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叔的婚事
2011-3-16 11:07:2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幺叔在父亲们五兄弟中排行最小。因祖父、祖母去世得早,故伯父、父亲、三叔、四叔都十分疼爱这个最小的弟弟。
在几位兄长(特别是父亲和三叔)的辛苦拉扯下,幺叔顺利长大成人,并读完初中。
那些年,作为一位民间花灯艺人,四叔已在金沙县后山乡及邻近乡镇一带扎稳脚跟,且小有名气。见幺叔初中毕业在家无事可做,四叔就把幺叔带在身边。不久,很有花灯天赋的幺叔就深得四叔真传,演技十分娴熟。两兄弟联袂表演,相得益彰,花灯的文武角色均演得十分出色。特别是他二人扮演幺妹,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备受观众的亲睐。他们先后在金沙县的很多乡镇闯荡过,之后名声大噪,被当地百姓誉为“息烽流长的两朵金花”。
与此同时,因为幺叔在家没有居住场所,有点远见的父亲开始考虑为幺叔修建房屋。经过反复商榷,决定由父亲牵头并筹备资金,三叔配合并负责施工,在我家老屋旁边左上方的地基上修建了一座长三间的高架纯木结构房屋,并商定新建的房屋父亲与幺叔各占一半,堂屋平分。
这以后,幺叔在家里有了栖息之地。他继续在外地卖艺,有时很久不回来,有时一月半载才回家一次。勤劳持家的他还在家里养了一大群鸡仔。幺叔外出时,常嘱托我们几兄妹白天打开圈门放出鸡仔并给它们喂食,晚上唤回鸡仔再关好圈门,为他看养鸡仔。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还是单身的幺叔已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于是他的婚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幺叔最初在金沙官田结识了一位夏姓姑娘。这位姑娘勤劳贤淑,长得也很清秀。因为幺叔在官田玩灯期间常在她家进出,二人相处时间久了,逐渐产生情愫。夏姑娘爱幺叔爱得死去活来。她曾几次来到幺叔家里,与幺叔耳鬓厮磨,度过了很多甜蜜时光。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一回:夏姑娘来到幺叔家,与幺叔过上了恩恩爱爱的小日子。半月后,她的后家来找人。精明的幺叔已将夏姑娘藏匿起来。夏家来的几位壮汉气势汹汹地勒令幺叔马上交人,否则要将他的房屋、家具砸烂,要将他人打成残废。幺叔被吓得浑身发颤,急忙战战兢兢地喊出了夏姑娘。临别时,夏姑娘的一双玉手紧紧抓着幺叔的手,依依不舍,脸上写满了不甘和无助,悲伤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她还与幺叔相约,叫幺叔过一段时间再去找她,她一定会跟幺叔回来。幺叔点头答应。
夏家的人其实并不反对这门亲事——他家对幺叔蛮中意的——他们只是要求幺叔明媒正娶他夏家的姑娘。而夏姑娘不告而别,偷偷摸摸地和幺叔混在一起,这在当时农村是很不光彩的事情,也少了夏家的面子。所以夏家的人不能容忍。
但后来还是幺叔辜负了夏姑娘——遭受打击、有些心灰意冷的他没有再去找她。夏姑娘走后不久,幺叔通过媒妁之言,与同乡另一个村的吴家姑娘——我现在的幺娘认识、订婚,并最终走向婚姻的殿堂。
幺叔与幺娘的婚事确定后,父亲们几兄弟都很高兴。父亲、三叔、四叔和母亲开始为他筹备婚事。特别是与幺叔居住距离最近(当时我家就住在幺叔房屋旁边)的母亲,每天既要思前想后,又要忙里忙外;她唯恐因为半点疏忽误了幺叔的婚姻大事,所以不怕劳心劳力,把一切准备得充分停当。
大家都期盼的一天——二十八岁的幺叔结婚的佳期终于到了。迎娶幺娘那天,幺叔家唢呐齐奏,鼓锣喧天。举行婚礼时鞭炮连声,欢声不断。记得当日,幼小的我早早就去路边等候着,待迎亲的队伍到来时就跟着他们,欢蹦乱跳,从幺叔家斜对面很远的山路上一直追赶到幺叔家门口,心里面乐滋滋的。这情景至今想来虽幼稚天真,却温馨甜美,让人无穷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