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西山落日
2009-12-29 10:59:4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西山落日,余晖潋滟,笔端彩霞漫天。心之撩动,墨香飘然,力透纸背间沁满释然!作者临窗赏落日,会中乏味蒹葭,且能书写满目唯美,让人折服!问好!
  
  走过几十个春秋,经历过无数落日。以前,每一次看落日,总是漫不经心。而这一次看落日,却是不经意的举动。倘若没有会议中间一个简单的抬头,我便无法发现,西山的落日竟然如此美丽壮观。
  
  会议开到中途,汇报人冗长的陈述,听的人心烦意噪。有人借故去洗手间,有人假装接听电话,有人交头接耳,而更多人却心不在焉。台上只有主持人正襟危坐,保持着会议的严肃。我坐的位置,是靠南的窗下。这是单位的新楼,会议室才启用,落地的玻璃窗上,还未挂窗帘。因而,透过明亮的玻璃,视野可以揽进外面的风光。
  
  现在,我看窗外的天空。天空遮敝太阳的云儿悄悄地褪了。瞬间,那炫目的光线就喷薄而出。光线飞步踱上玻璃,玻璃也就溢彩流光了。眼睛望过去,就被反射出的光击中。于是,不自觉地抬手搭起凉蓬。然而,就在手扬起的瞬间,我眯着的眼,很随意地撇了光线的方向。方向是西山,西山正有落日。
  
  这是冬日,日短夜长。看到西山的落日,大约在五点钟。那轮耀眼的夕阳,在西边的天空,正慢慢地坠落。一些笼罩西山的云儿,轻轻地被镀上金光。光在云中穿行,缤纷出无数的彩霞。远远望去,它像一幅华丽无比的锦缎,漂亮的铺展在空中,让人垂涎欲滴,遐思无穷。五彩缤纷之下,是西山的松柏,依旧是满目葱笼。夕阳从上面流过,愈发的流光溢彩。似乎有风掠过,那些镀着金边的青黛,像一面巨大的旗子,起起伏伏在落日的光里。圆圆的夕阳,就在起伏之中,慢慢地被吞没。
  
  落日在下坠,天空在走低,山却愈来愈高,似乎与天相连。我看见,山顶的青松,贴近了落日,它的枝丫像一双手,已经伸展开来,欲把落日拥抱。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厅堂里,年关时张贴的年画,年画上画的就是这种景象。
  
  彩霞漫西天,落日此时园。这是自然的过程,不需要点缀,也不需要人为的粉黛。浩瀚天空是落日的背景,那些星辰只能暗泣在天空深处。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要说,落日给人黯淡、凄清和悲凉。也不要认为,落日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让人想象到黯然、冷淡和沉寂。
  
  也是的,夕阳走进唐诗,就有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落寞和颓废的情绪。夕阳走进宋词里,就有周邦彦笔下:“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际”的痛苦忧伤;夕阳走进元代,就有词人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乡思;夕阳走进各朝代名人文字里,还有很多很多,这多半是失意和落寞的感叹。
  
  其实,落日是很美的,较之于朝阳,它同样使人怦然心动。我们不能分别出,日出,日落的景致哪一个最美。一样地红艳圆满,一样地彩霞满天,怕是分不出高下的。我看现在的落日,美得自然、美得不加雕琢,真的让我不能自拔。
  
  我在听汇报的絮絮叨叨中,始终保持仰望的姿态,恣情地陶醉着、享受着。这时,我想起了唐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意境开阔雄浑的诗句;想起了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描绘阳光灿烂,毫无感伤的落日的诗句。也想起了伟人毛泽东那别具意境、大放光彩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震撼诗句。这些诗句写美了落日,让人看到了尽管已经落日了,但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情怀依旧存在。
  
  一只鸟在我的视野里出现了,它拍打着翅膀,划着优美的弧线朝着落日飞去。瞬间,鸟儿就已高过了落日,此时,这只鸟是否感到自豪和骄傲呢?倘若,我是一只鸟,我将不知疲倦地追随落日,与它一起沉没在西边,然后又随它第二天日出东方。
  
  落日终于沉进了西山,鸟儿也不见了踪影,我的视线也被收拢回来。冗长的汇报结束了,主持人正在进行总结。我漫不经心地听着,思想总也不能集中。会议中,我发现的西山落日之美,就是我心灵的收获。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平常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很美。只是我的眼睛,常常被一些不该有的东西屏蔽了,被一些世俗的东西渲染了,故而错过了许多美的东西。磨亮眼睛,处处留意生活中的点滴,让自然之美,融进心灵,酿成醇香的诗意,恐怕是今后所要做的了。
  
  一切,都因了西山的落日。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