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高就业率背后的低幸福感
2010-12-23 10:51:1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我要评论()
入场招聘的企业155家,提供3000多个岗位,而求职的学生仅1000多人,日前,在福建经济学校举行的中职生专场招聘会上,中职生很“吃香”。不过,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虽然岗位较多,且涵盖多种门类,但绝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月薪只有1200元~1500元左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相比,中职生就业形势相对乐观,但其高就业率背后却是低就业质量。他们的起点普遍较低,职场前景并不乐观。
“找工作是不难,可我们的起点低”
“毕业十几年了,我在这个城市依然只能是一个过客。”徐建荣是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一家私营企业的一名工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准备下班,穿着满身油污的工装。
“当年毕业时,工作就很好找,班上的40多人几乎都找到不错的工作,刚毕业就拿到800多元的工资,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可到现在也只拿1700多元,这在企业算高薪了,但我干的活不比别人少呀,可工资就是提不上去。”徐建荣的老家在福州郊县永泰,当年毕业于永泰某技工学校的他,在初中同学中,算“混得可以的”,“当时上高中,考大学的同学,刚毕业那会儿虽然找工作没我这样容易,但现在大部分都在城市买了房子,安了家,不少人还买了车子,可我现在连孩子都不敢带在身边,这点工资根本不够呀!”
相对于大学生的找工作难,近年来,福建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节节攀升,根据官方的数据,全省中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全省共有96所技工院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约3万名,就业率达96%以上。福建武夷旅游商贸学校的就业率高达97.4%;南平技师学院就业率达98.4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职生找工作并不愁。
“找工作是不难,可我们的起点低,上升的渠道不通畅。”采访中,许多中职毕业生都抱怨,自己的职业前景黯淡,看不到曙光。
专业不对口,工作不稳定,发展前途渺茫,这是许多中职生的切身体验。今年教育部一项抽样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将近四分之一起薪还不足1000元,有45%是在1000元~1500元,有24%是在1500元~2000元,2000元以上的不到10%.
“有时候觉得还不如农民工,他们没任务顾虑,想走就走,可以大胆地跟老板谈工资。”徐建荣说。
专家指出,近几年沿海城市普遍缺工,特别缺少一线技术工人的背景下,中职校就业率不断增长也在情理之中。为解决招工难题,一些企业还纷纷寻求与学校合作,实行订单培养。
但是,高就业率背后的低就业质量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业质量不高,上升渠道不畅通,损伤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谁卡住中职生的“钱景”
“工作好几年了,没有过培训提升的机会,面对的只是单一、周而复始的工作。”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企业打工的小刘说,从一所中职学校毕业后,由于长期在私营企业工作,缺少培训的机会,在产业升级不断提速的今天,和他一样的很多同学缺少了发展的后劲。
“目前评职称可能是一条较好的路子,但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条独木桥。”徐建荣说,在他周边,没有几个想走职称这条路,因为高级技工的薪酬虽高,但要达到这个级别却并不容易。“自己一直在私营企业打工,企业并没有这个平台,同学中少数在国有企业的,他们倒是通过评定职称实现了加薪。”
“考技师难过考研”,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从一名初级工变成中级工、高级工甚至技师、高级技师,这个“孵化”过程难以想像地漫长,也让大多数工人视为畏途。
据福建省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数字显示,福建全省持有技术等级资格证的工人只有40万人,其中初级工20万人占50%,中级工18万人占45%,高级工1.7万人占4%,技师3499人不足1%.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高级技师只有区区68人,而且大多分布在厨师、美容师等第三产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技校培养的学生多是中级职称水平,继续升级则需要通过技能和年限两方面的考核。
“少数私营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会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技术人才,为职工创造不断晋升的工作环境。但一些企业怕工人评上职称后,提出高薪要求或跳槽,而有意识地限制职工评职称。”专家指出,倘若企业不重视,只是让技工一直在同一条流水线上重复工作,即使做十几年,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待遇也都很难得到提高。
据了解,目前福建各地都缺如高级工、技师这样的尖端人才,但技师的人数却非常稀少,以技师为例,大部分的技师人才都是参加各种比赛得奖后评选出的,日常的审核考级却很少。
何时能真正“吃香”
中职生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处在学历教育最低端的中职教育的“回暖”。虽然国家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
专家指出,要让中职生真正“吃香”,让中职生增强幸福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即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中职教育,重视技术人才的氛围,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技术工人的收入分配指导进一步明确,增加中职生学成后的分配收入。
作为技术工人的培养方,中职校不应只是单纯地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而要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特别是再学习、再提升的思维方式。专业设置是否瞄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否贴近市场和客户需求,是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前提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提出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让人对寻找中职生的幸福感有了期待。
在记者采访中,一位中职生道出他的心声:“如果我们只有高就业率,却缺乏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大大打击人们接受中职教育的信心。我们期盼着得到社会的重视,期盼得到与付出的劳动相称的报酬,有个看得到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