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庭教育很重要!推荐给渴望孩子长大的人们。
时下只要一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人包括媒体似乎都把这个问题归结到学校身上。今天这个报纸登一条:学校应该开办生理课程;明天那个网站登一篇:现在的教师素质怎么怎么低;家长们更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定位在学校,定位在老师那里。仿佛你的孩子不成材,除了学校老师们的不作为外,再没有别人了。
其实不然,一个孩子的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结合,孩子才会更容易成材。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是实际上很多父母并没有真正担负起这第一位老师的角色。走到学校门口放眼一望,住校生比比皆是,有的孩子甚至是从幼儿园就开始过住校的集体生活,而在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父母的概念恐怕比老师的地位要低得多。我曾经在医院见过几个上月托的孩子,生病的孩子竟然哭着不要妈妈要老师。当然了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社会节奏快导致带孩子时间上不充足是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放弃家庭教育决不能用一个忙字说事。家长们也应该负担起自己的责任。学校交给孩子的是知识,而很多东西并不是能从学校学来的,比如说现在很多小孩子很小(我在报上看到说最小的烟民4岁)就会吸烟,这个恐怕不是老师教的吧?如果家长能给孩子做个榜样,教育孩子不吸烟,吸烟有害健康,恐怕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力比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大得多。
有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讲的就是家长的作用。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个同学,她实际上是个成绩不错的女孩子,但是她的父母有偷盗的毛病,后来她也跟着小偷小摸起来,再后来,她们家四姐弟都变成了小偷,并且两个女孩子还干起了卖淫的勾当。如果她们姐弟不是有这样的父母,我坚信他们不会走上这样的道路。几年前我无意间遇到了这个同学,她对我说:如果我爸我妈给我个好样子,我能这么堕落吗?她哭着告诉我她把自己的孩子送人了,因为她不想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再走上歧途。
从这个真实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的作用更大。学校老师只是给孩子们知识上的帮助,而好的人格人品的形成却需要家庭的熏陶。跟我一届的同学经历的都是同一样的老师,但是最后不成材的基本都是家庭有问题的那些,比如我这个同学。写到这个地方,就要谈下何为材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成材就是做出了什么特别光宗耀祖特别出众的事情,而我个人的意见是孩子只要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做危害社会的事情,人品端正,这就算是成材了。因为每个人的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大小,就像人的五个手指,虽然有长又短,却各有各的作用。
说到这里,又有很多家长会说,我们不是不想管孩子,确实是没时间。我们也想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忙没时间管孩子,送学校让老师管。”这句话是这些家长的口头禅。而这些把孩子送到学校让老师管的家长,他(她)哪里是日夜繁忙?朋友聚会、酒吧、歌厅经常会晃动着他(她)的身影。做老师是需要付出的,尤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你虽然不像学校老师那样能教给孩子丰富的书本知识,但是你能教给孩子丰富的做人道理和社会知识。而你如果只是为了一己私欲,就放弃了自己应尽的责任,而把自己本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这样下去,你的孩子怎么能成材?而这些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是不会健全的。而这些心理不健全的孩子,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今年年初我在派出所见到一个拿刀刺人的孩子,当民警问这个只有10岁的男孩为什么要拿刀刺人知道不知道这样会死人的时候,孩子说:“我爸爸说别人欺负你就打他,打死了大不了赔钱!”这话一语惊人,当时他爸就愣了。他说没想到自己无意间说的话,竟然给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可见,家长对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影响远比学校老师要大,我相信有些事情老师们说过很多遍,孩子不一定能学会,但是他的父母偶尔的玩笑话可能也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每个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成材,既然如此你为何不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呢?工作繁忙绝不是把孩子推给别人去教育的借口,家庭教育需要我们家长自己去完成,别人是替代不了的。洛阳市今年保送北京大学的一个女孩,她的父亲常年忙碌经常不在家,她的母亲也是身负要职工作繁忙,并且还要支持丈夫的工作照顾一家人。但是她的母亲仍然坚持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她放弃了各种娱乐,甚至是放弃了一个升迁的机会,因为她坚信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我也是一个妈妈,我听从了这个伟大的母亲的建议,准备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我相信如果每个家庭都努力的话,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作用之下,我们的孩子都将会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如果每个家庭都这样,中国哪还有那么多少年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