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风筝线的另一头
2010-9-19 13:34:42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从小到大,很少离开家里,直到如今大学,才开始独立,离家千里,就如同风筝被放飞。
每次离家回校的时候,家里总不免要为我张罗。
虽然都是很琐碎的东西还有事情,母亲总会细细的数,细细的做,不时提醒我要准备点什么,到了学校又要注意什么。父亲在一旁没有搭话,只有等母亲说完了,他才适时的说了句,“长大了,出去外面了,也应该都懂了,平时多注意点就行了,凡事都要自己把握好。”
而弟弟妹妹也没叨扰,就是偶尔说下次回来带点他们喜欢的手信,甚至有时他们只是莫名的说了句“哥要去学校了呀!”。
每次回家总怀着一种平静而又期待的心理。
在外面看到了纷繁缭乱,纸醉金迷,红灯绿酒,心中很容易就忽略了家里。但遇到挫折,心中郁郁不堪之时,总会想起家里。想起家里简单的生活,没有太多的诱惑,人也变得平静。体味着家里母亲和妹妹做的平常菜式,体味着弟弟妹妹围绕问问题的依赖,也体味父亲偶尔坐下来与我的对话。
一切平淡得入了味。在长期吃腻了油腻的都市生活,回家尝尝清淡香甜的普通家居生活,总是恰到好处的让沉陷的我醒悟过来。
作为长子,很早就懂事了,一直想要分担家中的事务,却总被以学业为重为理由拒绝。
看着家里简陋的家具,想想外面的多姿多彩,心中不由得歉然。总希望自己努力去学,努力去适应,努力去尝试赚钱,可事实上,现实总是容易走向另一条路:一回到学校,心中的梦想依然记挂着,却一拖再拖,不知不觉中又到了回家的日子了。
这样的日子,我想,很多人都有过。
只是,我很依赖家里,也很懒。很多事情都没有自己尝试去做,总会有很多想法,也总会让新的想法覆盖旧的想法。想要去做兼职,很自然的,拖了又拖,最后不了了之。暑假想去做假期工也是如此,最后还是在家里待了两个月。
在家里也很少出去,很喜欢家里温馨的感觉,但也时常心中不时一揪。母亲是在一家毛织厂里工作的,常常回家就说,工厂里的那些个工友怎么个精明法,怎么只领好做的衣服,难做的就让她们这些老实的做等等。她总是很唠叨,尤其是对女孩子特别严格。她很疼我和弟弟,却对妹妹十分挑剔,她总说女孩子要懂得顾家,要对家里方方面面都掐算清楚。
父亲是一名摩托司机,没有牌照。他总是很少话,喜欢抽烟,尤其是事情很复杂严峻的时候,抽的更多。曾经有一次因为家里学费还没凑齐,而父亲的车又被抓了,奶奶那边还发生了意外,那一晚他彻夜难眠,在外厅抽了一个晚上的烟,整整一包多。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管外,母亲管内。母亲总说,父亲不知道家里的花费,不懂得人情世故;总是埋怨父亲,说当年为什么那么傻,就嫁给了他。母亲说那话时,脸上总带着微笑,随后总转了口气说,不过不嫁给他也就没有我们这样儿女了。而父亲总不会说什么,静静地,手里点着一根烟,烟雾袅袅而上。
我和弟弟都很调皮,我属于小时候比较调皮的那种,现在长大了就不会了。我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弟弟聪明,但弟弟总是无心向学,整天想着玩。我也知道他对学习不感冒,他喜欢画画,我和家里也很支持他画画。可他总是没有坚持下去,偶尔心血来潮就画一下,跟他聊人生,他只会直接左耳进右耳出。不过他还是很会想的,可能是他现在还没有想好,心里很矛盾所以才一直逃避而已。
至于我妹妹么,她很聪明,也很能干,学会了母亲的顾家,也学会了母亲的干练。她总是很会处理生活中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很追潮流,她喜欢非主流,也喜欢自拍。她的笑容很灿烂,也很任性,不过她只是偶尔耍耍小脾气而已。
一想到他们,我心中总感觉一片温暖,也很舒心。现在在外面独立生活,总觉得自己就如同风筝,在风中拉着我的那根线的另一头,有一个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