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要闻 >> 热点新闻 >> 头条 >> 正文
中国梦实践的一种可能
2013-9-12 10:30:39    来源:凤凰网博报    我要评论(
  作者:邹明
  
  2008年10月份我第一次去台湾。在此之前因为工作的关系,台湾的新闻看了不少,除了一些两岸本是一家的所谓乡愁,那次台湾行,就象是去见一位老友。
  
  然而,台湾还是令我意外的。在桃园机场看到的景象,不如我以为的繁华,机场甚至有些小、有些旧。到了台北市,人很多、车很多、建筑物很老旧,一切显得那么平凡,与我所居住的北京只是南方北方城市的差别,也少了些政治标语,如此而已。
  
  当我第二天开始会议的行程,坐捷运、搭出租车,在路边的小餐馆吃饭,逛街、逛书店,我发现了台湾,原来与大陆有着太多的不同。最大的感受就是舒服。
  
  经常看见许多大陆的作家或是媒体人喃喃说道,感谢台湾保留了中华文化。在08年第一次台湾行之后直到今天,我共去台湾十多趟,我不明确知道在台湾社会中感受到的那种舒服是不是中华文化,或许在台湾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那些社会气氛除了中华文化还融合了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1949年以后数百万人带着大陆各省的生活方式来到台湾,与几十年来四大族群在这个小岛上勤恳奋斗与生存,台湾不只是替中国保存了中华文化,而是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共创了一个新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中包含了中华文化,但并不守旧;有创新,却不是完全切割过往。或许这就是感觉舒服的理由,有新,所以适用于今天;有旧,所以熟悉不陌生。
  
  十几趟的台湾行,每一次都会给我新的感受,但无关乎什么伟大的发展,纯粹是生活的细节与琐碎。例如,路边小摊卖的饱满的包子,咖啡馆里充满亲切笑容的年轻店员,井然有序穿过马路的人潮,单纯天真的老百姓,公共场所的安静、捷运的整洁、到处可见乖乖排队等待购物的夜市,这些是不是中华文化我不清楚,但这绝对是令人喜爱的社会状态。
  
  当许多大陆游客初到台湾时,可能会嫌弃台湾的陈旧,对此,许多公共知识分子给出的答案是,私有财产的权利。但早在二十多年前,台湾已经开始发展,到了今天相比于大陆会显陈旧这是很正常的。一如凤凰网的知名博主胡同台妹宫铃所说的,大陆人是从2000年才开始"看到"台湾,对于台湾过往的一切,我们并不了解,那个社会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与风俗,发展进程、面对的问题也与我们有所不同,就连追求的未来,在现阶段与我们也不尽相同。
  
  然而,我所关注的是,有多少人到台湾时,清楚明白这些不同?又有多少人是以一种平等、不带前提的心去了解?当我们面对台湾的经验、台湾人的成果时,我们究竟是执着于摆脱不掉的中华正统,还是真正的虚心与谦卑去学习?两千多万人在一个蕞尔小岛,没有自然资源、承受着国际间的各种刁难,我不禁想,如果两岸的人们彼此交换所立基的土地与条件,我们是否能够创造出同样的台湾经济奇迹?我们是否也能创建出如此美好的台湾宝岛?
  
  曾经在过去看台湾新闻关于政治的纷扰,我厌憎、蔑视,然而多年以后当我踏上那片土地,我才知道新闻报导中的台湾不等于真正的台湾;我们曾以"台独"的敌对心理解读台湾,到了台湾我才知道,台湾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社会转型面临的许多重大危机已经被逐一克服。
  
  许多年来,中国人始终在找寻的答案是,我们能否以一种有尊严、文明的生活,与世界各国平起平坐,不只是财富,包括道德修养、文化艺术,台湾社会带给我的感触是,那是中国人梦想实践的一种可能性。
  
  我对台湾的喜爱是从到过台湾开始,与过去所受的教育、意识形态无关,纯粹是对一个社会实际接触与了解后的喜爱。除了我,有不少大陆朋友去过台湾,也深深着迷,而在我看到的新闻报导中,有不少外国朋友也喜欢台湾。我逐渐理解台湾人对台湾的爱与坚持,如果是我努力坚持多年建立的家园,我也会如此深爱她,虽然我无法感同身受他们那份对台湾的爱的强烈,但我尊重。至于本书读者,我的建议是,无论你是否到过台湾、喜爱台湾,不如先放下一切期待或是预设前提,单纯地为台湾人鼓鼓掌,两千多万人几十年的努力,这一切并不容易。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