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他们一定会回来
2010-6-1 10:46:0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警车载着“感恩灾区行”的公安作家沿着崎岖的山路,向青川县东河口“2008.5.12”地震遗址公园驶去。
早上出发的时候,老天就皱着眉,黑着脸,一副被人惹着了的样子。这时候忽然下起了濛濛细雨。
在距东河口公园约一里远的地方是一段坡路,路很滑,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在扩建,运送材料的车辆堵塞了道路,警车停在了公路边。
我们从车上下来站在路边的山崖上,远远望去,对面的马家山雨雾蒙蒙云蒸霞蔚,东河口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
这是这个干旱的春季下的第一场雨,仿佛苍天垂泪,缅怀逝去的同胞。
两年前的那一次灾难给青川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一刻,对面的马家山崩溃,脚下的地撕裂,洪水从山上肆虐而下,在此形成堰塞湖,整个村庄被埋在地下,村里的村民和学校的学生800余人惨遭不幸。
这是一个十分惨烈不忍重提的故事。
在此后的第二月,我到青川慰问支援抗震救灾的民警,第一次站在了东河口。那时候余震还在继续,对面山上的沙土、石头随余震随时从山上滚滚而下,地震时从地底下冲出来的剧石狰狞地立在那儿,怪石林立,满目残垣;堰塞湖水在乱石中汹涌,发出惊涛拍岸的剧响;几根房屋倒后的木椽子肃穆地立在那里,默默地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被深埋在地下的小学校的旗杆还屹立在原处,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那一刻,我的心如刀绞,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我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那时候我就想,也许这一村的乡亲还在某个地方生活着。也许在地震之前,东河口村的乡亲相约去旅行,就象平常的一次外出一样。都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年一过大家就在地里忙活,辛苦好几个月了,如今五月份了,地里的麦子还在灌浆,油菜花早已谢了,收割也还要一阵子,果园里的梨呀、桃呀,果儿已经挂上了,大春的丰收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乡亲们商量,不如趁这个时候集体出去逛逛,本山大叔不是早夸过口了,咱农民如今“不差钱”。大家商议让村里的孩子也一起出去轻松轻松。有人担心影响了娃娃的学习,村长一锤定音:那就让娃儿们背上书包,带上作业,小学的老师也去,白天和大人一起玩,晚上就由老师辅导功课。出发的时间定在5月12日中午2点15分。所以当5.12地震袭来的时候,东河口的村民、还有村里小学的老师和娃儿们已经乘上外出旅行的车子出发了。
那车可不是一般的车,平稳、速度快是自然的,遇见障碍还能自己选择安全道路,确保驾车的、乘车的安全无虞。刚出发几分钟,地震发生了。这辆车便冒着马家山飞滚而下的泥石流、飞沙走石、躲避地下汹涌而出的岩浆,迎着滔滔洪水,缘地上的裂口,载着东河口村的乡亲急驰而去,“忘路之远近”,终于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车子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因为燃料耗尽,不能前行。车上的旅行者只好下车。因行程太远,手机失去信号,人的方向感也丧失了,“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怎么办呢?东河口村的村主任组织大家开了个会,既然暂时与老家失去了联系,大家也不用太着急,相信老家的亲人也在寻找我们。这儿也是个不错的地方,那就既来之,则安之。从明天开始,大人们就下地干活,小学的老师就带着孩子们读书。一村的乡亲就这样安顿了下来。
我想,他们只是离家太远,他们只是暂时中断了与家乡的联系,他们只是……所以,坚信他们一定会回来。
今天,当我第二次站在东河口的时候,这种信念依然那么固执地浮现在脑子里。
坚信他们一定会回来。地震发生后,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给了灾区大力支持,浙江同胞对口援建,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崭新的青川。
回来吧,亲人!在茂林修竹和鲜花丛中,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崭新农房等你回来入住。新农房有灰的瓦、白的墙、铝合金的窗和木制的门,村落里有亭亭如盖的绿树和芳香馥郁的花,还有宽阔平坦的硬化了的乡村道路。
回来吧,亲人!大家热爱的青川县城通过灾后重建变得更加美丽。新街道纵横平直,宽敞整洁;现代楼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园林道路绿树杂花,青翠葱郁;防洪河堤,沿江延伸,新建大桥,钢混肋拱,横卧碧波绿水之上;大街上商贾云集,熙来攘往,一派繁荣景象。
回来吧,孩子们!这里的学校是崭新的。这里的医院是崭新的。还有浙江人民援建的“智慧岛教育园区”,占地七公倾半、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教学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幽静肃穆,华丽气派。你们回来后一定会享受到更好的环境,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坚信他们一定会回来。担心他们回到故地的时候,会迷失道路,我愿意随时守在村口,为他们指引回家的路。
回来吧,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