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中的老外
2012-2-23 10:43:28 来源:全球商业经典 我要评论()
法国人朱力安说他还有一张底牌:“万一环境问题太严重,我还是可以与家人一起回法国。”可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无法移民的,必须生活在我们自己营造的环境里。
2011年12月5日,大雾笼罩北京。早上,我把厨房仔细翻了个遍,觅到了足够的食物,又用围巾包好口鼻下楼遛了一趟狗,之后就再也没有出门。整整一天窗外都是均匀的灰色,让我感觉仿佛度过了一个特别漫长的傍晚。网上到处是航班晚点、交通堵塞的消息,我很庆幸,这一天没有安排工?作。
后来,到电台录制《老外看点》的时候,聊起5号的雾霾,四个经常来上节目的老外都说,当天不得不出门工作,而且也没戴口罩——莫楷(美国人)是没能买到;朱力安(法国人)只在微博上转发了应该戴口罩的消息;有朋友送了董默涵(爱尔兰人)几个口罩,他让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戴,自己怕麻烦没有戴;莫大伟(美国人)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偶尔一两天就凑合了,又不是连续几个月。”
再后来,阴霾被大风吹走,生活照旧,只是“PM2.5”这个术语被大雾普及了——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北京地区PM2.5污染物浓度值达到了522微克/立方米,这个数值对美国人来说是有点疯狂,因为美国PM2.5日均值的安全标准是35微克/立方米。
身体的发现
美国东北角的缅因州有一个叫曼彻斯特的小村庄,莫楷在那里的一个农场上出生、长大。村子临湖而建,周围都是广袤的森林,几十米高的枫树在秋天会不断地变幻出浓浅不一的暖色。
莫楷能讲流利的德语、俄语和汉语,几年前他辞掉了全美福利最好的马萨诸塞州政府的工作,来到北京。现在他在北大攻读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开了一家做中文翻译出版业务的小公司,拜了北京和山西的师傅学相声和形意拳,有空就去鼓楼附近听评书,还能唱好几出京戏,他钟情于中国文化。
但是,每年早春冰雪消融的时候,无论身在何处,莫楷都要专门飞回老家去蒸枫糖。莫楷说,家乡的空气湿润、清?冽。
2006年,莫楷在美国救火患上了哮喘,来北京后正赶上奥运会,虽说北京的空气比老家的农场差远了,但身体并没有发出抗议。这两年,他的哮喘病和北京的空气一样每况愈下,莫楷看过中医,也戒了烟,几周前他又在网上买了一个迷你空气净化器,更贵一些的他也买不起了。
莫大伟是20世纪90年代来到中国,在北京他组过乐队、上过春晚、演过电影,还娶了中国太太。在他看来,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比北京好,包括上海、香港。有一次,在一个香港朋友的家里,他站在阳台上,竟然感觉自己闻到了氧气的味道。
法国人朱力安也有类似的“身体发现”。他说,以往他的父亲每次从法国飞到北京来看他都会对空气过敏,而他每次从巴黎飞来北京都没什么体会。直到有一次从瑞士飞北京,下飞机那一刻真是对比强烈:瑞士的空气很轻盈,好像可以一直吸到身体的角落里去,而北京的空气很稠很重,吸上半口感觉肺就满了。
董默涵从爱尔兰来中国十几年了,经常有人问他爱尔兰什么样,他总会说,上帝创世纪的时候特别偏心,按照天堂的样子创造了爱尔兰。在爱尔兰,如果一个人的衬衣穿一天领子就黑了,那一定是他/她的个人卫生有问题,如果一个人进家必须换鞋那一定是有洁癖,如果一个人每天擦两三次地那一定是有强迫症,但在北京这通通属于正常现象。
拿身体打赌
莫大伟今年50多岁,他已经在中国生活小半辈子了,当年长发、清瘦的嬉皮士已经是头发灰白的汉学博士、慈祥和蔼的教务主任,他打算退休后搬到中国的小城市养老。
莫大伟周围的不少外国朋友已经被北京的空气质量吓跑了,有个叫Jimmy的菲律宾鼓手,患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医生警告他如果继续留在北京就活不过十年。前年Jimmy搬到了美国加州,尽管他很喜欢演出机会更多的北京。
莫大伟还有一个好朋友因为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而全家搬回美国,尽管为了做生意,这位美国哥们儿每年还得有一半时间飞回中国。莫大伟说,这件事让他感到内疚,因为他让自己的女儿在北京长?大。
前年,朱力安和他的中国太太在重庆、法国和北京举办了三次婚礼。去年的春夏之交,第二和第三场婚礼的间隙,朱力安的女儿在北京出生了。北京的空气质量并没有影响朱力安在中国做事的决心,说起北京的空气、水和食品,朱力安的评价和很多中国人一样,“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据我观察,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得越久、对北京的融入感越强,就越能将就着过日子。
作为中国女婿、两个孩子的爹,董默涵既有逃离北京的冲动,又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毕竟现在爱尔兰经济状况不好,工作难找。于是,他和多数中国人一样,对健康和未来的忧惧迷茫每每会在现实面前化为人生的雾霾,让周围的一切显得不那么真实,让人无处可逃,如梦魇般无力而荒诞。
和莫大伟、董默涵、朱力安不同,莫楷现在还是单身,他说,可能会在北京恋爱,但不会在中国养家,两年后读完硕士就会回国。尽管他认为自己以后会一直做和中国相关的工作,但美国老家澄澈的空气帮他做了选择,因为在中国挣钱实在是拿身体打赌。
《老外看点》会谈论各种社会问题,但是以上这些有关北京空气质量的说法,我们从未在节目里交谈过,我姑且猜测很多人的反应会以如下三种为主:A.义愤填膺型,破口大骂并以“滚回自己国家去吧”结尾;B.痛心疾首型,外国人太嚣张了,落后要挨打,国人当自强;C.家丑不可外扬型,就算是这么回事,让几个外国人在这说三道四,听着刺耳。可是,我们能夸北京空气质量好吗?言之成理且令人信服,这得需要多么高超的汉语水平啊,母语是汉语的人都做不到,更别提外国人了。
朱力安说他还有一张底牌:万一问题太严重,他还是可以与家人一起回法国——和那些已经移民海外,但还回来中国挣钱的“新华侨”一样。
可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无法移民的,必须生活在我们自己营造的环境里。环境的好坏与国家的贫富无关,而是人心、欲望的投射。中国向来不缺聪明人,只不过,就空气这件事来说,我觉得人很容易用精明的选择做出愚蠢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