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年初,人才市场异常热闹。一边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大军”来势汹汹,一边是不少在职人士也蓄势待发,等待适当的时机实现跳槽计划。求职专家认为,应届毕业生与在职人士相比,无论是在求职时机、渠道,还是选择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要找准求职时机
求职专家刘浩炜表示,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时间一般从2005年11月一直延续到2006年3月左右,时间还是比较充分。
而对于在职人士来说,应该把精力放在二三月。一方面是企业在春节前的招聘以应届毕业生为主,没把过多精力放在社会招聘上;另一方面,企业一般在年末都会有“花红”、年终奖等福利,许多员工都不轻易在这个时间跳槽,职位空缺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刘浩炜认为,在职人士转工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利用一两个月时间做好跳槽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求职者可以“投石问路”,尝试发一些简历,了解一下自己的实力。
求职要找准定位
刘浩炜认为,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企业会根据自己的发展规模和实际工作要求寻找合适的人选。一般来说,大型企业会愿意接受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但是由于毕业生缺少工作经验,他们一开始所从事的都是技术性要求相对较低的职位,谈不上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因此起薪自然比较低。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和资源来培养毕业生,因此,他们一般会聘请有相关经验的人士,薪酬水平也会由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实力来决定。
此外,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职位或者管理层级,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一般都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技术性相对较低的职位,如文员、前台则可以相对放宽。而从求职者的心态来说,毕业生与有经验者就应该不同。毕业生一开始应抱着“就业”的心态,求职定位的标准应该是按照工作职责(职位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前景———公司规模———薪水待遇这样的顺序来衡量。
而在职人士更必须明确转工的目的。刘浩炜认为,在职人士跳槽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如果是继续在同一行业发展,职位和薪水都有所提升的话自然可以考虑。或者是同一职位,但新公司规模更大、工作职能更广,那么就可以跳槽到大企业积累更多的经验,拓宽眼界。总之,在职人士跳槽最好按照自己的事业发展线路图来实现“理性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