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蹦蹦车起家做起亿万富豪
2011-2-25 11:11:2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熟悉李春明的人,都为他的创业事迹感到不可思议。
“那时,这里只有一条窄窄的小山路,他拿着一根树枝对着一片荒山不停地说着,描绘着未来……”回想起4年前参加北京优龙国际旅游文化村工程开工时的情况,他的朋友们都对李春明的想法充满了疑问,而如今,看着依山而建的别墅和集商务、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度假村,朋友们的疑问变成了由衷的感叹。
李春明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当过兵,干过煤矿工人。1984年刚从煤矿辞职时,家里人都说他“不务正业”。他向朋友借了700元钱,买了辆二手“蹦蹦车”,整天拉蔬菜、拉啤酒,往小酒馆送,一天能赚10多元。
可就是从这辆二手“蹦蹦车”开始,李春明从京西永定河畔的大峪村起步,成就了北京优龙集团今天10多亿元的资产。21年的时间,李春明以自己特有的步伐,拓展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
擅长“嫁接”
“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才会出现特定的人,做出特定的事。”这是李春明经常说的一句话。
从一辆二手“蹦蹦车”开始,到两辆“蹦蹦车”,再到一家小酒馆、两辆二手解放车,再到上百辆卡车,李春明用第一个10年,业务从个体运输扩展到煤炭资源、水泥和工程机械等。
“不管什么企业,没有良好的政策都发展不了。我的创业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李春明总结说,在这个大环境下,“有些事情并没有成本,只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嫁接市场。”而“嫁接”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弥补别人的劣势,用别人的优势补自己的劣势,从而实现优化组合。
“我有两辆运输车的时候,实际控制的车辆有30多辆。当时一些国有企业的运输车闲着没事干,而我的业务多,就给他们一些业务,可以说是他们壮大了我的队伍。”
而在第二个10年,李春明尽管也积累了千万元的资金,但对进入房地产市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他也是通过不断的“嫁接”成长起来的。
北京丰台羊坊和大兴狼垡是地处京南的两个行政村,土质为沙砾,当地的主要经济收入是靠卖沙石,所以,巨大的沙石坑一个连着一个,加上首钢的废钢渣和遗弃的上千吨的生活垃圾,这里可以说是“不毛之地”。当地老百姓迫切希望改善生活环境,政府有关部门也多次组织企业来考察,但恶劣的生态环境让他们望而却步。
1994年,刚有一点资金积累的李春明决定在这里投资,并提出建造一座占地500多亩的中华文化园。应该说,这一决定太冒险。
把钢渣山和垃圾堆改造成起伏的山丘,遍植树木,修改亭台;而沙石坑变成几个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泊……2001年,历时8年、投入超过3亿元的仿古园林中华文化园终于建成。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外来投资者的“风水宝地”,不少单位纷纷迁来这里,而由北京优龙集团投资建设的明春园小区也已经成为京南一个生机勃勃的成熟社区。
“企业家要想投资成功,一定要关心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当地老百姓需求什么?二是当地政府部门想做什么?如果把老百姓的需求满足了,把政府想做的事情做成了,企业的利益也就自然有了。”
重在“执行”
从小“做梦都想当兵”的李春明坦言,个性不是天生的,自己之所以成功,得益于部队里的磨炼。“部队造就了我的耐力和团队精神,以及直来直去的性格。”
“对军人来说,服从是天职;而对企业来说,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李春明说,自己之所以发展得越来越快,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团队,而这个团队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多数都有当兵的经历,“大家都是军人出身,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刚开始开蹦蹦车的时候,李春明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现在公司涉及的业务领域广了,他渐渐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企业特别缺乏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李春明目前比较忧虑的是如何保持企业的“执行力”。
十年一梦
“第一个10年解决了资本积累和业务模式,第二个10年解决了企业的发展和再次积累。”李春明用“两个10年”概括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从去年开始,优龙集团又开始了第三个10年规划,在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基础上,准备联合名校名企,建立10所万人学校,将教育和旅游进行综合开发。
毫无疑问,李春明的事业成功了。但在他看来,成功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富有,而在于能给社会留下点什么。从1990年以后,优龙集团先后向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捐助6000多万元。
为此,1995年,李春明还被评为复转军人成才报国的优秀企业家,并获得了“八一”勋章。
李春明说:“真正的富有应该是从精神到灵魂的富有。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怎么把人开发成人才,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育。我觉得把积累起来的财富用来投资教育,也是一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