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感南非,以肉为美
2013-9-28 11:03:26 来源:约翰内斯堡 我要评论()
南非能有多贵的肉?
南非的肉干Biltong,做法起源于三百多年前到南非的欧洲殖民者。那时候位于南非西南的好望角还是从欧洲通向亚洲航道的重要一站,荷兰人在这里建立了开普殖民地之后,就把这里变成了一个给过往船只提供给养的地方。也因此,最早的殖民者大多从事农牧业,吸引了来自欧洲大陆的不少人口。
大约两百年前,英国人成了开普殖民地的统治者,在那里务农的布尔人为了脱离英国人的统治,开始向南非内地迁徙。旅途中肉不容易保存,于是来自欧洲的肉干技术就在布尔人中流行起来。
大块的肉被切成一条一条,腌制后挂在牛车上、马脖子上,慢慢风干,要吃时切下来,成了迁徙中人们的主要食品。这种肉干也就随着布尔人传遍了整个南非,最终演变成南非的特色食品。到现在这仍然是南非非常受欢迎的小吃。
现在南非市场上能买到很多个牌子的肉干,很多人家仍有自己制作肉干的传统。
自己制作肉干也的确简单。选上好的肉切成条,一般切到不超过两厘米厚,越薄的肉干燥得越快。再把肉用自己喜欢的调料泡起来。盐、糖、醋防腐,差不多是必需的,具体比例看自己口味。传统的做法会用胡椒、辣椒、香菜、大蒜、洋葱等调味,家家都有独到的配方。
之所以选这些,是因为它们都是当年开普殖民地种植的东西,现在的调味料来源地更广,种类也更多,配方就更加五花八门。
要是自己宰杀的动物,肉的安全性得注意,浸泡时间就长一些;如果肉的来源安全,浸泡几小时入味了就好。然后用纸把肉外面的水吸干,就可以挂起来了。可以挂在通风的地方,一定要见得到阳光,不过要注意经常赶走苍蝇。
南非现在也有专门的干肉机器卖,在更加卫生的环境提供温度和通风,干燥速度也就快了许多。干燥时间就看个人的口味爱好。喜欢吃硬硬
的磨牙的,就多干燥些日子,等干透了再吃;喜欢吃那种软软的,挂上三五天差不多就可以取下来了。取下来后,可以直接拿上一大块啃,不过更多的人会再切成更小的肉干条或碎片。
超市里面卖的肉干,有很多就是这些切好的碎片的小包装。虽然是生肉制成,但因为经过腌制,食品安全问题倒不需考虑,直接吃没有问题。如果把肉干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上几秒钟,把肉干上的味道充分地挥发出来,就能让鼻子也好好享受一下这个美味了。
狮子肉干,大象肉干
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牛肉干,但理论上任何肉都可以做成肉干。一般肉干店都有羊肉干。鸵鸟在南非有大量养殖,鸵鸟肉干也很常见。
南非很容易见到各种野味,跳羚的肉干很常见,普通的肉干店都会有。其他野味就罕见多了,但在一些靠近猎场的地方,就能找到各种稀罕肉做的肉干。
捻角羚、斑马、长颈鹿、河马自不用说,狮子的肉干偶尔也能见到,我甚至有一次在克鲁格国家公园里买到过大象的肉干。
南非多数动物都可以被狩猎,即使大象每年也有几个狩猎名额。被猎杀的动物,不少就被做成肉干,让游客们尝新鲜。不过说实话,单纯从口味来讲,还是牛肉最好。
从大迁徙时代流传下来的另一种肉制品也在南非很受欢迎,就是南非肉肠boerewors。大迁徙时,队伍经常会在某地停留些日子,这时男人们就要出去打猎,狩猎各种野味,也宰杀不少放牧的牛羊。这些肉除了一些做成肉干,也有很多被弄成肉末,掺上牛或猪的脂肪,加上盐、醋以及各种调味料,放到肠衣里。等队伍又开拔的时候,这些肉肠也和肉干一样挂在牛车上,在非洲炎炎烈日下自然风干。
到现代,肉肠的口味当然也有变化,配方丰富了起来;使用的肉种类也丰富了很多,虽然还以牛肉为主,但也有骆驼肉肠、卡鲁羊肉肉肠等等。不过现在出售的这种肉肠也很少有风干的了,所以不能生吃,需要做熟了吃。
一些饭店里会有这道菜,大多是烤熟或者煎熟的,南非热狗店里也会使用这种肉肠制作热狗。这是很多南非人的家常菜,把肠子烤熟或煮熟,配上南非特有的玉米粉Pap,浇上汤汁一起吃,不少南非人的早餐午餐就是如此,也很方便。不过最常见的吃法还是烤肉。
不如改叫“烤肉节”?好的!好的!
南非的烤肉也有自己的专门词汇,叫做braai,全称叫做braaivleis,是南非荷兰语。不过在南非,除了讲南非荷兰语的人,估计没有几个南非人知道这个全称。
如果说肉干和肉肠基本上还主要是南非白人的传统,烤肉就是真正的南非全民爱好了。南非人非常喜欢烤肉,可以说是文化的一部分。家里来了客人,最方便的招待方法就是烤肉;一大帮朋友们聚在一起,最省事的方法也是烤肉;出外游玩,最简单的做饭方法就是烤肉;公司或者团体有什么庆典,最热闹的庆祝方式还是烤肉。甚至南非人喜爱的板球赛,都专门有一片没有座位的开放看台,板球迷们自己带上烤肉的家伙一边烤肉一边看球,自娱自乐。
反正南非人的社交生活就离不开烤肉,甚至都有了一个专门的烤肉节。
每年9月24日是南非的“传统节”,这个节日来源于南非最大的民族祖鲁,不过南非八成人口都不是祖鲁,对这个节缺乏感觉。大约十年前,有人提议把这一天改名为烤肉节,反正烤肉绝对算是南非人共同的传统。这个提议立刻得到普遍响应,于是,每年9月24日,南非春暖花开的时候,走在南非的大街上,就可以闻到几乎无处不在的烤肉味。招呼一帮朋友,点上火,一边烤肉一边和朋友们喝酒聊天,聊聊眼看就要到来的圣诞大假,真是舒服极了。
南非大男子主义流行,男人基本不下厨房,但烤肉绝对是男人专利。从一开始放碳点火,到放肉翻烤,涂抹酱料,都是男人来。虽然准备工作需要女人完成,但能够站在火边的只能是男人。经常是男主人亲自操火,一手拿啤酒一手拿翻肉的叉子,和几个朋友一边聊一边烤肉。
要知道能被当地人请到家里烤肉,就说明对方已经拿你当好朋友看待。除非你是对方不敢得罪的人,千万别对男主人的烤肉技术指手画脚,因为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甚至可能挑起关于烤肉理论的大讨论。这种无论如何也争论不出对错的东西最终会弄得宾主不欢而散,从此主人把你列不受欢迎的客人,没准朋友以后都没得做了。当然,要是你真的是一位烤肉高手,男主人也承认并亲自求教的话,那可就是你在客人面前露脸的时候了。这也是聚会上值得吹嘘的事情。
烤肉的家伙是南非居家必备用品。有条件的家庭会把烤肉炉子和房子的墙壁砌到一起,做不到这个的,至少也会准备一个烤肉炉子。烤肉炉子、烤肉用的刀叉,都是南非很正式的送给男人的礼物,而且肯定会受欢迎。
甚至一些很正式的宴会也会烤肉。当然这个场合就不需要主人亲自动手了,有专门的烤肉公司提供服务,提前把肉烤好后温着,正式开宴的时候再上来。这些烤肉公司也提供到家的上门服务,很多私人聚会都有他们的身影。
和国内的烤肉串不同,南非人喜欢烤大块的肉。肉肠当然是烤肉会上的必备,大块的牛羊肉更不能少,一块牛肉至少三五百克,切得薄薄的。当地人喜欢直接把生肉放到火上,再刷上酱料、撒上胡椒盐等,边烤边翻。一块肉,一根肉肠,最多再加一个鸡腿,配上面包、啤酒,差不多就是南非当地人烤肉的全部了。
精于美食的华人当然不满于此,他们在当地烤肉基础上作了充分发挥,女主人需要至少提前一天用自己的秘方调配出酱料,把肉提前泡好入味。普通的大块牛羊肉外,还会准备鱿鱼大虾甚至龙虾、羊脖子、鸵鸟腿等等,各种青菜、土豆、山芋自然也不会拉下,种类比当地人的烤肉丰富得多,味道自然也更适合中国胃。
餐厅的档次
南非人爱吃肉,吃牛排的餐馆非常多。
餐馆里面的牛排个头都不小。带骨头的T-bone最小的也要有350克,700克甚至1000克的也很常见;肋排一般要600克以上,一公斤半的大多数餐馆都有;即使是标注着女士的小牛排,最少也有200克。
南非餐馆的菜式差不大多,水平也相差不远,档次区别主要在于环境和餐厅的地理位置。
最大众的是一家叫Spur的牛排连锁,这家连锁店的标志上有个印第安头饰,装修风格也有些美国西部餐馆的味道,其实和印第安人一点关系没有,但的确提供最物美价廉的烤肉。这个四十多年历史的集团已在南非开了两百多家分店,还涉足海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爱尔兰等南非人聚集地都有。连锁店的酱料很有特色,可以直接在超市买到,现在成了家居烤肉的必需品。档次略高一点的,有Dros,这家与
酒窖结合在一起的牛排店在南非有几十家分店。
要是对口味缺乏变化的连锁店没兴趣,就可以慢慢挖掘具有小地方特色的餐馆了。这些小饭店往往会给人惊喜。我家门口就有一个门脸非常不起眼的Steakhouse,不接受预订,门口停车场到饭点却总是爆满,周末有时需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才能吃上,火爆得一塌糊涂。
要想吃得再上档次一些,就可以试试各种主题餐厅了,比如具有非洲特色的Moyo。Moyo只有十几年历史,不过因为是南非少见的非洲主题餐厅,很受欢迎,已经开了将近十家,在南非几个大城市都有。
饭店的装修很有非洲味道,背景绝对是非洲本土的音乐,还有非洲艺人到餐桌给客人脸上画彩绘;弹着非洲乐器的几个艺人也会来给客人们助兴,演奏纯朴的非洲乐器,昏暗灯光下,很给人原始的感觉。多数菜式来自整个大陆:摩洛哥的焖羊肉,埃塞俄比亚的烤羊腿,坦桑尼亚的鱼,博茨瓦纳的牛肉。别忘了尝尝couscous,这种看起来像小米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麦子做的,在北非很流行,当作配餐主食,浇上汤汁,很有味道。
正餐上来前,餐厅多会送来烤饼和蘸料,把饼撕了蘸着吃,打发时间。南非餐厅上菜一般都很慢,要有足够耐心。餐厅里最有南非本地特色的,是Potjie——一个三只脚的铸铁小鼎,里面放着肉、蔬菜以及各式调料,用这种鼎做的牛尾很不错。很多南非人自家也有这东西,把食材处理好放到鼎里,小火慢炖,就是比较耗时间。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主题餐厅是Carnivore。肯尼亚也有同名餐厅,它们属于同一集团。这家餐厅属于巴西烤肉风格,烤肉的地方就在大厅旁,侍者用铁钎子串上烤好的肉挨个送去,不过提供的品种就与巴西烤肉完全不同了。餐厅每次提供15种不同做法的肉,至少有五六种野味,品种每次不一定相同。鳄鱼肉几乎每次都能遇到,跳羚以及长着漂亮弯角的捻角羚Kudu也比较常见,斑马或长颈鹿有时也能碰到,其他的就看运气了。
开餐前侍者会在桌子上放一堆调料,还有玉米汤以及南非特色的pap。pap是玉米粉做的,把一种白色的玉米粉放到热水里,逐渐搅拌,最终弄成粘度很高的玉米面团子。这个做法来自南非本地土著,不过在南非布尔人里也很受欢迎,算是地道的南非特色主食,吃时浇上调料汁,直接揉成饭团子拌着肉吃。好吧,不接受这种吃法的用刀叉也成。
上主食时,侍者还给桌子上放上一面小旗子。旗子竖着,就表示桌上的客人还没吃饱,上肉的侍者会继续到这里上肉。如果实在吃不动了,就把旗子放倒,表示投降,那么侍者就不来打扰了。吃肉吃到饱,听着是不是很过瘾?
南非的肉干Biltong,做法起源于三百多年前到南非的欧洲殖民者。那时候位于南非西南的好望角还是从欧洲通向亚洲航道的重要一站,荷兰人在这里建立了开普殖民地之后,就把这里变成了一个给过往船只提供给养的地方。也因此,最早的殖民者大多从事农牧业,吸引了来自欧洲大陆的不少人口。
大约两百年前,英国人成了开普殖民地的统治者,在那里务农的布尔人为了脱离英国人的统治,开始向南非内地迁徙。旅途中肉不容易保存,于是来自欧洲的肉干技术就在布尔人中流行起来。
大块的肉被切成一条一条,腌制后挂在牛车上、马脖子上,慢慢风干,要吃时切下来,成了迁徙中人们的主要食品。这种肉干也就随着布尔人传遍了整个南非,最终演变成南非的特色食品。到现在这仍然是南非非常受欢迎的小吃。
现在南非市场上能买到很多个牌子的肉干,很多人家仍有自己制作肉干的传统。
自己制作肉干也的确简单。选上好的肉切成条,一般切到不超过两厘米厚,越薄的肉干燥得越快。再把肉用自己喜欢的调料泡起来。盐、糖、醋防腐,差不多是必需的,具体比例看自己口味。传统的做法会用胡椒、辣椒、香菜、大蒜、洋葱等调味,家家都有独到的配方。
之所以选这些,是因为它们都是当年开普殖民地种植的东西,现在的调味料来源地更广,种类也更多,配方就更加五花八门。
要是自己宰杀的动物,肉的安全性得注意,浸泡时间就长一些;如果肉的来源安全,浸泡几小时入味了就好。然后用纸把肉外面的水吸干,就可以挂起来了。可以挂在通风的地方,一定要见得到阳光,不过要注意经常赶走苍蝇。
南非现在也有专门的干肉机器卖,在更加卫生的环境提供温度和通风,干燥速度也就快了许多。干燥时间就看个人的口味爱好。喜欢吃硬硬
的磨牙的,就多干燥些日子,等干透了再吃;喜欢吃那种软软的,挂上三五天差不多就可以取下来了。取下来后,可以直接拿上一大块啃,不过更多的人会再切成更小的肉干条或碎片。
超市里面卖的肉干,有很多就是这些切好的碎片的小包装。虽然是生肉制成,但因为经过腌制,食品安全问题倒不需考虑,直接吃没有问题。如果把肉干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上几秒钟,把肉干上的味道充分地挥发出来,就能让鼻子也好好享受一下这个美味了。
狮子肉干,大象肉干
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牛肉干,但理论上任何肉都可以做成肉干。一般肉干店都有羊肉干。鸵鸟在南非有大量养殖,鸵鸟肉干也很常见。
南非很容易见到各种野味,跳羚的肉干很常见,普通的肉干店都会有。其他野味就罕见多了,但在一些靠近猎场的地方,就能找到各种稀罕肉做的肉干。
捻角羚、斑马、长颈鹿、河马自不用说,狮子的肉干偶尔也能见到,我甚至有一次在克鲁格国家公园里买到过大象的肉干。
南非多数动物都可以被狩猎,即使大象每年也有几个狩猎名额。被猎杀的动物,不少就被做成肉干,让游客们尝新鲜。不过说实话,单纯从口味来讲,还是牛肉最好。
从大迁徙时代流传下来的另一种肉制品也在南非很受欢迎,就是南非肉肠boerewors。大迁徙时,队伍经常会在某地停留些日子,这时男人们就要出去打猎,狩猎各种野味,也宰杀不少放牧的牛羊。这些肉除了一些做成肉干,也有很多被弄成肉末,掺上牛或猪的脂肪,加上盐、醋以及各种调味料,放到肠衣里。等队伍又开拔的时候,这些肉肠也和肉干一样挂在牛车上,在非洲炎炎烈日下自然风干。
到现代,肉肠的口味当然也有变化,配方丰富了起来;使用的肉种类也丰富了很多,虽然还以牛肉为主,但也有骆驼肉肠、卡鲁羊肉肉肠等等。不过现在出售的这种肉肠也很少有风干的了,所以不能生吃,需要做熟了吃。
一些饭店里会有这道菜,大多是烤熟或者煎熟的,南非热狗店里也会使用这种肉肠制作热狗。这是很多南非人的家常菜,把肠子烤熟或煮熟,配上南非特有的玉米粉Pap,浇上汤汁一起吃,不少南非人的早餐午餐就是如此,也很方便。不过最常见的吃法还是烤肉。
不如改叫“烤肉节”?好的!好的!
南非的烤肉也有自己的专门词汇,叫做braai,全称叫做braaivleis,是南非荷兰语。不过在南非,除了讲南非荷兰语的人,估计没有几个南非人知道这个全称。
如果说肉干和肉肠基本上还主要是南非白人的传统,烤肉就是真正的南非全民爱好了。南非人非常喜欢烤肉,可以说是文化的一部分。家里来了客人,最方便的招待方法就是烤肉;一大帮朋友们聚在一起,最省事的方法也是烤肉;出外游玩,最简单的做饭方法就是烤肉;公司或者团体有什么庆典,最热闹的庆祝方式还是烤肉。甚至南非人喜爱的板球赛,都专门有一片没有座位的开放看台,板球迷们自己带上烤肉的家伙一边烤肉一边看球,自娱自乐。
反正南非人的社交生活就离不开烤肉,甚至都有了一个专门的烤肉节。
每年9月24日是南非的“传统节”,这个节日来源于南非最大的民族祖鲁,不过南非八成人口都不是祖鲁,对这个节缺乏感觉。大约十年前,有人提议把这一天改名为烤肉节,反正烤肉绝对算是南非人共同的传统。这个提议立刻得到普遍响应,于是,每年9月24日,南非春暖花开的时候,走在南非的大街上,就可以闻到几乎无处不在的烤肉味。招呼一帮朋友,点上火,一边烤肉一边和朋友们喝酒聊天,聊聊眼看就要到来的圣诞大假,真是舒服极了。
南非大男子主义流行,男人基本不下厨房,但烤肉绝对是男人专利。从一开始放碳点火,到放肉翻烤,涂抹酱料,都是男人来。虽然准备工作需要女人完成,但能够站在火边的只能是男人。经常是男主人亲自操火,一手拿啤酒一手拿翻肉的叉子,和几个朋友一边聊一边烤肉。
要知道能被当地人请到家里烤肉,就说明对方已经拿你当好朋友看待。除非你是对方不敢得罪的人,千万别对男主人的烤肉技术指手画脚,因为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甚至可能挑起关于烤肉理论的大讨论。这种无论如何也争论不出对错的东西最终会弄得宾主不欢而散,从此主人把你列不受欢迎的客人,没准朋友以后都没得做了。当然,要是你真的是一位烤肉高手,男主人也承认并亲自求教的话,那可就是你在客人面前露脸的时候了。这也是聚会上值得吹嘘的事情。
烤肉的家伙是南非居家必备用品。有条件的家庭会把烤肉炉子和房子的墙壁砌到一起,做不到这个的,至少也会准备一个烤肉炉子。烤肉炉子、烤肉用的刀叉,都是南非很正式的送给男人的礼物,而且肯定会受欢迎。
甚至一些很正式的宴会也会烤肉。当然这个场合就不需要主人亲自动手了,有专门的烤肉公司提供服务,提前把肉烤好后温着,正式开宴的时候再上来。这些烤肉公司也提供到家的上门服务,很多私人聚会都有他们的身影。
和国内的烤肉串不同,南非人喜欢烤大块的肉。肉肠当然是烤肉会上的必备,大块的牛羊肉更不能少,一块牛肉至少三五百克,切得薄薄的。当地人喜欢直接把生肉放到火上,再刷上酱料、撒上胡椒盐等,边烤边翻。一块肉,一根肉肠,最多再加一个鸡腿,配上面包、啤酒,差不多就是南非当地人烤肉的全部了。
精于美食的华人当然不满于此,他们在当地烤肉基础上作了充分发挥,女主人需要至少提前一天用自己的秘方调配出酱料,把肉提前泡好入味。普通的大块牛羊肉外,还会准备鱿鱼大虾甚至龙虾、羊脖子、鸵鸟腿等等,各种青菜、土豆、山芋自然也不会拉下,种类比当地人的烤肉丰富得多,味道自然也更适合中国胃。
餐厅的档次
南非人爱吃肉,吃牛排的餐馆非常多。
餐馆里面的牛排个头都不小。带骨头的T-bone最小的也要有350克,700克甚至1000克的也很常见;肋排一般要600克以上,一公斤半的大多数餐馆都有;即使是标注着女士的小牛排,最少也有200克。
南非餐馆的菜式差不大多,水平也相差不远,档次区别主要在于环境和餐厅的地理位置。
最大众的是一家叫Spur的牛排连锁,这家连锁店的标志上有个印第安头饰,装修风格也有些美国西部餐馆的味道,其实和印第安人一点关系没有,但的确提供最物美价廉的烤肉。这个四十多年历史的集团已在南非开了两百多家分店,还涉足海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爱尔兰等南非人聚集地都有。连锁店的酱料很有特色,可以直接在超市买到,现在成了家居烤肉的必需品。档次略高一点的,有Dros,这家与
酒窖结合在一起的牛排店在南非有几十家分店。
要是对口味缺乏变化的连锁店没兴趣,就可以慢慢挖掘具有小地方特色的餐馆了。这些小饭店往往会给人惊喜。我家门口就有一个门脸非常不起眼的Steakhouse,不接受预订,门口停车场到饭点却总是爆满,周末有时需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才能吃上,火爆得一塌糊涂。
要想吃得再上档次一些,就可以试试各种主题餐厅了,比如具有非洲特色的Moyo。Moyo只有十几年历史,不过因为是南非少见的非洲主题餐厅,很受欢迎,已经开了将近十家,在南非几个大城市都有。
饭店的装修很有非洲味道,背景绝对是非洲本土的音乐,还有非洲艺人到餐桌给客人脸上画彩绘;弹着非洲乐器的几个艺人也会来给客人们助兴,演奏纯朴的非洲乐器,昏暗灯光下,很给人原始的感觉。多数菜式来自整个大陆:摩洛哥的焖羊肉,埃塞俄比亚的烤羊腿,坦桑尼亚的鱼,博茨瓦纳的牛肉。别忘了尝尝couscous,这种看起来像小米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麦子做的,在北非很流行,当作配餐主食,浇上汤汁,很有味道。
正餐上来前,餐厅多会送来烤饼和蘸料,把饼撕了蘸着吃,打发时间。南非餐厅上菜一般都很慢,要有足够耐心。餐厅里最有南非本地特色的,是Potjie——一个三只脚的铸铁小鼎,里面放着肉、蔬菜以及各式调料,用这种鼎做的牛尾很不错。很多南非人自家也有这东西,把食材处理好放到鼎里,小火慢炖,就是比较耗时间。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主题餐厅是Carnivore。肯尼亚也有同名餐厅,它们属于同一集团。这家餐厅属于巴西烤肉风格,烤肉的地方就在大厅旁,侍者用铁钎子串上烤好的肉挨个送去,不过提供的品种就与巴西烤肉完全不同了。餐厅每次提供15种不同做法的肉,至少有五六种野味,品种每次不一定相同。鳄鱼肉几乎每次都能遇到,跳羚以及长着漂亮弯角的捻角羚Kudu也比较常见,斑马或长颈鹿有时也能碰到,其他的就看运气了。
开餐前侍者会在桌子上放一堆调料,还有玉米汤以及南非特色的pap。pap是玉米粉做的,把一种白色的玉米粉放到热水里,逐渐搅拌,最终弄成粘度很高的玉米面团子。这个做法来自南非本地土著,不过在南非布尔人里也很受欢迎,算是地道的南非特色主食,吃时浇上调料汁,直接揉成饭团子拌着肉吃。好吧,不接受这种吃法的用刀叉也成。
上主食时,侍者还给桌子上放上一面小旗子。旗子竖着,就表示桌上的客人还没吃饱,上肉的侍者会继续到这里上肉。如果实在吃不动了,就把旗子放倒,表示投降,那么侍者就不来打扰了。吃肉吃到饱,听着是不是很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