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成“职场宝典”
2011-2-27 10:52:30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人艺经典剧目《天下第一楼》,23年间历经两度复排,磨练两代演员,艺术光芒依然夺目。但是,伴随着时代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如今在年轻观众的眼中,竟然会对这部老戏解读出不同况味。春节期间刚刚在首都剧场观看了该剧的观众唐先生,走出剧场便连连感叹:“这分明就是讲述了一位职业经理人的奋斗故事嘛!”
长久以来被当作一出关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悲剧的《天下第一楼》,经过新生代观众的全新解读,竟然被奉为了“教你如何混迹职场的人生宝典”。这其中,也许带有一丝调侃,也许暗合社会脉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再度证明,历久弥新,是经典不变的精髓与力量。
经理人遭遇
恰似翻版“国美争夺战”
唐先生所说的职业经理人,就是剧中由杨立新扮演的卢孟实。按照剧情,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在两位不务正业的少掌柜折腾下渐渐衰败,有人向老掌柜推荐卢孟实来经营,卢孟实聪慧能干,很快便使老店起死回生。然而,两位少掌柜却与卢孟实争起了“福聚德”控制权。最终,卢孟实只得黯然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这座“天下第一楼”。
虽说这是一出发生在民国初年的故事,可在如今的年轻观众眼中,剧中卢孟实和“福聚德”的关系,简直与现代企业经理人制度如出一辙“富二代”不争气,企业继承人无力经营,只得聘请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卢孟实来担任总经理。卢总果然不负董事会重望,成功实现企业的保值增值,卢总本人也因此得到丰厚薪酬,并跻身房地产投资大亨之列。
剧中,卢孟实和二位少爷关于“福聚德”内部控制权的争夺,则多少让人看出了一点儿陈晓与黄光裕“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的影子。不过,和国美之战的结果不同,戏里的职业经理人纵然再有三头六臂,也还是斗不过老板的,因为老板(股东)才是法律意义上公司的真正主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剧中卢孟实的黯然离场,更像是刻画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被迫从企业主动辞职的悲哀与无奈。
“哪怕经理人再能干,老板再无能,只要人家说解雇你,你就得走,没脾气,谁让你没有股份呢!”观众李小姐说,“卢孟实固然是一位成功的经理人,但他有一点是失败的,那就是搞错了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满腔热情地把别人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其实他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已!”
民国经管学
也玩公关也讲技术
《天下第一楼》展现的民国时期的企业经营手段,观众也能在今天的现实中一一找到对应。
就管理制度而言,卢总首先坚持的是股权分离,将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这是现代企业代理人制度的基础。为了减少控股股东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卢总的对策是:大少爷迷戏玩票,那就让他尽情玩去;二少爷崇尚武林,那就让他到天津练去。这样,他就得到了相对独立的经营权,使自己的经营策略得以有效实施。
其次是带队伍,组织高效的团队为己所用。这个队伍中,除了对公司忠诚度很高的普通员工,主要有三位业务骨干:公关经理玉雏姑娘,积累了雄厚的客户资源,维系了良好的业缘关系;技术精英“罗大头”,拥有烤鸭子的专利技术,是“福聚德”产品质量的保障;还有客户经理常贵,善于察言观色、迎来送往,将客人招待得心满意足,留下不少回头客。
有位观众评价说:“剧中的生意经,放到现在就是活生生的MBA(工商管理硕士)教科书啊!”
卢总生意经
教你实用谈判技巧
剧中人卢孟实在生意场上的八面玲珑、闪转腾挪,令不少职场人士颇为叹服,还有观众从他身上获取了与商业对手谈判的宝贵经验。
剧中有一场戏,债权人上门讨债,卢孟实事先叫人把黄泥做成大洋的形状包起来,和一些真大洋放在一起,还当着来人的面,故意碰掉了几块大洋,如此“露富”的潜台词是告诉债权人:我们有的是现金,您别怕我们没钱还债!与此同时,他还让平时关系比较好的供货商往店里大量送货,大包小包的来来回回,好生热闹,让人觉得“福聚德”生意很好嘛,欠的钱赖不了!最终,几个债权人每人提一只烤鸭乖乖走了。
卢总的生意经还有很多,诸如回馈客户,通过抽奖的方法(中奖率百分之百)来“贿赂”大客户、老客户和潜在客户,使之把办宴席等“大单”留给了“福聚德”。他还有一招够“狠”分期还款,占用上游供货商的货款,增加自身的现金流。本来人家债权人上门是打算一次性要回货款的,他却口吐莲花地跟人家谈各种条件,谈到最后对方只得妥协。这一点,似乎与现如今某些连锁大超市对供货商的政策如出一辙。
作为操盘手的卢孟实将“福聚德”玩于股掌之中,风光一时。怎奈,“没有资本”这一软肋,最终还是击败了他。戏末,卢孟实留下一副对联:“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他的命运沉浮,与“福聚德”的兴衰休戚相关,更与观众的心弦丝丝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