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头头网首页 >> 论坛 >> 正文
难忘的三月五日
2010-3-8 11:19:1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三月五日,深深扎根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上。三月五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记念日,也是周恩来总理的诞辰日。他们在我们的心里分量很重,是我最喜爱的人。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艰苦朴素,甘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周总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他们的精神一直在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从时间上来看,每一天都没有什么区别,但人的记忆却使一些日子铭记于心。每一年做为一个时间循环,总有一些在自己记忆当中特别难忘的日子,让我们想起什么。三月五日是我记忆当中难忘的日子是因为这一天与两个我一生崇拜的两个人周恩来和雷锋有关。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物质丰富了。但人的精神,人的情感却有了遗憾。坐车让座的少了,包裹不敢让陌生人帮助拿,生怕上当受骗。嫉妒,自私,造假,权势......扭曲了一些人的心灵,使人与人之间缺乏了最起码的关怀和信任。
  
  我怀念那时人们之间的真诚,更怀念那时人们忘我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未必钱多乐便多,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知足者人心常乐!
  
  很多人都想成为很了不起的人,希望受到伟大一类的评价。伟大来自人的两个方面的出色表现:一是才能卓绝;二是品格崇高。伟大有三种类型:一是伟大而平凡;二是平凡而伟大;三是伟大而伟大。毛泽东属于第一种,雷锋属于第二种,周恩来属于第三种。
  
  毛泽东成为一代伟人是他卓越才智对社会发展变革的贡献,他一生所犯的错误正因为他做为人平凡带来的。他有平凡人都有一些缺点,对这些缺点他自己缺乏自律,而我们的体制又缺乏约束力,结果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一种民族灾难。不管怎么说,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要比他的错误大是不容否定。
  
  雷锋“对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一样火热”的精神应当在今天延续......雷锋成为一个伟人是人格的非凡表现,他的行为是我们社会每一个人所向往和需要的,但是,当今天人们提起他的时候往往是在三月五日,过后便淡忘了,似乎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其实,今天的人们不过是用‘爱心’一词表达他们的心愿。
  
  雷锋精神是从雷锋具体行为概括出来的,我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囿于他的具体行为,而改革开放使我们接触更多的新事物,雷锋的具体行为与这些新事物难以相容,所以,渐渐用‘爱心’来表达雷锋精神的内涵。
  
  周总理,人们的好总理。被国内外人们赞誉和敬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¼,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周总理,人们永远怀念他。他人格的魅力在我们心中永存!三月五日,我们终生难忘!
  
  周恩来做为伟人,是他既有毛泽东一样的卓越才智,又有雷锋一样的非凡人格。周恩来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从历史上也许只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才能与之相媲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今天被我们用来评价周恩来。
  
  一个人的才智有天份的一面,但天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方法培养出来的,我们今天能把一个记忆力普通的人,培养成有惊人记忆力就是最好的说明。目前我们还没有窥探到如何培养毛泽东式才智的方法和思维特点,如果有的话,很多人都愿意接受这样的训练。而人的品格并不是天赋的,像雷锋的行为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但却极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行事。雷锋的行为不带有功利色彩,是一种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实现的崇高行为,这是我崇拜他的原因。毛泽东的才智是每个人都想有却无法获得,而雷锋的品格是我们每人个都能做到却极少有人去做。
  
  以上的看法已经不需要在评价我对周恩来的崇拜了,周恩来的卓越才智使他品格光照千秋,几乎是绝后似的伟人。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