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严寒酷暑,每逢周六,总有一位老人早早地离开家,坐上315路公交车来到长春市图书馆。“我喜欢学习。”老人说,来图书馆听讲座,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人名叫钱宝琴,今年86岁,长春人,坚持在讲座上汲取知识已6个年头。“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钱宝琴拿着本和笔,一边听讲一边记录着……
86岁老太太
每周到图书馆听讲座
1月22日9时,长春市图书馆一楼院士厅内,一位老太太出现在记者的视线中,她身穿鲜红的毛衫,挽着花白的头发,消瘦的脸上满是深陷的皱纹,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看样子她虽然年纪不小,但却步履矫健。选择了一个位置,老人坐了下来,拉开拎包拉链,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圆珠笔,等候讲座的开始。老人名叫钱宝琴,今年86岁,长春人,坚持听讲座已6年。
执着的“学者”
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
钱宝琴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退休前,为了工作、家还有孩子,她无暇顾及学习。退休后,给子女照看孩子又脱不开身,直到子女的孩子长大成人,她才又开始学习。以前,她每周六都去文庙听讲座。在文庙听了两年后,她得知每周六市图书馆也有讲座。想到图书馆离家近些,她便舍弃文庙的课堂,“转战”到图书馆。在这里,她已坚持听了4年。“偶尔还去省图书馆听讲座。”钱宝琴说,“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
每次去听讲座,公交车是钱宝琴的唯一交通工具。为了不迟到,她总是早早地从家出发,临走时,还不忘检查本和笔是否都带了。
勤奋的“学生”
记笔记的本子数不清
9时30分,讲座正式开始。钱宝琴端坐倾听,手下的笔在不停地记录,“听教授讲课是我莫大的荣幸。”话语间,钱宝琴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我没上过大学,也没听过教授讲课,只有在讲座上,才能有机会听他们传授知识。”每一次讲座,钱宝琴都受益匪浅,“通过讲座,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思维方式。”
翻看笔记,钱宝琴的脸上写满了成就感。她已记不清,在这6年里,这样的本子已记了多少本,但她都完好无损地保留着。“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翻看一下,重温讲过的知识。”
懂事的“老大”
为养家糊口被迫弃学
没能读上大学,钱宝琴也是迫于无奈。钱宝琴原是公主岭人,家里姐妹共四人,她是家中的老大。学生时代的她,对学习就特别执着。因父母没有劳动能力,在高二时,懂事的她被迫提前“毕业”。因为不想丢掉自己学到的知识,她就去了伊通县的一所小学教书,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那个时候,工资每月才25块钱。”提起心酸往事,钱宝琴仍历历在目,“家里人口多,妹妹还都读书,即便省吃俭用,25块钱也不好干啥,工资一到手,得先把米买回来,剩余的再作他用。” 就这样,钱宝琴每月的工资,自己总是舍不得花,都添补了家用。后经人介绍,钱宝琴嫁到长春。工作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去汽车厂做起了工人。从那以后,苦日子才渐渐远离她。
喜欢自由的人
最想成为一名列车员
“我的本意不是当老师,也不是做工人。”在钱宝琴的一生中,让她最遗憾的是,没能从事自己理想的职业,“我最想当的是列车员。”
钱宝琴说,她的高中是在长春读的。那个时候,每逢假日,她都坐火车回家。在火车上,看到列车员能跟着火车去很多地方,喜欢自由的她,便暗暗自语:“毕业后,我也要做一名列车员。”命运终究未被理想扭转,钱宝琴在汽车厂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无奈的老者
最怀念学生时代的生活
“念书时最好。”钱宝琴深深地叹了口气,“学生时代是黄金时代,现在特别怀念学生时代的生活。”钱宝琴说,在图书馆里,只要看到学生的身影,她就羡慕不已。投身其中,自己也似乎成了其中一员。
随着时间的消逝,钱宝琴在一天天地变老,但时间并未磨平她对学习的渴求。如今,她已无缘学生时代,只能用听讲座来弥补心灵的缺憾。
健康的“寿星”
骑自行车锻炼20年
闲来无事,钱宝琴就会去社区参加老年人活动,抑或来图书馆看看报。每逢子女节假日,还能跟着子女出去旅游。正因有如此的心态,病魔见她都“敬而远之。”
为了保持健康,钱宝琴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附近骑上几圈自行车。“到现在已经坚持20年了。”说到这里,钱宝琴特别兴奋,“别看我这么大岁数,手脚灵活着呢。”在饮食上,钱宝琴也特别注重,一天只吃两顿饭,以清淡食物为主。
“希望身体好好的,这样能多活几年,也能多学几年。”离开图书馆时,钱宝琴不停地叨念着,“下周还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