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永远不会像追星族那样去追寻她,关注她的一颦一笑乃至八卦绯闻,却必定对她演过的角色如数家珍。“徐帆最好的一次表演”,这句赞美,足以令人对徐帆在《唐山大地震》里的表现感到极大的好奇。
也许你永远不会像追星族那样去追寻她,关注她的一颦一笑乃至八卦绯闻,却必定对她演过的角色如数家珍。她出演的角色既多且杂,气质繁复。你会记得她眉宇间掩不住的孤傲,看人的眼神清冷如冰棱。你会记得她爽朗中透出的三分泼辣或天真,会记住她悲情中的倔强与尖锐背后的眼泪,抑或偶尔出演坏女人时令人鄙夷的粗俗刻薄。而无论如何,你都只会牢牢记住那些倾情的角色,而忘掉了去表演的人。
如果真有为戏而生的人,徐帆应该算一个。
天生演员——
假如不是《唐山大地震》强悍的宣传攻势,徐帆随夫君冯小刚出现在媒体前的场面总是微乎其微。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低调的演员已太少,低调而演技好的演员更是珍稀。冯小刚对徐帆在《唐山大地震》中所塑造的母亲李元妮的形象是这样评价的:“我认为目前为止徐帆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已经达到人戏不分的境界。从导演角度来看,很难再有其他演员在这个角色上能够替代徐帆,非她莫属。”
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原型小说《余震》的作者张翎同样对徐帆的演技给予极高的赞誉:“徐帆充实并演活了这个人物。徐帆演出了她的悲,她的烈,她的自强……徐帆有很强的爆发力,把一个母亲撕心裂肺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看到她最好的表演。”
“徐帆最好的一次表演”,这句赞美,足以令人对徐帆在《唐山大地震》里的表现感到极大的好奇。
对于一个早已被公认为演技派的演员,徐帆对角色恰如其分的拿捏和非凡的爆发力是毋庸置疑的。从《不见不散》中的至性李清到《手机》(电影版电视版)里深情的沈雪;从《日出》里乔张作致的悲情女子陈白露,再到《青衣》里花为容貌柳做精神的筱燕秋。一路走来的徐帆,在每部影视剧中的表演几乎都是一次全新演出。时而娇俏时而天真,时而尖锐时而脆弱,时而温厚时而妖媚,却每一个都活生生,细入骨髓。这种绝不重复的尝试令人看到了她对表演的热爱与较真。
认真去演每一次——
这种较真,大约真是与生俱来的吧。67年生人的徐帆,从小便倔强,有主见,尽管这和她单薄怯怜的外形有一些不相符。11岁时,她就瞒着父母去报考了湖北省戏曲学校,因为怕身为楚剧演员的父母反对,徐帆特地报了京剧科。学青衣的几年,徐帆吃了不少苦,但对事业及处世的态度皆由此磨练得来,即认真,好胜,朴实。80年代初正是戏曲传统文化被疏忽的年代,学戏3年半后,京剧科解散,无路可退的徐帆遇上了武汉话剧团公开招聘演员的机会。她又成为了剧团中的小演员,在话剧舞台的尝试中初次触摸着表演的精髓。
真正的奇遇始于人艺演员杨立新寄给她的贺卡中,夹着的那张中戏表演班的招生告知。徐帆独自前往北京,并如愿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四年后,成绩优良的她顺利进入北京人艺,出演过几幕反响不错的话剧后,开始在电影《大太监李莲英》里与当时中国最红的演员,姜文和刘晓庆来了次亲密接触。
1992年,一部以时下流行的“出国热”为背景的爱情电影《大撒把》将徐帆送入了大众的视线。她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柔弱又略带文艺气息的林周云,初涉影坛,徐帆的表演却十分沉稳,颇有大将风度。
很快,徐帆又出演了多部影视剧,《永失我爱》、《情殇》、《一地鸡毛》。正是在这些影视合作中,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并最终成为他的妻子和事业伙伴。夫妻俩的合作也是张弛有度,没有多少刻意追捧的成分,徐帆所出演的角色总是最适合她的,有时未必是主角。1997年红遍全国的贺岁片《甲方乙方》里,徐帆就并无多少戏份。后来的《一声叹息》里她演出了贤惠妻子宋晓英,激荡的纠葛戏基本都放在了女主角刘蓓的身上,徐帆则本分地刻画了一个有些矫情的怨妇形象。徐帆对此的认知是,演员演戏的时候,讲究一个配合。如果这场戏里你是主角,那我就不会去干扰你。
即使演配角,徐帆也总能令人记忆深刻。《爱情麻辣烫》里娇嗔的小妇人,一颗童心使人忍俊不禁,徐帆脸上时常有一种小女孩般的天真,与角色十分熨贴。更可以说,《古镜怪谈》这部恐怖电影,假如没有徐帆惊恐凄厉的表情做底蕴,是否值得一看,还真是个问题。
而一旦拿到了自己的主要角色,徐帆立刻散发出不可一世的耀眼光芒。十几年后再去看《不见不散》这部在当年红遍中国的喜剧电影,徐帆塑造的倔强而有个性的李清依然清丽鲜亮,不落俗套。她演出了李清牙尖嘴利外表下的柔软多情,大女人做派里藏着的一颗小女人的心,徐帆自然流畅的表演与气场强大的葛大叔相得益彰。
天道酬勤——
在《一声叹息》里饰演怨妇宋晓英,对徐帆,这是一个新鲜的角色,但她将这个有些神经质、唠叨,平庸而经受苦痛的家庭妇女演绎得十分到位。《手机》中饱尝背叛之味的沈雪似乎是宋晓英的另一个年轻版本,但徐帆却演出了角色身上不带怨气的悲凉感,令人在同情之余,更倍觉人物内心的无奈。
和许多出色的演员一样,徐帆的精彩并不只展现在大银幕。她在电视剧《日出》中成功塑造了曹禺大师笔下的欢场女子陈白露,又演活了《青衣》里人戏不分的筱燕秋,后者对戏剧的痴迷,恰似徐帆早期对待表演的真实写照。作为演员,徐帆是幸运的,但在这份幸运之上,她付出的是近乎自虐般的认真与努力。
闲不住的徐帆永远忙碌。她接拍的电视剧较电影为多,《天下奇谋》、《不在犯罪现场》、《有泪尽情流》、《越走越好》、《大过年》;电影上也是成绩斐然,《天下无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命运呼叫转移》、《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从悬疑剧到家庭剧,从喜剧到正剧,徐帆一一信手拈来,
年岁渐长的徐帆,演技愈发炉火纯情,对表演的态度依然认真,心态却益发平和,依然有逞强之心,但只将热情投入角色,一旦回归生活,便尽显朴实本色,不虚荣,也不花哨。只有银幕上的徐帆,光芒四射令人无法忽视,但你注定不会像迷恋某些明星那样,迷恋她的本色超过迷恋她的角色,甚至不会产生挖掘出她的念头,因为她的灵魂已然在戏中,恍惚间,她就是那个角色,也只是那个角色。
所以,徐帆注定不是流光溢彩的明星,而是一个敬业有天赋的好演员。《唐山大地震》对人到中年的徐帆来说,也许意味着一次总结,也许只是她另一次崭新的起点。
主要作品:
1992《大撒把》
1995《情殇》《一地鸡毛》
1997《爱情麻辣烫》
1998《不见不散》
1999《古镜怪谈》
2000《一声叹息》
2002《日出》《青衣》
2003《手机》《结婚十年》
2005《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006《错爱》《鸡犬不宁》
2007《大国衣》《大过年》《成长》
2009《建国大业》
2010《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