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特别推荐 >> 自由区 >> 列表 >> 正文
鲍勃·迪伦是谁?
2011-4-14 11:30:42    来源:马俊    我要评论(

  70岁的人难道不应该退休吗?但鲍勃·迪伦不愿意,现在还来到中国。对于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怎么赞美似乎都不过分。

  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出生于1941年5月24日的明尼苏达州苏必利尔湖畔的德卢斯,成长于附近另一个小镇希宾。少年迪伦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乡村小子,喜欢乡村音乐。直到14岁,他在戏院里第一次见识了摇滚,这点燃了他。到高中的时候,他加入了一个摇滚乐队,有过短暂的演出。1959年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他的兴趣从摇滚乐转向乡村民谣。他也曾就此进行解释,“我对于摇滚乐感到不满足……它有掷地有声的歌词,让人血脉贲张的旋律……但歌曲并不严肃,或者说,没有反映现实。当我接触民谣,我意识到这是一件更严肃的事。歌曲中充满着更多的绝望、悲伤、喜悦,对超自然的信仰和更深刻的感受。”

  他开始在大学边上一个名叫“10点学者”的咖啡馆驻唱,并成为当地Dinkytown民谣圈的活跃人士。在这期间,他称自己“鲍勃·迪伦”。2004年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提到改名的问题,迪伦说:“你知道,你出生于一个错误的名字、错误的父母。我的意思是,它们只是恰好发生。你可以想怎么叫自己就怎么叫自己。这是个自由的国度。”

  大学生涯只持续了一年,随即迪伦去了纽约。在著名的民歌圣地格林尼治村,迪伦决心变成“著名的民谣歌手”,而摇滚暂时被忘记了。他很快就红了,他唱得很主流,优美动听。和他签约的哥伦比亚公司将他看成最重要的新人,他有了专门的经纪人,被称为最有潜力的民谣歌手,被公认为最有才华的创作者。

  迪伦并没有谋求所谓启蒙者的角色扮演,但他的那些歌确乎成了1960年代初期民权和反战运动的旗帜。他自己也热衷于这样的活动,曾挤进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讲现场,写下《战争的主人》之类的反战歌曲。

  迪伦还跟披头士有过历史性会面。有一个段子说,1964年披头士到了美国,为了第一次见面不至于尴尬,迪伦请几位英国朋友抽大麻。结果披头士表示从来没抽过这东西。迪伦很惊讶,“你们不是有首歌唱‘我一碰你就高了’(When I touch you, I get high)?”披头士有点尴尬地纠正说,其实是“我无法隐藏(I can't hide)”。正是这次会晤,让披头士意识到了歌词的力量,迪伦也重新发现了摇滚。

  迪伦对于自己被打上明显的标签感到恼火,他是能把各种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的唯一人选,拒绝被定义被归纳。在他千变万化且没有明确秩序的音乐中,任何界定的尝试可能都会丢失一部分意义。1966年8月,迪伦遭遇了一次摩托车祸。在这次重大人生变故之后,他差不多有两年没露面。而他的音乐,转入了隐蔽的地下并持续突破自我。在1967年他跟“乐队”合作的所有歌曲,都被命名为《地下室磁带》,并在地下销售。

  1971年,他出版了一本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1974年他与“乐队”的美国巡演,卖出了600万张门票,声名如日中天。但在当时的普遍看法当中,迪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位巨星属于已经逝去的1960年代。他的表现似乎也在佐证旁人的猜测,他那把独特的木吉他和他沙哑的民谣嗓音,都已经陈旧不堪。他也不再出很多新唱片,似乎创造力也有些枯竭了。但他还在写和唱。1992年的《As I Been to You》和1993年的《World Gone Wrong》中,他重新拾起早期的民谣,翻唱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歌曲。

  后来的迪伦,不仅是个歌手,还致力于成为一个作家。2004年他出版了《Chronicles, Vol. 1》,作为计划里三部曲自传中的第一部。这本书写了他的童年,他怎样在纽约奋斗并出人头地,人到中年之后如何陷入了创作低潮。迪伦的号召力非同凡响,他的自传在图书排行榜上停留了19周之久。后来,迪伦还成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常客。

  其实早在1991年的时候,格莱美就迫不及待地把终生成就奖发给了他。但迪伦不买账。从那之后,他又活跃了20年。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