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商业经营、职场由一场又一场的博弈组成,每场博弈都包括博弈各方、博弈各方可以采取的行动、博弈各方可能得到的好处,而你我都在争取博弈的最大好处。
在博弈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所以,如果你加薪的前提是基于这对老板是一种“善行”,老板绝对不会帮你加薪。只有让老板相信,给你更多的钱对他有好处,你才加得了薪。
本书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人如何在博弈中采取行动、与对手互动,并教你破解种种难题的方法。由于商场人士所参与的博弈既复杂又多变,本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供读者分辨自己所参与的是哪种博弈。更重要的是,让读者在所参与的博弈中得到最大的好处,超越公司内外的竞争对手,或者起码能与之并驾齐驱。
在与对手竞合的人生博弈中,有的是为了争取加薪,有的则是为了确保员工能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有时候,我们能掌握一切,但有时,则必须猜测别人知道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偶尔,竞争对手必须合作才能够共存,但在赢者通吃的情况下,合作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博弈论的世界里没有仁慈或怜悯,只有一己之利。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而这也是人之常情。博弈论跟尔虞我诈的超竞争环境并无二致,而这往往也是资本市场的特征。但本书还会谈到,即使每个人都抱着毫不留情与你争我夺的心态行事,博弈论的逻辑还是会经常迫使自私的人携手合作,甚至互相待之以忠诚与尊重。
本书绝不是在空口说白话。我并不打算对读者唱高调,探讨在工作与家庭间取得平衡的重要性,或是鼓励各位成为更有爱心的领导者,而是要帮助各位在策略上超越公司内外的竞争对手,或者至少能并驾齐驱。经济学家花了很多工夫思考我们在博弈中应该采取的策略以洞悉博弈论,而这些构成博弈论的理念也影响了商人、军事战略家,甚至生物学家的想法。博弈论对日常生活同样有潜在的影响,只是我们不一定看得出来。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生或是在大学攻读经济学的人,几乎都会在课程上正式接触到博弈论,不懂博弈论的人在和这些人过招时,很容易在战术上处于不利地位。读者将会发现,博弈论很适合自我钻研,因为它“很有趣”。可以肯定的是,财务对企业的重要性绝对不下于博弈论,但你真的愿意把闲暇时间用来弄清楚借贷规则吗?
本书将会通过说明人类的竞争为什么会造成奇怪与看似矛盾的结果,挑战读者的聪明才智。以下就是本书所提到的一些论点:
千万不要雇用过于急切为你工作的人。
许多商业人士展现出诚实的品质,并不是基于道德,而是出于贪婪。
排除选择(或断绝退路)可以提高胜算。
“烧钱”可以增加财富。
股价对新信息的反映很快。
日间交易员也必须担心股价的长期趋势。
要求加薪时,让自己陷入可能的难堪处境可以提高谈判的胜算。
精神病患者具有一些谈判优势。
读者或许会问:“阅读这本书对赚钱有帮助吗?”从标准的博弈论观点来看,答案应该是:“你极可能已经购买本书了,所以我根本不用关心你能否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既然如此,我干嘛还要多费口舌回答这个问题?”
事实上,读者很可能只看了封面、目录或是前言的第一段话就购买了本书。因此,或许我只要刻意多花一点心思在书中的这几个细小环节上,然后随便写点东西把其他版面充实就够了;在书中的其他部分,我大可以说一些非常无聊的废话,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我所说过的话,并用这些废话来充实版面,以让读者觉得这本书够厚,值得花这么多钱购买。毕竟在我的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不应该只是写书讨好那些我连见都没见过的人。假如我能让读者喜欢这本书,你们可能推荐朋友也去买一本;此外,如果我又写了一本书,读者更可能因为喜欢这本书而去买我的新书。因此,即使纯粹是出于自私的理由,我也应该设法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给读者。
很多正式的博弈都是以数学为主,但为了从本书获得最多的版税,于是我便把书中的数学运算减到了最少。所幸读者不必用到任何复杂的数学运算,顶多只有加法和减法,就能洞悉博弈论——人生必修的一门课,可以学到博弈论大部分的实际用途。不过,本书有很多图表,如果跳过这些图表,可能就学不到什么知识了。
在博弈论中,人的行为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只要说谎对自己有利,每个人都会说谎。在这种情况下,万一我们所说的话分量不够,如何才能让别人把我们的威胁或承诺当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