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女人:喜欢高高帅帅的男生。
20岁男人:喜欢年轻漂亮身材好的女人。
30岁女人:喜欢英俊成功的男人。
30岁男人:喜欢年轻漂亮身材好的女人。
40岁女人:喜欢事业成功又顾家的男人。
40岁男人:喜欢年轻漂亮身材好的女人。
……
曾几何时,“剩女”、“剩斗士”、“齐天大剩”……在女人30岁不结婚就成老姑娘的传统观念里,单女们被有色眼镜恶意中伤。
然而,这一现象正在逐渐变化中,因为越来越多的单女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自豪。网上此类表述比比皆是:“今天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我是唯一的一个人在吃饭。那一刻,我心底没有感觉到尴尬,反而认为我很独立,很个性……看,单身女人连寂寞都成为一种美丽”;“很喜欢这样的状态,自由、青春、积极、向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太大的牵绊。有关爱自己的父母,有可以想念的朋友,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主动选择单身的单男单女们正终结着一个被“剩”的年代。
根据专家的解读,中国的第四次单身潮来了。研究者发现,中国大陆地区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到了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如果说以往的单身者多是迫于客观形势,只是短暂行为,那么这次单身潮的特征就是主动者明显增多了。
而一些调研数字更具说服力,它们普遍显示了都市的单身女性更愿意选择单身。例如2005年,北京30~50岁的单身者中女性超过6成,上海女性中认同独身的更高达82%;2007年,上海的抽样调查显示,单身女性增幅比男性略高,在某些地区数量上超过了男性,且离城区越近,单身的可能性就越大。
女性文化研究者、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陈亚亚因此呼吁应该为“剩女”正名,改称“单女”,因为她们中的很多经济独立,拥有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女性,不再是被迫剩下来的稀缺物种,而是主动选择单身,不依附于男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的现代都市女性。她们过着一种自主的生活,进入婚姻是一件可以等待和选择的事情,而不是一件等着别人挑选,被迫去完成的人生任务,她们通过自己的反思和生存实践正在挑战主流的婚恋制度,证明拒绝传统的女性角色,人生也许会更加自由和精彩。
纵观全球,单身潮也不是我们独有的时代特征。本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整体趋势是单身(或推迟结婚)人群日趋增多,出现了“单身世纪”(thesinglecentury)的说法。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在2010年9月28日公布的数据,在25-34岁的人群中,从未结婚的人数高达46.3%,已婚的仅占44.9%,单身人群首次超过已婚人群,成了多数。无独有偶,亚洲也开始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如台湾地区“妇女婚育就业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2010年台湾单身女性有144万(占女性总人口的15%),其中持独身主义的女性有25.8万人,占18%。而男性单身者也在这场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重新分配之下,在婚姻、性别选择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之下,加入到了此次单身潮的序列。
这是一种人类文明和个体意识的觉悟。或许,从这个角度上理解,我们并不需要庸人自扰,一定要给单身主义者寻找一种出路或是结果。我们每个人需要做的只是完善自己,了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回到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让每天过得愉快,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选择。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单也好,不单也罢,只要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