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论坛 >> 列表 >> 正文
打粑粑
2010-1-22 11:19:4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文章不显山露水,将打粑粑的工序一道道说来,让人看到了那种忙年时的快乐。至粑粑出来,仿佛都能闻到一股新奇的香味,让人念想。
  
  居住在古丈的乡下人,过年都有打粑粑的习俗,粑粑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之一。
  
  打粑粑的时间一般定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进入腊月后,家家户户都张罗着忙年,原来很平淡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得浓郁起来了。“腊月忙年”,哪天都不能闲着,哪家也不能闲着,特别是过了腊月二十,忙年就进入了高潮,天天花样翻修,为新春佳节做着厚实的铺垫。“二十一、炒炒米;二十二、炸麻丸;二十三,做糖馓;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推豆腐;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杀鸡吃;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吃不赢。”乡下人每年的腊月从二十一到大年三十,就是按照这个日程划算年货的,这就叫做“忙年”。腊月二十八,则是专为打粑粑安排的。
  
  打粑粑,工序不简单,但也不太复杂。
  
  在打粑粑的前一天,要把打粑粑用的各种工具事先准备好。比如粑粑槽,一般用的是木槽,这种木粑粑槽是在一截五尺左右的大圆木上挖成的,而且是青杠、油香之类的上等木材。比如粑粑棰,粑粑棰也是用上好的杂木制成的,俗话说:糯米粑粑扯不起几砣。由于闲置了一年,粑粑槽和粑粑棰都干裂缝了,就必须搬到河里或井里浸泡一天。再就是泡糯米,糯米要用清水泡,而且必须浸泡一整个晚上,女主人要为泡糯米辛苦半天,糯米在她粗糙的手里搓来揉去,直到搓着米的水不混浊为止,然后倒入水桶用水浸泡,这在乡下叫做“醒米”,好像糯米原来是睡着了,用水泡上整整一夜,就把它们全部泡醒了;再然后盛在筛子里沥干水,这沥的时间要掌握得当,否则干了不容易蒸熟,湿了则容易蒸糊。晚上还要把第二天做扯子砣用的黄豆、芝蔴炒好,并舂成粉末,调上红糖。
  
  第二天,天还没有大亮,女主人就把全家人叫醒,开始打粑粑。
  
  女主人在灶房里生好灶火,灶火熊熊燃烧起来;然后将浸泡好并沥干水的糯米倒进甑子里,大锅大灶,灶下架劈柴,灶上罩木甑,甑里盛满糯米,干柴猛火,约莫两根烟的功夫,木甑里糯米就蒸得热气腾腾,香飘满屋,逗人吞涎。就在女人蒸糯米的时候,男人则把打粑粑的对手喊拢来了。
  
  粑粑是凭人力打出来的,乡下人打粑粑一般是左右临舍几家人合起来打。打粑粑首先是个“打”字,只有年轻力壮的男人才能把沉甸甸的粑粑棰举过肩头,然后对准粑粑槽,朝热气腾腾的糯米团打去。打粑粑时,在粑粑槽的两端各站一个男人,等女人把一簸箩热气腾腾的糯米饭端来,倒进粑粑槽后,“搞事,打吧!”一个男人发话了,“好的,打!”另一个男人已经抡起锤子打起第一棰,这时先前发话的那个男人紧接着跟了上去。于是,“叮”、“咚”,“叮”、“咚”,你一锤,他一锤地打了起来。粑粑锤一扬一打,扬是往上提力,讲究干净利索;打是往下压力,讲究一气呵成;这一打一扬,始终是稳、准、狠、快,交错进行,稍有闪失,必然是以锤击锤。开始还好打,慢慢的就有些不行了。糯米打粘了,特别粘槽和锤子,一下子还扯不脱啊,两人下锤的速度显然慢了起来,“叮——咚——”,“叮——咚——”。打了一阵后,进入下一道程序。“要过河了”,一个人发话。“要得!”另一个人打下一锤后就俯下身子,一手紧握锤把,一手用力攀扯发话那个人的锤子,发话的那个人也攀另一个人的锤子。双方进入力的较量,各自站好马步,手脚并用,暗暗发力,暗暗较劲。这样两锤交换位置,就叫“过河”,目的是将没有打好的糯米翻过来。紧接着,又要打一阵子。这就更难了,那紧粘锤子的糍粑扯了好长还不断,使你无法用力准确地打下去。一个男人喊道:“哎嗬——”另一个男人接道“哦嗨——”;一个男人又喊道:“展劲——”另一个男人又接道:“使力——”这样,一槽粑粑还没有打完,尽管数九寒天,两个对阵的男人已经是汗流浃背,脱衣解裤,气喘吁吁。于是,马上换另一班人。这样,打了大约半个小时,最终将米粒捶成黏糊糊的一团,扯之不开,割之不断,犹如藕断丝连那样。只有这样,糍粑才又细腻又爽滑,如果打的时间次数不够,糍粑就粗粝干涸,不能摄进原汁原味,如果打得过久,糍粑就易碎,原汁原味就散了。打糍粑的火候靠人用眼判断,多打一下,少打一下就可能影响糍粑的味质。“好,出槽!”这时站在一旁的女主人作了指示。
  
  粑粑打完了,就开始做粑粑。做粑粑是女人的活,这时男人就坐在椅子上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扯谈,逗乐。
  
  首先是扯粑粑砣,女人用手在粑粑槽里捋起糯米稠,双手几扭,然后又几揉,就成了团团圆圆的扯子砣,往旁边一撂,扯子砣就丢进了盛有芝蔴糖的盘子里。由于大家没有吃早饭,特别是那些小孩子,抓起扯子砣就往口里送。一般情况下,第一槽糯米都用来做扯子砣,因此,打第一槽的人家大都是平时大方,舍得的人家,而那些平时吝啬的人家一般都放在后面打,因为那时候,大人、小孩吃扯子砣吃饱了,也就不用在做扯子砣了。
  
  就完扯子砣后就开始做粑粑。做粑粑也是一门艺术。有的女人做的粑粑不薄不厚,又团又圆,而有的女人做的粑粑又厚又不均匀,这些大多是刚过门的新媳妇,这时就有女人出来纠正,教她如何如何做。做好的粑粑圆圆扁扁,恰像十五的满月,白白嫩嫩,又像少女的肌肤,口感爽滑细腻,并伴着一股别样的米香,令人惬意舒坦。用手工将糍粑捏成小拳头大小,压扁后放在簸箕里就成了。
  
  乡下人的粑粑品种很很多。有苞谷粑粑,就是打粑粑的时候,将蒸熟的苞谷与蒸熟的糯米一起放进槽里打;有豆子粑粑,就是做粑粑时,将事先煮熟的豆子做成馅,包在粑粑里面。有的人家还要做拜年用的粑粑,这种粑粑比一般粑粑要大的多,有盛水的茶盘大,中间还要点红。
  
  半夜时分,糍粑都打完了,各家各户欢欢喜喜把糍粑搬回去,干放几天,然后用水缸泡起来,三五天换一次水,这样可以放到清明节,有吃的时候从水缸里捞几个。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