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不堪一击的北大清华
2011-7-5 13:57:22    来源:新浪博客熊丙奇    我要评论(
 
  头头网推荐:对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清华北大无疑是梦幻的。放古代来说,也算科举及第,起码算捞个进士了。然而,在改革开放春风吹遍九洲大地后,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迷恋国外的大学,香港大学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指数甚至都高于了清华北大。这不由得让我们为那些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最高学府们揪心。
  
  今年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堪称“收获丰硕”。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透露,截至目前,港大已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和湖南文理头名等,相比去年人数增加近一倍。今年港大在京录取40名高分考生,其中获录文、理考生的最低分数线分别为638分和654分。(北京晨报7月3日)
  
  这还不包括其他港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如果加上香港科技大学,“状元”投奔港校的数量还会增加。虽然“状元”并不就是最佳生源的代名词,但如此多的内地“状元”选择港校,值得正在“纷抢生源”的内地高校深思。
  
  “状元”放弃内地高校选择港校,已经不是新闻。五年前的2006年,内地就有相当数量的“状元”放弃北大、清华录取,选择港校,一度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不少媒体曾评论,港校内地招生,将北大“打为二流”。而从2007年起,我国教育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港校招生必须在内地高校提前批前结束,其用意据称是为了避免考生同时拿到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和港校录取通知书,导致教育资源闲置,但根本原因是,防止考生同时拿到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和港校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避免“状元”拿到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之后,却放弃录取到港校读书的尴尬。
  
  这一尴尬确实避免了,但从2007年起,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港校和国外大学的热情不减反增,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的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0%递增。这与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节节减少形成鲜明对照。
  
  值得注意的是,港校和国外大学在内地招生,完全不同于内地高校,他们不玩“预录取”,也不玩“承诺录取”、“录取优惠”,而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或SAT成绩等),结合学校的面试考察综合评价考生,然后发给考生录取通知书,学生们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再根据录取学校、专业、提供的奖学金选择是否确认。这就完全是以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抢生源”,学校赢得理直气壮。
  
  反观内地高校,近期上演的“抢生源”,完全就是闹剧——学校在录取这个环节上大做文章,有的承诺预录取,有的允诺考生报考本校可实行加分优惠进行专业录取,更可笑的是,是用“预录取”手段,千方百计防止学生再去填报其他学校志愿,这与港校和国外大学发给学生录取通知书,还让学生可以拿到其他学校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是多么不同的境界啊!学校对自己的教育质量和吸引力是多么自信!
  
  内地大学的这种境界,当然与内地的高招制度有关,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中,一名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被大学录取之后,学生的学籍也就与大学绑定,转专业都难,更难转学。因此内地大学关心的就是招生环节,把学生招到手之后,能给这些学生怎样的教育却很少关注。
  
  由此,没有教育质量和服务可言的内地高校,可以在其他同样没有教育质量和服务的大学面前,“比拼”自己的招生政策和玩手段,可是,在面对港校和国外大学的质量竞争时,就变得不堪一击。
  
  事实表明,2007年教育部规定内地高校考生不能同时获得港校和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没有“帮到”内地高校,反而使内地高校在计划体制中越来越堕落,长此以往,就真只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要提高内地大学的竞争力,必须开放教育竞争,让内地高校有生存的压力和质量意识。笔者建议,我国教育部门不但应该允许考生可同时获得内地高校和港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必要引进海外大学直接到内地办分校,自主招生,并由此建立起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招生体系,这样,才会有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在内地高校中形成。这才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的正道。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