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毕业季,各种招聘会纷至沓来。今天,一场综合类技能人才公益性招聘会在省人才市场开锣,现场提供了营销、管理、财务、机械、电子、IT、化工、建筑等岗位。
据人力社保部门介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要大于往年。从全国看,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从我省看,高校毕业生达27.8万,比去年增加1万多人,再加上历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3万人、外省来浙求职高校毕业生10余万人,预计总量超过40万人,就业压力继续加大。
招人难,就业难,用人单位和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也是各有各的难处。
招人难,难在哪
“现在,企业招人还是挺不容易的。”杭州金松物产有限公司招聘人员陈小姐向记者“诉苦”,该公司急需的车间班长、操作工、电工、机修工等一线技术人员岗位,薪酬待遇都不低,却遭到了高校毕业生的“嫌弃”。
“技术类的人才很难招,而且很难留住人。”陈小姐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嫌技术类的工作太辛苦,又不愿意从底层做起,往往干了几天就不干了。她告诉记者,比起大学生较多的人才市场,他们更愿意去农民工比较多的人力资源市场,“先不说技术要求,至少农民工比较吃苦、肯干。”
浙江薛永兴氨纶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王小姐也有同感。“我们公司缺一些专业性强的员工,但是现在的多数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企业招人都没什么要求了,只要专业对口,能招到人就行。”王小姐告诉记者,即便是这样,招到的人也寥寥无几。即使招到了也呆不了多久,不是嫌薪资太少,就是觉得工作太辛苦。
更令招聘单位头疼的是,现在不少毕业生找工作抱着广撒网的心态,没有明确的目标,到处投简历,机会来了却不好好珍惜。金松物产的陈小姐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他们在通知应聘者面试过程中,都会先打电话,再发短信通知面试时间,并提醒如果不能来面试要提前告知。结果是,很多说好来面试的应聘者不来,“碰到过一场面试通知了二十几个人,最后来的只有两三个,而且都没有提前告知,挺不负责任的。”
应聘者这样的态度,也给用人单位招人带来了难度。他们建议,既然选择了一份工作,就应该好好干,不要好高骛远,打好了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求职难,为何难
今天的招聘会现场有点冷清。与几乎坐满的企业招聘摊位相比,应聘者有点少。记者看到,不少应聘者在现场转了又转,却始终没有坐下来跟用人单位洽谈的意思。
站在入口处,浙江工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杨不自觉地摇了摇头。“走了一圈,仔细看了这些岗位,实在不知道简历该投哪个单位。”小杨学的是中文专业,最初的设想是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可惜今年没考上,于是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
“现在一些待遇好一点的单位,动不动就要招研究生,我只能降低自己的要求。”来过几次招聘会的小杨发现,销售类和专业性强的岗位最多,但自己没有这些专业性技术,不可能去投简历。而门槛较低的销售岗位,他又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让他觉得很为难。
小杨的境遇并非个案。记者发现,很多应届毕业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对于不少用人单位提出的应届毕业生看重薪酬、怕吃苦、不愿去基层一线的问题,小杨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找工作肯定要看薪酬,不然连像样的房子也租不起。读书的时候用父母的钱,现在自己工作了,至少得能养活自己。”
在交谈中,记者也发现,不少年轻的应聘者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他们认为在学校里学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太少,这是导致他们找工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心态,好就业
一边是企业“头疼”招不到人,一边是应聘者“抱怨”找工作难。那么,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恐怕是所有应聘者都想知道的问题。
在今天的招聘会上,记者了解到,销售类和专业技术类依然是两类最缺的岗位。用人单位表示,即使推出的这些岗位全部面向应届毕业生,依然很难招。
从今年1月至4月我省企业用工监测数据看,企业每提供10个大学生就业岗位,其中只有6个可以招到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技能素质、就业期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较为突出。
既然这种矛盾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大学生们就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技能素质是个“硬杠杠”,一下子没有办法解决。可是,在大部分用人单位看来,应聘者的心态更加重要。
杭州合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今天运气不错,在其他一些用人单位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他们一个小时内就收到了4份简历,可招聘人员对这几份简历不是很满意。
“有两个人是有工作经验的,谈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另外两个不太行。”招聘人员马先生说,对企业来讲,能招到“直接上手”干活的人最好,但这不意味着企业不愿意给应届毕业生机会。“事实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没有明确目标,并不是因为喜欢这个岗位才来投简历。一旦给他们工作机会,往往不珍惜,很多人工作几天就走人。”
“现在应届毕业生招聘进来后,我们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创想乐高国际教育中心招聘人员黄小姐说,现在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所以在工作中更要学习。“只要愿意学,沉下心来,踏实肯干,企业都是欢迎的。”
省人才市场有关专家表示,如今,“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历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已不再只是追求数量,更重要的是看质量。求职者要树立“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和更新”的观念,把就业过程变成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提高过程,不断充实自己,加强技能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