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
2010-12-29 10:51:33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我要评论()
中残联网站显示,我国现有8300万残疾人,其中城镇有2071万人,有条件有能力就业的是700多万人;在业的297万人,不在业的470万人。残疾人就业状况的不太理想,在中残联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中也有体现:2010年度,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8.6%,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3%的两倍。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社会各界对此也在做着不懈努力。但当前残疾人就业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就业机会少;二是就业技能低;三是就业服务较欠缺;四是就业保障不充分;五是就业歧视仍存在。要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首先要做好细化分类,明确目标。当前来看,就是要维护好上述297万人的稳定就业,帮助470万人实现就业,同时要关注农村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目标明确了,除了继续落实好已有的常规就业帮扶政策外,还需不断探索残疾人就业新模式。
首先是利用电子商务,大力提倡残疾人居家就业新模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味地给残疾人“输血”,不如让其自身产生“造血”机能。有关部门可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特点,开设电子商务培训班,在电子商务知识普及、网上创业信息收集、营销模式转变等方面给予残疾人足够的支持,为其量身打造适宜的网店。这一新模式应该是今后大力提倡发展的方向之一。
利用网络平台,给残疾人创造和正常人一样的机会。让他们居住在家中,得到就业机会,实现创业梦想,最终能更有自尊地生存,此举善莫大焉。
其次,在区域中心建造专门的残疾人就业园区。要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就必须考量残疾人从事的职业岗位。在这方面,广东省残疾人信息产业园就是个很好的探索。在这个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园区里,生活、环境都实现了无障碍,1000多名残疾人员工主要从事呼叫服务业务,加上100多名从事软件开发、动漫设计的专业岗位,能吸纳1100多名残疾人集中就业。
这种通过信息服务产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尝试,大大扩宽了残疾人的就业空间和就业稳定性,也为别的地方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可以说,只要能拥有一流的硬件环境,有清晰的产业模式,有大量适合不同层次的残疾人工作岗位,这样的残疾人就业园区就具备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就应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甚至是在全国推广。
再其次,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转变为福利企业,增加残疾人就业机会。福利企业可以免征所得税,还能享受多个部门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一些企业发展来说是十分有益的。有目标地推动一些单位吸纳具备岗位技能需求的残疾人,到了一定规模后,积极支持其申报转为福利企业,不仅能拓宽残疾人就业空间,还能给力企业发展,是件双赢的好事。
残疾人就业是我国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下残疾人就业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能积极拓展思路,不断探索残疾人就业的新模式,付诸于实践,残疾人就业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