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AMD与老冤家英特尔的争端(长达22年来的包括反垄断诉讼以及专利交叉授权的法律争议)刚刚和解后AMD总裁和CEO梅德克访华。笔者印象中他的上次访华是在去年8月初,他刚担任CEO后不久,当时AMD正值艰难时期——已经连续亏损七个财季,原CEO鲁毅智被迫下课。现在,AMD仍然没有走出亏损的阴霾,不过,梅德克面对的“质疑”却减少了。一是与英特尔“和解”,获得英特尔的补偿,使得AMD有了喘息的机会;二是整个芯片业都笼罩在寒冬之中,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连老大英特尔在今年1季度也出现了20多年来的首次亏损,投资者似乎对AMD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苛刻”了。
梅德克在此次访华的媒体沟通会上介绍了AMD发展战略规划,很框架,没什么实质的举措,但是他谈到的“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发生改变”却是事实——这也正是英特尔AMD和解的背景。
几年前,AMD与英特尔两大对手的“挑战与打压”的针锋相对,成为IT业保持多年的一道风景。而在两年前AMD与实力强大的英特尔进行的价格战和速度竞赛中, 采取激进竞争策略的AMD陷入亏损难以自拔。而打败AMD后,英特尔并没有向以往一样呈现出胜利者的姿态——因为客户并没有向以往一样为“比拼谁推出产品的速度更快、谁的产品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竞争游戏买单,英特尔也遇到了增长瓶颈。
现在,已经统治了80%以上的PC场江湖的芯片巨人英特尔发现:PC辉煌期已经过去,打败AMD并不能阻止自己沦落为“没落的王者”,两家老对手的你争我斗改变不了大趋势和大格局:当前PC与服务器的萎缩,让这两大PC处理器巨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面对未来,尽快开辟新增长点。两家企业都认识到,与其投入精力在双方保持了二十多年的纷争上,不如“和解”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应对共同威胁——PC圈外的敌人,如移动处理领域的ARM。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98%的移动设备内置ARM构架的处理器。在手机领域独占鳌头的ARM开始把触角伸到上网本市场。今年上半年,ARM宣布进军上网本,年内将推出6款新品,要在2010年达到20~30%的市占率。高通等通信芯片厂商也在向英特尔的领地渗透:今年1月份,高通6500万美元收购AMD手持设备业务,将目光锁定包括上网本等单芯片(SoC)嵌入式领域。
因为大家都认识到,随着PC时代的过去,网络时代的来临,手机、电子书等智能终端、嵌入式产品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快,这些市场对芯片的需求量和消耗量更多,增长潜力更大比PC市场还要多,这是芯片巨头英特尔不能忽视的新领地、大市场。早在几年前,英特尔就试图在手机市场上突破,但无功而返;英特尔和AMD在几年前都启动过针对家庭的数字家庭计划,由于没有得到市场的接受而搁浅。现在,英特英特尔和AMD在几年前都启动过针对家庭的数字家庭计划,由于没有得到市场的接受而搁浅。
要知道,变化多端的消费电子市场和PC处理器市场不同:PC市场属于客户相对集中的垄断市场不同,而嵌入式产品市场领玩家众多,客户非常分散,需求多样、竞争激烈,市场更为复杂。对于嵌入式市场而言,IC厂商首要的任务是对客户需求的了解,是有非常灵活且能快速上市的产品,而不是像PC和服务器产品那样提前两年先预报、提前一年提供样片、到预期发布时还会延迟的这种独有的市场策略,在嵌入式市场,如果芯片晚出来一天,都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抢走客户。
现在英特尔希望凭借Atom处理器(英特尔目前最小的处理器)重新杀入手机等嵌入式CPU市场。但是,除了上网本这样的低端PC产品,在其他嵌入式产品上,还没有获得市场上的突破。问题主要还在于,英特尔在PC领域太成功了,而进入到嵌入式产品这个新领域,如果拷贝在PC上的成功模式或者难以改变做PC的思维模式,则还是难以有突破。就像现在传统的纸媒向互联网转型一样,如果用纸媒的惯性思维去做互联网媒体也难以成功。
对于AMD来说,近一年不得不靠卖掉“未来”——退出掌上设备、数字电视芯片市场,出售手持设备业务,来弥补现在的亏损和资金黑洞。现在谈“向PC之外扩张”是奢望。但是,如果仅靠PC,不能再PC之外获得突破,AMD也只不过是一个筹码的角色而已——充当OEM厂商制衡英特尔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