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早在1000多年前,他们乘坐远航独木舟离开自己的家乡哈瓦基(Hawaiki)来到新西兰繁衍生息。
去澳洲要去中部,来到新西兰自然要体验下毛利人文化。
在基督城我参加了个小团,前往Willowbank Wildlife Reserve野生动物保护区,那里有一个毛利文化体验,叫做Ko Tane。
既能看动物,还能欣赏毛利人表演,价格也不贵,是个不错的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毛利人表演期间严格禁止拍照。这些毛利人图片都是我从动物保护区的摄影师处想尽办法要来的,非常珍贵!
到了野生动物保护区,一位身着传统毛利服装的女性,向大家解说将要进行的表演内容。
之后会有一个欢迎仪式,一群毛利人站成一排,身体有节奏地扭动着同时念念有词,神情甚是威严。
然后其中一位毛利武士会跳到前方喝问,这时之前选出的一位游客漫步上前,注视着武士,同时低身单手点地。武士一边唱着一边回到本方的队列中,之后全体毛利人开始一同唱起来,但语调变成了欢迎的气氛——仪式的意思大概是毛利人先摆出一个威严阵势喝问来者何为,客人单手点地表示绝无恶意,毛利人便会热情欢迎……
大家跟着毛利人走进室内就座,正式演出开始。毛利人的音乐舞蹈很活跃,听着看着都很有意思。
毛利人都纹面,舞台上的男人们光着膀子,穿着草裙,舞蹈时怒目圆睁,又吼又喝。据说这是古时毛利人决战前鼓舞士气威慑敌人的舞蹈。
演出最后环节是互动,可以拍照,游客们在台上学习毛利人舞蹈,很有意思。
相关信息: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少数民族,使用毛利语。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
1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前约有20多万人,分为50个部落,有部落联盟。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公社为单位,采用夏威夷式亲属制度即伯叔父与生父同一称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称呼,侄甥与儿女同一称呼。经济以农业为主,行刀耕火种;部分人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达。殖民时期惨遭屠杀,人口一度锐减。
1907年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兰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已发生变化,多会讲英语,许多人进入城市当雇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