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工资提升之道
2010-9-4 13:20:42 来源:中国经营报 我要评论(
)
随着一些调查数据的公布,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职工的人均工资水平差距越发引人注目。特别是媒体最近报道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2009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调查报告,称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199元,而国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053元,私企平均工资比国企低48%。当然,在解读这份数据的时候,有些人看出,如今的国企大多处于垄断行业,所以其职工工资收入才超出私企很多。比如一些媒体采访的个案所披露的,电力企业一个抄表员的月收入正常情况下都可能达到4000~5000元,部分报道说实际收入能到一万元左右。抄表员如此,更何况其他岗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并不是国企职工工资太高,而是私企雇主太抠,不愿给职工加工资。不管如何争论,至少有两个问题是共识性的:一是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分配很不公平;二是大多数职工收入普遍较低。
行业间收入不公平可以通过打破国企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来解决。但普遍性的工人收入偏低的格局却无法通过这个来脱困。现在大家赞成的一种做法是通过最低工资管制来提高工人工资水平,这一点已经被经济学早就证明是无效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最低工资定得过高,比如每月2000元,超过了现有的市场劳动均衡工资水平,那么会对企业主产生一个降低雇佣的激励,结果社会总失业率增加,即最低工资水平过高反而会损害工人利益本身。如果最低工资定得过低,低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也就失去了保障工人权益的意义。
最低工资立法是为了保障工人最低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是保障工人基本权利的一项制度,并不用于改善工人的收入水平。
假如一个地区家庭的生存和发展所需是每月800元,那么最低工资立法的标准就应该是这一标准。最低工资立法不可能要求所有私营部门必须支付和国企同等的工资水平。如果那样的话,这些私企将陆续倒闭和搬迁,当地的失业率必然急剧上升。那么这种工资立法就会得不偿失。如果不能通过最低工资立法来改善工人的收入,那么通过何种方法可以改善?这需要探讨为什么当前私营企业工人工资收入偏低了。
我们知道,私企主要集中在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从事普通的服务业以及普通工业产品的制造、建筑行业等等。这些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产品的可替代性都很强。这个特点意味着什么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意味着这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性非常强,也就进一步意味着这类产品无法赚取超额的利润。只能赚取行业平均利润。极端情况下,如果竞争白热化,那么行业利润长期来看消失了!这就是我们经常听私营企业主抱怨的,在一个行业干长了挣不到钱。就是因为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缘故。
由于竞争性行业的利润很薄,私营业主就只能通过节约投入来赚钱,其结果就是尽可能以较低的工资水平来雇佣工人,以降低人工成本。但这是雇主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制造业开始发达,服务业逐步兴起,但相对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当中,面对的劳动供给几乎是无限的。由于农民工在农产品[18.952.16%]种植上所得极为微薄,因此其出去打工的保留效用(即农民工选择不打工可获得的收益。编者注)也不高。雇主利用这种保留效用较低以及劳动供给很大的特点,低工资雇佣农民工,形成了早期农民工工资很低的普遍现象。
但是,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快速上升;而农民随着城镇化逐步转移出去,农村农产品种植开始逐步能实现规模经济,特别是居民健康需求的上升对农产品价格的拉动,使得农产品种植的边际利润率也开始上升,同时早期打工的部分农民工也积累了许多工业生产的经验,激励其回乡创业。结果部分农民工回流,导致工业部门劳动供给下降。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下降导致用工荒这几年频频出现。用工荒实际上是农民工市场供求格局的改变之结果。对一个农民工而言,如果在老家一个工也能挣到50~80元,那么一个月挣个1500元是不在话下的。如果这样,他何必非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挣类似的钱呢?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以及劳动力的快速流动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工人工资上涨的内在动力。假如现有的产业格局下,私营企业不涨工资,那么始终会面临用工荒的问题。如果要涨工资,就必须设法提高自身产品的边际利润率。那么对现有的私营资本来说,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把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中西部;二是对自己的产业进行升级。实际上现在已经有许多公司开始搬迁到中西部了。但这种搬迁是否能够解决人工工资的问题?笔者认为也不尽然。由于改革30年使得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也在逐步下降,那么可以预见,这种产业迁移只能获得短期的生存空间,而不具备长期的发展机会。
所以,搬迁不是一个长期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劳动市场内在的工资上涨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通过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来提升边际利润率。这样雇主所挣利润和工人所挣工资可以同步上涨,这才是和谐社会。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北京的一个著名火锅连锁店海底捞。对于这样一个边际利润率不高的行业,海底捞硬是一方面提高工人的实际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不得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