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在热热闹闹、熙熙攘攘中走向招生录取阶段。今年的高考,因家中有两位亲戚的孩子参加,作为“前辈”的我自始至终多了一份关注,也生发许多感想。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志愿填报。
叔叔的儿子爱好美术,想填报服装设计专业,但叔叔一家知悉后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当下热门的金融行业。而另一位亲戚,则因为自己目前正经营一家胶带厂,毫不犹豫强制儿子填报了工商管理专业。
前两日,见到两位血气方刚的少年,说起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两人却难言兴奋:“无所谓吧,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上大学,真就是为了找工作吗?还是该回归教育的本真——求知?
这让人联想起7月8日一家本土媒体的一则教育报道《学霸都去哪儿了》。文章说,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湖南高考共产生了86名文理科第一名。而据记者整理出的部分数据显示,湖南的学霸们都与全国各地学霸的选择一样,填报志愿偏爱“赚钱的专业”。如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等。记者进一步追踪毕业后的学霸们发现:他们混得普遍不赖,不过,尽管分布在各行各业里,这些学霸们的职业成就相对普通,尚未成为行业中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今天的情形显然令人忧虑。功利主义盛行之下,教授以“没有4000万别见我”来励志,家长则坚信“好工作才有好未来”。这种功利主义的心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变得短视,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某一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要责任的能力。长此以往,从教育流水线上下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教育,首先是人学”。不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怎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怎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在这样充满忧患的问题视野中,国家当前正紧锣密鼓开展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全方位深化改革,成效显著。而作为学校、家长而言,眼下,我们或许不能仅仅根据自身的职业化经历来理解教育,更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安排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