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没有走远
2010-5-19 14:27:1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车,沿着父亲生前战斗过的地方缓缓行驶着,行驶在被两旁嵯峨的峰峦夹着的蜿蜒的山道上。我顺手摇下车窗,飒飒的风声裹着父亲那铿锵的话语此刻回荡在耳畔。我的直觉告诉我——父亲,没有走远。
(一)血性的父亲
1965年8月,辉县县委“愚公移山专业队”成立,专业队主要任务是担负山区公路修建和开凿隧道工程。据说当时这个队由200个青年民工组成,而20岁不到的父亲就是这200个成员之一,父亲在这个血性的队伍当中还是一名组长。
那时候的父亲个头不高,身子也较为枯瘦,但是他肯卖力,能吃苦,事事都走在前头。记得每次父亲讲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他总是言语铿锵,瘦骨棱棱的脸上总是写满了自豪。当时在修路和开凿隧道的时候,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很是艰苦。据父亲说,那时候隧道打到300米以后,里面空气稀薄,硝烟弥漫,人直呛得满眼流泪,而且还头晕脑涨。为了排烟,大家脱下衣服往外扇,有时甚至并行排一队往外跑步以达到排烟效果。父亲说当时没明没夜地劳作,根本不知道疲倦,直干到自己手里的风钻被石头卡住,才恍然醒过来,然后定神再战!有一次炸药崩山,父亲来不及躲闪,一大块锋利的石头从父亲腰部迅疾划过,而后钻心的疼痛袭遍全身,他的腰上留下了10公分长的深伤疤,但是父亲没有掉一滴泪,没有叫一声痛,默默地简单处理了伤口以后仍旧执拗地坚持劳作。从那个年月摸爬滚打过来的父亲,练就了一身的勇敢和顽强,通体散发出一种男人所特有的血性和刚强。
小时侯,父亲总拿自己在专业队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和熏陶我们,教育我们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那时候,我在心底里把父亲当作强悍的英雄和偶像,并立志长大了也要做父亲那样的血性男人!
(二)执拗的父亲
80年代初期,父亲到了百泉农专当时的农场工作。虽然那时候是所谓的城里人,但是田地里的脏活、累活他样样都能拿得下,因为他有早年在“愚公移山专业队”超负荷劳作所奠定的体力基础。初来乍到,农场的人并不看好父亲,背地里说父亲是城市的公子哥儿,又加上父亲身体的枯瘦,农民出身的他们更是对父亲投来鄙夷的目光,更有一位姓胡的粗胖的汉子想当众耍笑父亲。胡胖子指着食堂前放的平板车挑衅般地向父亲发出挑战,一时引来了众人的围观。他一脸不屑地断定父亲没能耐把这平板车扛起来,可父亲硬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用自己枯瘦却强有力的身体把平板车轻巧地举了起来。霎时,众人掌声雷动。父亲用自己的执拗,用自己的实力在众人面前赢得了尊严和威信。
记忆里父亲和母亲从未绊过嘴,很是恩爱。用母亲的话说,父亲对她的爱是无声的,是藏在内心深处的。母亲经常在我们姐弟俩面前提起一件久久不忘的旧事:贫瘠的年月里,父亲兄弟们多,工资到月要如数上交给老人。母亲说当时正流行一种叫做“的卡”的布料,那时候化纤布料刚刚进入市场不久,价格比棉质布料要贵不少。按当时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拥有一件“的卡”的外衣裤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母亲也很想拥有一身这样的衣服,但是想到家里艰难的条件终究未敢启齿。有心的父亲察觉了母亲的心事,不声不响地下班后跑到一家砖窑偷偷地干起了零工。当时卸一车砖才几毛钱,为了实现母亲的愿望,我那执拗的父亲硬是利用晚上在那砖窑卸了整整一个月的砖,挣够了一身“的卡”衣服钱。当父亲把一身崭新的“的卡”衣服捧给母亲时,母亲说当时她激动地满眼泪花。当得知这身“的卡”衣服钱的来历时,母亲满脸泪水地嗔怪父亲的执拗,并心疼父亲的身子骨,而父亲却说比起当年在工作队的劳动量,这不算什么,一点儿也不累。
80年代末,村里有一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这新物件儿着实迷了一大群村民,大家都在晚饭后从四处聚集到这家看电视。有一次,父亲去人家家过早,主人家的儿子不耐烦地说:天天跟上班一样到我家看电视啊?执拗的父亲听完后扭头便走,此后再也没去他家看过电视。5年后,父亲把一台2850元的18寸大彩电买回了家,这在当时的村里也是少见的,故而引得四邻好一阵子艳羡。父亲对我们说就为了当年那孩子不耐烦的一句话,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买一台比他家还好的电视,让大家知道只要肯干,是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的。父亲又一次用自己的执拗赢得了尊严!
(三)温情的父亲
姑妈在父亲去世后回忆起跟父亲有次一起去看戏时,碰见卖冰糕的小贩嘴馋得走不动,眼巴巴地望着人家的冰糕箱流口水。父亲拉着妹妹的小手问:想吃吗?姑妈干脆地答道:想!父亲紧接着说:想吃就必须付出劳动!而后父亲拉着年幼的妹妹批来了一小纸箱冰糕,分头和妹妹一起在戏台底下叫卖,最后用挣来的钱一人买了一块冰糕。姑妈说当时她为了卖一块冰糕,有时候需要满头大汗地追着人家跑好远,或许是人家看这么小的孩子可怜才买下的。当她卖完后欣喜地跑到父亲身边时,父亲一边替她擦拭着额上的汗水一边温情地说:乖妹妹,你要记住只有劳动,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其实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当年父亲从农场出来以后到了百泉农专的基建处做起了采购。有次出差到东北,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他那有伤处的腰无意间被什么东西顶了一下,一阵生疼。当父亲满腔怒火扭过头来的时候,发觉原来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抱着一个笨重的爆米花机。看着眼前这个满脸污垢、一身寒酸的女人,父亲满心怜悯地暗暗压住了火。可不巧的是列车员查票的时候查出了这妇女没有买票,面对列车员的质问,她一脸无助,苦苦哀求列车员不予追究,并陈说了自己贫苦的家境,她本是想买爆米花机器回去做营生的。一旁的父亲二话不说地替那妇女买了票。
生活中的父亲坚强严肃的背后有一颗柔软的心,只是不轻易在家人面前显露。父亲生前是很整洁的一个人,几乎每天都要洗衣服。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父亲自制的铁皮大盆。每次父亲总是一丝不苟地帮我洗澡,然后亲自给我理发。简易的理发刀在我的头皮上轻轻推来推去,现在想起来,心里仍旧升腾着一股无名的暖流,平日里看惯了父亲不苟言笑的面孔,只有在那时我才真真切切地体味到父亲骨子里所深藏的那份柔软的温情。看着一缕一缕的头发在父亲的手下倏然洒落,我顿然感觉到了父亲对于我的那份沉甸甸的爱。
(四)俭朴的父亲
父亲早年在专业队的时候,正值长身体的年龄,可他还是把完工后食堂分发的馒头一半一半地省下来,寻个无人的地方悄悄放起来,然后等到回家的时候带给家人。时间久了,父亲就养成了俭朴节约的好习惯,并经常教育子女勤俭节约。
后来,父亲工作单位调到了距辉县20公里的新乡。近50岁的父亲硬是每次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往返。孩子们心疼他,让他坐公共汽车,而他却说坐车拥挤,又说自己骑车方便,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为了省钱。记得有一次他自行车突然坏了,来不及修理,就坐车上班了。谁知道他回家后说他捣了三四趟车,还自豪地说省了1块半钱,惹得全家人一阵子嗔怪。姐姐看着父亲越发老了,把自己的电车让给父亲骑,父亲骑了两回就又送回了姐姐家。后来单位有了班车,可父亲依旧是骑自行车上班,他说:习惯了。
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他说抽烟、喝酒都是浪费,对身体还不好,以至于逢年过节到外婆家的时候亲戚们都嘲笑他作为男人啥“特长”都没有,而父亲总是对他们的嘲笑抱以不语,默默地忙碌在厨房和客厅之间。
父亲一生从未穿过什么上档次的衣服,有的衣服破了又补,补了又破,但是他还舍不得扔掉。直到父亲去世,丧事完毕以后我们去他单位收拾遗物,父亲柜子里那几件旧衣服还是被他整整齐齐、平平坦坦地码在一起。
08年9月30日,父亲脑出血住进了县医院,一直到10月2日父亲故去,我一直守侯在他的身旁。
父亲是在一个安静的下午走的,他走的时候温煦的阳光柔柔地洒在他那安详的脸上;他走的时候没有给我们留下片言只语。
劳碌了一生的父亲就这样安安静静、干干净净地走了。
从父亲去世到丧事完毕,我没有流下一滴泪,因为我知道血性的父亲不希望看到流泪的儿子,因为我更知道父亲走后,那个心痛的家从此就要由我独自扛起。
车,依旧缓缓前行着。起伏的山峦不住地飞向脑后,而父亲的影像在我的脑海里却越来越清晰了。
蓦地,冰凉的泪水打湿了我的回忆。我迅速擦干后,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父亲,你没有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