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欧贸易大战一触即发
2011-11-15 14:21:57    来源:外交政策    我要评论(

    是不是很有讽刺意味?多年来,欧洲领导人认为,他们可以利用欧洲大陆的经济实力轻轻推动中国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改革。现在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使用其自身资金实力杠杆将债务缠身的欧洲撬入紧缩状态,并打开其庞大的技术市场。欧洲曾今是经济一体化的楷模,现在已经变成一个直销店,在这儿中国企业可以以山寨货的价格收购像沃尔沃,萨博及MG这样的品牌。最重要的是,一些分析家推测,欧洲有望解除对北京的武器出口的禁令,同时北京将被正式承认为市场经济地位,这将使拿不公平贸易来制裁中国变得更加困难。

 

    那么,蒙古游牧部落的铁蹄要在旧大陆上横行霸道吗?不见得。事实是,没有证据表明中国要争夺欧洲。如果有的话,中国的投资者们非常不愿意将自己辛苦赚来的人民币投入欧洲市场的无底洞。中国的企业也一样,除了几宗非常显眼的收购外,它们的直接投资几乎没有增加,甚至自2007年以来抛掉了几十亿欧元的欧洲股票和债券。收购像沃尔沃这样的强势品牌仍然是例外,不是规则。只有在东欧,中国企业在汽车、机械及交通运输等行业涉足绿地投资项目。

 

    至于中国政府,也不愿厕身旨在为救助苦苦挣扎的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而设立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

 

    欧洲希望中国购买数百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债券。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需要将其外汇储备投资国外以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但它相当挑剔。因为它对管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政治家们没有多大信心,它更愿意通过国际货币基金进行投资,该基金对如何花钱实行更严格的控制措施。但是,北京也没有竭尽全力迫使欧洲做出让步。诚然,在9月14日温家宝总理重申,他希望能为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中国官员认识到,从欧洲危难中获利的任何企图将会导致适得其反的严重后果。

 

    “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刻,”最近有位资深中国外交官在布鲁塞尔对我说。“一方面,公司及中国舆论已经变得对欧洲不那么热心,不希望我们做出妥协。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欧洲领导人要和我们玩硬的也有不少压力。如果我们对欧洲危机的反应过于自信,负面印象只会变得更糟。”因此,审慎才是正确的方针。如果中国希望在这一刻能有所得,那么它要的是是一个铁的保证:万一它要增加购买政府债券,它会收回自己的资金。

 

    欧洲也不会让中国轻松过关。高级会员国不会轻易出让自己的战略资产和技术。即使那些似乎最渴望吸引中国投资或财政支持的国家也普遍坚持此原则:只有中国真正履行了市场经济标准才能给予其市场经济地位。当讨论在北京做生意时,他们可能个个神采飞扬,但回到布鲁塞尔言行谨慎的会议室里后,欧洲外交官又敦促欧盟委员会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反不正当竞争。在过去两年里,欧盟委员会发起过针对中国的各种新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该委员会现在对贸易和投资谈判实行统管。还有几个调查程序正在准备当中。如果欧洲企业无法在中国投标,中国企业可能会被禁止投标欧洲政府合同。战略部门有可能也将更多地审查对来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的投资。欧洲议会和美国国会一样,正在推出更大胆的举动,如绿色关税和真正的产业政策。

 

    如果欧洲经济困境继续加深,也许它将变得更加积极?如果会的话,情况正好相反。随着经济泥沼的加深,欧洲领导人开始努力思考未来的增长来源。一个成熟的共识正在逐渐形成:欧洲不能单靠服务业兴旺发达,欧洲大陆只有维持和加强其工业基础才能避免福利国家彻底崩溃——正如欧盟最强经济体德国那样。最近,欧洲委员会为在全欧盟范围内推广该产业政策,专门制定了完整的政策文件。

 

    因此,欧洲领导人把中国看做是一大挑战,而不是潜在的救星。中国不仅是一个廉价市场,它在技术性能、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的生产率方面也正在迎头赶上。鉴于欧洲的竞争力不断萎缩,要提高工业产量将非常困难——至少在没有恢复到某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时将非常困难。

 

    中国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报复行动。它不会如处于困境的欧洲出口商希望的那样加速人民币升值、也不会缩减对出口企业的财政补贴、不会向外国竞争者开放其服务业。其结果将是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的一场贸易冷战,类似于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就汇率扭曲、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而进行的长期对峙。

 

    要是即将到来的危机只持续几年的话,欧洲倡导自由贸易的官僚机构可以承受保护主义情绪,但随着我们陷入漫长的围困当中,自由主义的防火墙可能无法承受民粹主义浪潮。在顺境中,欧洲能够忍受不断增长的贸易不平衡,对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也也能忍耐。可现在,欧洲正处于困境,贸易收入、技术资产和产业部门的就业问题再次成为国家稳定和政治存亡的问题。

 

    看来一场中欧贸易战势在必然?防止贸易战的方法似乎显而易见:欧洲需要遏制过度消费,中国要遏制生产过剩。然而,这种协调式的调整是极不可能的。欧洲越是敦促中国开放,北京的强硬派越会给他们的政府施加压力不要妥协。最后,欧洲将开始加强防御。很多这种事情会单方面发生,主要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不管投资、服务和政府采购等问题。中国领导人将别无选择,只能以惩罚欧洲投资商的某种方式来做回应。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