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博客频道 >> 热门话题列表 >> 正文
扬长与补短
2009-8-14 10:12:0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作者从朱国勇在《我们不是木桶》说开去,让我们深思:“成功的关键是施展天赋、发扬长处,还是克服缺点、弥补缺陷?”作者通过论述了自己对“扬长“与”补短”两者的不同看法,论证了: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懂得“扬长避短”。“扬长”则容易把每个人的优点、特长、兴趣、爱好和闪光点充分发挥,使每个人身上最强的一面,得以表现和展示。决定一个人有多大成就的,永远是他最精通的那一项能力。文章中心论点明确,有足够的论据,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最近看了朱国勇的《我们不是木桶》,引起了我的思考。

  “成功的关键是施展天赋、发扬长处,还是克服缺点、弥补缺陷?”对这样一个问题,多数人的回答几乎一样:克服缺点、弥补缺陷。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和家庭中,关注弱点和缺陷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木桶效应”大致也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经济学、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效应理论”: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要想使木桶多盛水,就要下功夫补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应该说木桶原理本身并没有错,在很多场合都适用,如企业的培训、考评体系就可针对“短板”来设计的,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或者通过末位淘汰来保持阵型。但换个角度看,如果木桶的作用不是用来盛水,而是作为一个支柱呢?

  很多时候,有人往往用木桶效应来说事,由于思维的定势,我们也大多顺应了这一理论,但在大力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些传统观念。

  “补短”意味着要做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为不喜欢就很难产生兴趣,没有兴趣就很难积极投入,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也很难出成绩。更何况,大部分的短处本身就是无法弥补的。

  “补短”往往意味着平衡发展,往往意味着小而全、大而全,最后很少有人在某方面特别突出。何况短处人人都有,别人有别人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而我们有自己的不足,却也有比别人高明的地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盲目地补短,只能是东施效颦,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失去了自己的特点,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得不偿失!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也不是因为十全十美而载入史册的!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毛泽东,上学的时候,偏科很严重;陈景润,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盖洛普通过对美国2000名社会知名人士、成功者的长期研究发现,尽管其路径各异,但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懂得“扬长避短”。

  “扬长”则容易把每个人的优点、特长、兴趣、爱好和闪光点充分发挥,使每个人身上最强的一面,得以表现和展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人的最大兴趣正是聚焦在自身的特长之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扬长”最容易实现理想的“乐学”境界,从而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大展才华,成就事业。成功学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从最优化配置来讲,人应该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上。毕竟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补短”上,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一个群体,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只有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能撑起一个领域,一片天空。如果等着短板补齐后再去发挥作用,将坐失良机,长而不长,长短同归于尽。

  朱国勇在《我们不是木桶》中说得好,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确实取决于它最短的那根木板。但是,我们不是木桶。决定一个人有多大成就的,永远是他最精通的那一项能力。就如决定一座山峰高度的,永远是山巅的那块石头。(沐月荷花)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