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现场学员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
2009-7-2 10:10:3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
刚刚在广州讲完STT的公开课,气氛热烈、效果明显,这次学员的素质很高,包括北京大学的研究员、博士以及接近总人数1/4的硕士,还有500强企业的董事及多家企业的总经理,看到如此高的学员素质,确实是挺兴奋的。会后调查问卷显示,23个参会学员中22个满意1个一般,满意度依然在95%以上。虽然成绩保持了平时的水准,但是与学员沟通的过程再一次引发了我的思考。在课堂进程中,我作为讲师,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这个学员对于STT的部分观点不能完全认同,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同样的教学进程中,为什么其余的22个学员能够理解乃至认同呢?为了保证今后的课程仍然拥有冲刺100%满意度的充沛动力,我不得不对学员逆反心理进行一次详细的分析,因此,我回顾了在以往自己以及其他培训师的的现场中自己所见到的学员表示不可接受、不可理解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现学员逆反主要有两个原因:
1、认为自己的情况有独特性,老师的方法不可能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几乎在与每一个客户进行内部培训沟通时,客户都会谈及自己有业务的特殊性、行业的特殊性,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进入课堂,继续存在这种心态就必然会影响学习。目前企业中的职场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见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立刻开始探讨和思索如何解决问题,另一种是立刻认为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或者不能解决。显然,第二种思维模式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迁移到培训中来说,拥有第二种思维模式的学员在遇到老师传授的新知识的时候,立刻会做出“这个方法不好用”的判断。如果学员是在参与、运用并实际检验后再做出这样的结论,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培训现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作为一个学员,来参加一个老师的培训,最好能够抱着如下几种基本认知:
a.既然他能够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定有其优秀的一面,我来培训要学的是优秀的,而不是糟粕,所以姑且听听他的,看看有哪些可取之处;b.老师提供的新方法,在自己没有验证以前,不必妄下结论。既然来到课堂上,就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他的方法学到手,至于在工作中用不用,还是自己决定的。
这种求学态度能够让学员不浪费培训机会,每次培训总能有所收获。虽然上面对学员提出了一些意见,而事实上我关注的更多的是培训师面对这样的学员能够做些什么。因为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人改变什么,能够改变的唯有我们自己。这次对这个学员的处理,问题症结应该在于课间沟通不足,由于在课堂上不可能有时间与某个学员展开交流议论,但是作为培训师,应当利用课间的时间与学员进行沟通,打开学员的心结,总结我以往与这类学员沟通的经验,通常来说只要培训师保持足够的诚意,说明任何一个课程都有其适用范围(事实也是如此),而培训师只是希望学员能够从不同的观点碰撞中有所收获,能够对他未来的工作有所启发,引导学员肯定和承认课程内容的价值(学员的否定往往不会是对整个课程的否定,而是由于一两个观点不认同,而与老师又缺乏沟通,最后导致对整个课程逆反)。在获得这种肯定和承认后,学员的状态会大大改善(其心理学背景可以参考《影响力》的承诺与一致部分)。
2、培训师的态度过于强势,试图将观点灌输给学员;
除了学员本身的心态问题可能导致逆反以外,培训师在培训时容易对自己的理论、专业成果过于执着,有些新手培训师在学员不能认同其观点时,甚至会越讲越着急。培训师希望学员快点掌握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靠着急并没有用,越是反复强调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学员的逆反心理会越严重,在这个方面我也有几个方面的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a.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遵循“导入->理论->工具->练习”的四个步骤;b.在培训方式上,多应用感受性训练的方式,多引导学员提出意见,多进行总结;c.在课件的措辞乃至个人的语言上,避免使用绝对性、易引起争论的语言;b.自我的心态要放谦虚,专业上可能你是专家,但在对企业的了解等问题上,培训师就不如学员了,不妨在有空的时候多听听学员的意见,一个谦虚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学员是培训师的重要资源,永远不能忽视学员的感受,而与学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则是每一个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基本责任,所以撰写此文与各位培训师、培训管理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