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拍出《盗梦空间》这种电影吗?
2010-9-19 13:45:2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影片《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热映,票房不错,对影片的评价则毁誉参半。叫好之声自然铺天盖地,因为这里面既包括了营销手段运作出来的赞美影评,也确实有许多真的喜欢这部电影的自发表达。批评的声音则相对来说更为理性,一位匿名网友的评论堪为代表:“叫好的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对我们这些骨灰级科幻迷,这些东西实在太小儿科。……说来说去还是中国科幻不发达,西洋无论出一点什么劳什子,庸众们就花痴似的叫好。”这种众醉独醒的姿态当然会使许多人不高兴,不过“中国科幻不发达”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中国人拍过科幻影片吗?
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似乎就是《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这部初级阶段的影片也许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但放到今天估计很少有人愿意看了。
其实,中国人20年前还有一部科幻电影——张艺谋的《秦俑》(又名《古今大战秦俑情》,1989)。如果置身于常有精品但也充满垃圾的好莱坞科幻影片中,这部中国影片也可以在及格线之上,应该有中等成绩。可惜的是,恐怕连张艺谋本人也没有将《秦俑》视为科幻电影。据说有一次他和施皮尔伯格交谈,施建议他拍一部科幻电影,他就没敢理直气壮地告诉施皮尔伯格“我已经拍过了”。
幸好还有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人为中国电影贡献了若干科幻影片,当然大部分是对好莱坞亦步亦趋的。按照我对科幻影片的“思想标准”,香港科幻影片中最有价值的一部是《急冻奇侠》(1989),因为其中提出了“一个时空中的义务在另一个时空中还要不要承担”这样一个十足科幻的问题。好莱坞科幻影片中,较多的是表现一个时空中的爱情在另一个时空中的延续,偶有涉及义务者,则通常都假定为当然延续。
我们能够期望中国的《盗梦空间》吗?
在可见的将来,我认为这种期望还无法实现。至少有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从小以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为己任。应试教育,标准答案,保守的教育管理当局,望子成龙却又往往不得其法的家长,陷溺在学历崇拜泥潭中的整个社会,全都在齐心合力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他们只能在电脑游戏和玄幻小说中偷偷满足一下想象的乐趣,却还要处在家长的追围堵截之下。
二是我们对电影的审查太严格了。我相信我们对电影审查的严格程度,超过了电视、电台、书籍、杂志和报纸。审查越严格,想象力就越被扼杀,这是自然之理。
三是我们不知道爱惜和鼓励想象力。《秦俑》生不逢辰,现已被人淡忘,姑且不谈。陈凯歌的《无极》(2005),是中国近年另一部有想象力的影片——它和《指环王》及《哈利·波特》一样可归入“幻想影片”,却因为一个无聊恶搞的馒头大伤元气,公众和媒体又不知爱惜,反而落井下石,搞得恶评如潮。此事大大挫伤了中国电影人尝试幻想影片的勇气和热情。
所以,那些人云亦云盲目大赞《盗梦空间》同时又摆出“恨铁不成钢”姿态痛贬中国电影的人啊,你们应该扪心自问,当年是不是也对《无极》落井下石了?——我知道你们绝大部分都曾如此。你们既然不知爱惜中国电影中艰难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为什么还要期望中国的《盗梦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