人为你的高考付出多大的牺牲啊!你的孩子在你的高考生涯中吃了多少苦啊!你是男子汉,你是一个父亲啊!你对你的家庭尽到你的责任了吗?
二十年来,如果你用这么执着的精神来干事业,可能已经是腰缠万贯的老总了;二十年来,你如果用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来著书立说,可能已经是名作家了;二十年来,你如果用这种愚公移山来从事某项科研研究,可能已经是专家了。你把这大好的青春时光,刻苦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浪费在高考上,就是为了一纸文凭吗?还是为了证明一点什么呢?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一点啊!
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这个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没有进过大学门而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的大有人在啊,中国古代落榜的药圣李时珍写出了药典《本草纲目》,清朝的文学家蒲松龄落榜后写出了名著《聊斋志异》,现代的戏剧家曹禺也是高考落榜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连中学都没有上过,英国的名总统丘吉尔也是落榜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没有上过大学,大发明家爱迪生连小学都没有读完,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伟大,不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啊!
再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严重,教育的成本又是这样的高,我们又何必要让孩子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呢?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去培养孩子发展,可以让孩子学一个一技之长,将来可以对家庭,对社会有用,有所贡献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他们出人头地,都成为政治家、科学家呢?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啊。
我们的国家也是否要对现行的高考制度作出大胆的改革呢?高考在当时的中国是必要的,但任何事情都应该与时俱进,要改革,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例如:不一定要搞一考定终身的制度,要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教育,要进一步放开高校的自主招生的权力等等。
我们的社会和家长也要淡化高考的氛围,不要把高考看着是孩子的唯一出路,不要认为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是一条龙,就是人上人,就是天之骄子;落榜的孩子就是一条虫,就是弱智者,就是最底层的劳动者;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段落而已,谁跑完了全程,谁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的英雄。将来他们同样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不过社会分工不同罢了。
我想:“考霸”的出现,不是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的精神的再现,不值得去学习,去鼓励,去赞美;它是对先行高考制度的一种警示,现行的高考制度已经落后于我们的时代,应该大胆的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