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女儿要远行三题
2009-11-23 10:35:5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女儿转校学习,让我感慨良多,孩子的童心是值得保护的,也为远行的女儿担忧,同时对现行教育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应试教育对少年身心的摧残,虽然我痛恨它,可为了女儿适应将来的社会也只好随波逐流了。
  
  女儿要远行之——童心与明镜一色
  
  初二读了一个学期,女儿提出想去大学附中读书。我们也希望她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托人找附中的班主任。班主任答应她去考,看看成绩。我因为有事,去不了,由她母亲带去。每天在家焦急的等待消息。希望女儿顺利考取。
  
  但班主任一会说不要考了,一会又说要考。上午去说下午来,下午去又说明天再看。女儿被折腾得有点伤自尊了:“我不读了,回去吧!”但为了女儿,妻子坚持等。并电话与我商量:是不是请老师吃餐饭,再买点礼物什么的。如今世风日下,教师也不全是圣人,学校也不再是桃园净土啊!
  
  再说,现在而今眼目下,吃顿饭送礼,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女儿听了,却满脸不高兴。她对我说:“爸爸,能不能等考完有了结果再请老师?”我知道女儿的意思,她是想凭真才实学考进去,而不想让别人说她是靠走后门拉进去的。我理解也欣赏她的想法,但在污浊的现实面前,不随波逐流行吗?我说:“以你舅舅的名义请,那和你就没关系了。”她还是不愿意。妻便说了她一句:“你小孩子懂什么?!”不想她竟委屈的哭了起来,还很伤心。联想到以前她在原来的学校读书时,我要请她们班的老师吃餐饭,她也竭力反对。说是怕同学们知道后会说她搞关系、走后门,讨好老师,在班上抬不起头。看她现在的心情,怕影响考试,就答应她不请了。我们还是相信她的实力的。
  
  几天后,班主任看了女儿在原校的成绩和省、州获征文一、二等奖的证书,很满意,同意让女儿免试就读了。看来,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校园仍是一方净土(虽不如以前干净),教师仍怀圣人之心(虽没有先贤纯正)。
  
  女儿的想法,在大人看来,是幼稚的、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是可爱的、纯洁的。童心犹如一面一尘不染的明镜,反射出我们这些成人和成人世界的丑陋与污浊!我们拿什么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做孩子的表率?我们常说,什么都要从孩子抓起,而校门外的一切给孩子们的影响远远超过老师们的苦口婆心啊!
  
  我们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象童心一样明净、纯真?这又是一曲“天问”抑或是杞人忧天?
  
  女儿要远行之——高兴与惆怅齐飞
  
  新学期开学,女儿马上要去附中上学了。
  
  高兴之后随即担心和惆怅起来。
  
  一边给她收拾学习生活用具,一边想:从未离家半步的女儿就要远行了,象一只离巢的幼鸟,能承受外面的风雨吗?虽然上学有表妹做伴、放学有舅妈照顾饮食起居,但那简陋的出租屋她能习惯吗?没有电脑电视,课余玩什么?有个三病两痛,父母不在身边怎么办?虽然女儿已快十四岁,比我当年离家求学时要大一些(我十一岁离家,住校就学),但仍然担心她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独生子女,犹如圈养的熊猫,哪有我们那时“野生”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啊。再一想,女儿也许从此便成“东西南北”人,一个家少了三分之一的人,该是多么空旷;没有女儿的笑声和依偎,生活该有多么寂寥;每到放学时间总要聆听门外的脚步声,有些条件防上反射。一切为了女儿的未来,我们两口子只有提前体验“孤独老人”的生活了。这一切也许女儿还要过很久很久才能体会的到,一如我现在才理解当年父亲冬天穿草鞋挑行旅送我去读书的心情一样。不管子女多大,走多远,父母的心永远有一条关爱的线牵挂着。
  
  东西收拾完了。想了想,把她心爱的洋娃娃以及她洋娃娃设计服装、发型需要的各种布啦、线啦、丝带等等物品也给带上。她说她长大想当造型设计师。我只想让她在想家的时候有一个排遣的物件。
  
  女儿要远行之——教育与摧残同义
  
  到了附中,我把女儿带进新教室,心中充分成就感。然而,她同班的学生说的一句话,却使我受到巨大的震撼!他们看到又来了一位新生,便说:“又来了一个将被摧残心灵!”
  
  摧残,这是一个多么血腥的字眼!而这个词出自一个重点中学重点班的学生之口,则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也曾经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对教育教学自认为不是外行。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也颇为不满,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摧残”之类的字眼。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真的是在摧残学生的心灵吗?我个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说法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有识之士、相当的教育工作者都不同程度的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收效甚微。比如,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教材改革、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公平教育、高校扩招等等。
  
  关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应试教育打造出高分低能,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等等都是应试教育的“恶之花”。素质教育是解决现行教育问题的一剂良方。既是良方,为什么治不好病呢?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一套科学适用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和对评估结果的合理应用!喊了半天素质教育,升学光看分数、就业只看文凭,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看升学率。这样一来,谁还管什么素质?一个高素质的大专生,其就业门路、工资待遇就不如一个低素质的本科生。升学和就业是教育前进的指挥棒!文革时期靠推荐上大学,素质决定一切,现在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于是,所谓素质教育就搞成了农村学校讲素质,城市学校重升学;普通学校讲素质,重点学校讲升学;普通班级讲素质,重点班级讲升学。而所谓的“特长生”免试上大学比普通学生考重点都难。如此应用素质教育的结果,我们有什么理由责备学校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的挂狗头卖羊肉行为?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科学适用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重视其结果的应用,大幅度增加素质教育评估结果在升学、就业中的比重。
  
  关于“公平教育”。安徽桐陵实施的“公平教育”改革,受到相当的关注。明星教授易中天亲自前去调研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仅在城市初级中学平均分配教育教学资源的做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触及现行僵化的教育体制的要害,但是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有益的。但为什么只在初级中学讲公平,而要保留重点高中呢?其实质还是升学率。初中升高中是本地区内部的事,而高中考大学就不一样了。再说,农村地区如何公平?农村与城市怎样公平?发达地区如何与贫困地区公平?高校与高校如何公平?要从公平的角度对教育进行改革,我认为关键不是不在于表面上的资源公平,而在于各类学校各得其所、各类人才各尽其用。任何事物没有实用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关于“高校扩招”。扩招的目的本意是好的。一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二是降低大学的门槛,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但由于高校的过快发展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事与愿违。大学的门槛低了,社会就业的门槛却更高了。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于是人们都拼命挤重点、拼命考研、拼命应试!原来的大学是严进宽出,现在是宽进宽出,毕业生的素质在不断下降。什么都讲与国际接轨,发达国家的宽进严出我们却学不会。原来是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现在是万马千军挤就业独木桥!扩招不仅没有解决素质教育的问题,反而派生出更大的社会问题。待业人员迅速增加、普通中专、专科、职业学校迅速萎缩,中高级技工奇缺。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但这种先行必须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不能盲目大跃进!现在北大毕业的卖肉是新闻,长此以往,要不了多久本科生、研究生当“棒棒军”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家长,不希望子女被摧残。但为了他们将来不受社会的摧残,只有先让他们到学校受摧残。古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担当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嘛!我们时常讲的“头悬梁锥刺股”不就是典型的自残吗?无论是他残还是自残,都有悠久的历史。要改变这种现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