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人才 >> 职场咨询 >> 正文
“候鸟”再次逃回“北上广” 就业徘徊在去留之间
2011-11-3 10:39:15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是去是留,需要慎重选择。

  今年就业季,徘徊于“北上广”和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候鸟”们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两年前的“逃离北上广”,到现在的再次“逃回”,尽管不是趋势性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逃”字道出了其中的隐忧:这些徘徊两地的就业者,他们在逃避什么?相比于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而言,诸多二三线城市又有着怎样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就业人群的区域流动,又该如何看待?
  
  回去了,可能还是“蚁族”
  
  来自淄博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李海(化名)毕业后,已经在北京待了三年。三年间,他始终以一名“蚁族”的状态生存着,尽管工资不是很高,仍住在集体宿舍,但是他依然坚持留在这里,因为在他看来,即便回到二三线城市,“自己可能还是蚁族。”
  
  “相比于北京,二三线城市除了生活成本低之外,无论是就业岗位还是工作机会,优势并不大;而自身却显得更加孤立,小城市不仅没有这里的氛围和人群,还需要重新建立人脉等社会资源,所以我选择留在这里。”显然,李海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反复思考过。
  
  眼见着曾经离开北京的同学又返回了这里,李海似乎有些庆幸,进而又笃定了自己的坚持:留在北京。因为这里有自己熟悉的环境和几近相似的人群,似乎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排遣掉自己的“孤独感”。
  
  对于在“北上广”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徘徊,李海淡淡地表示,“这应该是一种人才的社会流动,但是,即便回到了‘北上广’,老问题依然不能避免,房价高、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下一步,凭自己在北京的收入而言,买房是不现实的,李海正仔细留意公租房的政策,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申请到,“其实,抛开经济方面对自身生活轨迹的影响,在‘北上广’生活未尝不可。”
  
  哪边的“挤出”效应更大
  
  “家乡也不是桃花源?”这样的质疑让很多求职者非常纠结。无论是“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的落差。
  
  采访中,一位之前“逃离北上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在一些资源、机会、公共服务完全不能与大城市相媲美的二、三线城市中,原本“逃离”的人群既是出于一种自主的理性选择,但同时更多是被大城市较高生活成本、买房压力等“挤”了出来。但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在工作机会、待遇以及发展平台等方面的落差,也让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成为二三线城市的“挤出”效应。
  
  在网易微博的调查中,支持“逃回北上广”的占据了绝对多数。记者注意到,“小城市竞争靠拼关系”和“中小城市的压力也不低”成为受关注最多的因素。微博博主“lovie82”在微博中写道,“我回到家乡也几个月了,诸多的不适应,二三线城市都是一个熟人社会,做很多事情真还得讲关系,心比大城市累啊。”
  
  王先生告诉记者,对于“逃离”和“逃回”双方而言,更多的是在权衡哪一方的“挤出”效应更大。
  
  “去”还是“留”,是个难题
  
  求职者小余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一个县级市的一家工厂上班,当时每月的工资接近2000元,并且包吃包住,离家也非常近。然而当自己决心离开那家工厂到济南“闯”一下时,却没有意识到即将面对的生活和竞争压力。两个月的时间换了三份工作,不仅收入不及原来高,并且生活压力也陡然增加,住宿、交通、话费等等,至于原来美好的生活规划更是无从谈起,“逃离”似乎也成了小余在未来生活规划中的选项之一。
  
  采访中,一位来自广州某重点大学的求职者坦言,现在很多专业在中小城市并没有用武之地。“如果没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小城市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还不如在大城市中奋斗更加纯粹些,因为大城市资源更多。”这位求职者表示,“但另一方面,除去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大之外,中小城市对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也是一个机会。所以,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对于求职者而言是个需要慎重选择的难题。”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