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已经走到了尽头?
2011-7-9 11:10:29 来源:俞天任 我要评论()
一部战后日本经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日本的通货战斗史。“通货”这两个字在日本经常是重要话题,因为对于一个经济主要是依靠住口的国家来说,日元的涨落并不只是经济学家讨论的学术题目或者是政治家们所关心的题目,日元的涨落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日本人对于“通货”这个字要比其他国家更加敏感。
在日本的为数甚多的出版物中本来经济类的就不少,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经济类书籍中讲述有关通货专题的似乎比别的国家又更要多一些。
经济类的书籍一般都不太好读,这倒并不是那些经济类书籍的作者们比别人更喜欢显示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大的可能是经济类话题一般都关系重大而又没有一个完全的正解。即使这样的正解存在的话,作者们一般也和他们的读者一样的不知道。因此各国的经济类书籍作者都喜欢玩一些吸引读者眼球的把戏,或者是在书名上做文章,或者是在结论上做文章而缺少必要的根据或论述,为了弥补论据和论述的不足,往往大量地使用不知所云的名词和难以验证的理论,类似于一种打卦的把戏。如果一次成功就威名大振,如果能成功两次以上的话则绝对名列“著名经济学家”之列,为世人顶礼膜拜。
所以看经济学的书,那些“著名经济学家”们的著作不看也罢,倒是一些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写出来的书既好懂也能用。最近日本就出了一本名为《从通货看世界经济——美元,日元,欧元和人民币》的书,今年7月份出版之后,三个月内就增印了三次,而且每次增印时都会在后面增补上新的内容,介绍最新事态的发展。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著的,作者之一的小林正宏是住宅金融支援机构主任研究员,另一位作者中林伸一则是财务省的高级官僚出身的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教授。他们合作的这本书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不少大学教授推荐给学生作为“最适合假期读的一册书”。
通货和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但这本书好就好在非常细致地从过去的事情发展的经纬讲起,几乎没有使用什么专有名词,以最浅显的语言来阐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使用什么专门的注释,所有的问题都在正文中加以解说。这样不仅搞经济的人能读,外行也能读。
一般阐述通货的书籍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或两种货币上面,像这样同时解读四种世界上的主要货币而且同时尽可能地去企图揭示其内部关联以及相互关系的书籍是很少的。除了这四种货币之外,这本书还使用了很大篇幅探讨了这四种货币对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发生的影响,以试图寻找东南亚以及韩国经济的走向。
日本现在在讨论国内经济时都无法避开中国这个话题,更不要说在讨论世界经济的时候了。中国经济中最容易引起议论的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这本书不像很多类似题材的书籍那样简单地给中国扣上一顶“操纵汇率,有意低估人民币从而在国际贸易上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帽子”,而是从历史分析开始讨论人民币问题。在作者看来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粗暴而不负责任态度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国人在广场协议之后已经习惯于闭眼不看美国制造业本身的问题,不去想法子拯救美国的制造业,而是简单地把问题归结到别国在不当地操纵汇率,美国制造业和政界总是天真地(或是装作天真地)认为只要消除了这个因素就一定能够重振往日雄风,而从不注意(或者说是装作不注意)这次由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诱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实际上早在1986年广场协议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所以现在无论是逼迫人民币升值或是诱导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都无法解决美国的问题,因为美国经济的问题的根子是在其内部,并且看不出有解决的希望。
既然美国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希望,(用作者的话就是“美国的国力在无可挽回地衰落”),那么美元作为基轴通货的地位会不会发生变化?2008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华盛顿召开的金融峰会上就说了:“美元已经不是基轴通货了”,同样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裁周小川也在《超主权贮备货币》(英文名为《Asuper-sovereignreservecurrency》)一文中也提出了用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来替代美元的设想。
除了利用美元作为基轴货币的地位而摆脱了汇率风险赚便宜的美国人之外,没人会对美元有可能走下基轴货币宝座抱有什么惋惜之心。只要存在一个基轴货币,这个货币是什么币种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对于美国之外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如果美元丧失了基轴货币的地位之后接替美元的会是谁?日元,欧元还是人民币或是另外去发明一个标准货币单位?
基轴货币一定要满足“坚挺”和“有足够的供应量”这两条基本要求。“供应量”对美元来说不成问题,不如说美元在供应方面有点过度,但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能够保证供应的货币肯定走向疲软,这就是这二十几年来美元的走势已经证明了的。这样一来,美元的“坚挺”就很值得打个问号了。一种在不断走低的货币能不能继续担任“基轴货币”的角色?产生这个疑问是很自然的,但是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反过来观察现阶段是否出现了可以接替美元成为基轴货币的通货的问题。
作者的回答是“没有”,除了欧元是一个跨国家的货币体系,内部的不和谐还需要大量时间来磨合调整,日元因为日本不是一个政治大国从而无法担任基轴通货的重任,而人民币现在还不是可兑换货币,就是将来最多也只能在东南亚地区大量流通这些技术上的因素之外,别的货币在看得见的将来取代美元而成为基轴货币的最大障碍实际上是来自美元现在就是基轴货币这一悖论本身。长期以来作为基轴货币而存在的美元使得绝大部分国际债务都在使用美元作为结算单位,而现在拥有这种美元债权最多的就是中国和日本,虽然这两个国家的货币经常被人提名为下一代基轴货币的候选人,但会最激烈地否定这种提名的恰恰就是这两个国家本身,“因为他们已经被美元债券绑架为了人质”。
实际上现代国际经济所提出来的“资本自由移动”,“稳定汇率”和“柔软的金融政策”这三项要求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三难境地,不仅如此,实际上这三项之中的任何两项都是无法同时满足的互相矛盾的东西,比如欧元各国甚至放弃了各国独自的金融货币政策这部分主权来企图满足资本自由移动这个目标,结果最后还是被希腊危机而弄得焦头烂额。
这本书是由两位作者合作而成,但两人的行文嵌合相当流畅,并无让读者觉得不适之处。全书围绕着日元的汇率这个日本人最关心的问题,从战后日元的汇率变动,特别是广场协议之后让日本人头疼万分的日元升值问题,联系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历史和现状,对“基轴货币”的阐述把握得相当到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日元升值的责任归结到“美国打压日本的阴谋”,而是说明了在日元不能成为基轴货币,而美国作为基轴货币美元的发行国的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市场这个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在国际贸易中大量出超而且拥有坚实安定的经济基础国家日本所发行的通货日元一定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升值。毕竟决定货币价值的不是哪个国家的政府,而是市场本身。当年的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这五个国家在商议广场协议的时候,也仅仅是设想了将日元和西德马克兑换美元汇率上调10%到15%,并没有人想像到后来会发生那种事情。
但是伴随本国升值而来的不是产生泡沫的通货膨胀就是通货紧缩从而带来经济不景气,如何在继续接受一个疲软的美元作为基轴通货的同时走出这个怪圈才是当今日本最紧迫的问题。和所有的经济学著作一样,这本书在说明了问题的同时却无法开出一个能自圆其说的药方,显得有点不足,他们提出了分阶段提高消费税率来摆脱通货紧缩的设想,这其实和现在的民主党首相菅直人是一致的,但是今年民主党在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惨败的现实说明日本人还没有做好接收这种思路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