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上网卖萝卜
2010-12-6 10:26: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老郭是最近才学会用打印机的,不过,他已经算是天津西郊小沙窝村最新潮的人了。
郭芝振家比别家好找,外墙上刷着一行字:“老郭上网卖萝卜就是俺”。这句话,也在他的名片和货车上出现。接到陌生买家来电,他还会习惯性地在通话中重复一句。他重视这句口号,因为“代表你的形象”。
老郭今年43岁,他的萝卜有七八成通过网上出售。现在,上网是他每天的头等大事。可就在7年前,他把电脑买回家,还只是因为儿子“哭着喊着”要买——他以为电脑等同于游戏机。
老郭最早也并不“折腾萝卜”,他跑过运输,在乡镇企业上过班,还开过五金商店。
小沙窝村以出产“一摔碎八瓣”的沙窝萝卜而闻名,“沙窝萝卜赛鸭梨”,是祖辈们留下来的遗产。但在这个以种菜谋生的村子里,萝卜以前只是其中之一。2002年,村里有户人家萝卜种得比往年晚,扣了大棚,发现长出的萝卜格外好吃,也好卖。此后几年,萝卜逐渐成了镇里主打的蔬菜品牌,2008年开始,镇政府还把元旦定为“萝卜节”。
老郭是从2005年开始卖萝卜的。那时候,沙窝萝卜刚有点名气,“人们还不太认”。老郭借了别人的空房存放萝卜,总也不见少。后来,一个当教师的亲戚对他说,要不你在网上开个博客吧,发点信息,也不收费。老郭动了心思,这个最高学历为初中的农民,开始用“一指禅”练习打字,“电脑,嘛也不会,都是孩子教的”。
2007年,老郭终于开了个人博客,在上面介绍了沙窝萝卜,当然也留了联系方式。但极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有不少错别字的博客,3年中的访问量也只有6000多次。但它的出现,足以让老郭成了同侪中上网卖萝卜的第一人了,他自豪地把“老郭上网买萝卜”作为宣传语。
2008年,老郭请人为自己的“天津市沙窝萝卜销售中心”建了网站,这是工商局注册的字号,别人用不得。很快,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找上门来,付费以后,只要搜索“沙窝萝卜”,老郭的网站就会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前列。老郭还主动联系了另一家搜索引擎公司。
为示正宗,小沙窝村的村民们出去卖萝卜时,会带着身份证。老郭则把产地认证证书、商标注册证直接上网。随着上网习惯的养成,老郭的生意也变了样。2006年,他卖了两万多公斤萝卜,2007年卖了5万公斤,2008年10万公斤,2009年是20多万公斤。今年,萝卜减产,但他预计仍会达到50万公斤,销售量翻着番地增加。
作为经纪人,老郭发起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瓜果蔬菜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年产蔬菜1000万公斤。看到广告里的大集团都公布了“400”免费电话,他也申请了一个,因为“这是能显示企业形象的”。电话尾号是“977568”,“就吃吃我萝卜”的谐音。他还在“114”查号台注册了自己的号码,甚至把自己举着萝卜的相片印在纸箱上。
前些年,村里冬季储存萝卜都是在地里掘出萝卜坑子。如今,萝卜坑子消失了,老郭在自家院里建了24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还买了一排仓库用于加工装箱。
考虑到城里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老郭开发了一个“小菜园、大菜地”项目。城里人一年付给农户2000元,到农村租赁2分菜地,收获时节去采摘,平时请农户管理。
他认为,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户的经济增长”。现在,他坐在家里,动动鼠标,订购电话就来了。早年老一辈们挑着担子坐船进城卖萝卜的经历成了往事。他形容,“这是一个飞跃”。天南海北很多人从网上认识老郭,直接打来电话,“不问价”。老郭说,如今的沙窝萝卜,有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感觉,但他不愿狮子大开口。虽然有的沙窝萝卜能卖到“10元钱一个”,但老郭说:“赵丽蓉说得好,你宫廷萝卜,不也是萝卜嘛。”
大的订单有2000多箱,但他10箱也送货,5箱也管邮,有时还向客户赠送自家腌的萝卜咸菜。
老郭每周都要开车往北京送货,他最犯愁的是不认路。起初是认地图,后来,他学会了先上网查好路线。今年冬天,他又“进步”了,学会直接把路线图打印出来,“干什么都得摸索着”。老郭承认,网络对于自己来说,“基本上离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