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怀念老屋
2010-10-21 11:05:22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我的老家在中原北部的山区。听老人们讲,家乡原先住的全是石墙草屋。墙是用山石垒筑的,起脊的屋顶用木棒作梁、檩支撑,屋面用山草苫盖,所有建房用料都取之自然。在我童年时,偶尔还能看见老屋的影子。现在早已被钢筋水泥筑成的楼房所替代,老屋在山村已所剩无几了。或许是情结所在,我有时很怀念老屋,好几次梦回老屋。
  
  老屋是祖辈留下的礼物,是先辈智慧的结晶。现在回想起来,老屋的优点的确不少,缺点不多。首先老屋是环保型的建筑。因为所有建筑材料全源于自然,基本很少有人为的雕凿。墙体材料即山石是从山中就地取材,捡好后直接用板车拉回来,稍做加工就垒筑成墙,按不同形状编成花型,以增加美观。远远比钢筋水泥筑起的省钱得多。山石垒筑的墙往往比混凝土墙要厚得多,阳光很难晒透,夏天比较凉爽;又能有效的阻挡冷风的侵入,冬天比较暖和。缺点是墙体抗震性能不好,所以安全性较差。斜坡屋面用山草苫盖。山草也是产于附近山中的野草。山草被割掉后,稍加梳理成迭,集中排列苫成屋面。山草透气性很好,有利于雨水下淋,也有利于冬雪融化。缺点是抗风性能差,要经常维修。尽管如此,老屋却是冬暖夏凉适于人居的场所;也体现着先辈的建筑智慧。
  
  老屋是我童年的乐园,少年的乐土。我的童年是在山村度过的。那时,我们村上的人家虽然大多住上瓦房,可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去的还是村上的集体仓库—座废旧的石墙草屋。我们经常三五成群地跑到那儿玩游戏,捉迷藏。我们在那儿笑,在那儿哭,那里成了我们神圣的舞台,庄严的领地。我们的童年就在印在了那时、那地,是那样的无拘无束。上小学后,我和本村的同学放学还是先回到老屋,在那儿写作业,做活动,提问题,交流学习体会,老屋的墙成了我们课外的黑板,老屋的地成了我们的大演草纸。老屋成了我们的第二课堂,尽管我们把老屋的地与墙划得乱七八糟、七零八落,老屋却毫无怨言,默默的为我们付出。老屋记载着我儿时的喜怒哀乐,纯真的友谊和成长的足迹。上初中后,我们开始住校了,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看老屋。学习进步时,老屋里装满了我的欢笑;成绩退步时,我会跑到老屋放声的哭。老屋又像我的挚友,知己,藏着我心中许多的秘密及粉红色的回忆。所以,我对老屋多了一份特殊感情。
  
  我到县城上高中了,那是一所省示范学校,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第一次回家时已不见老屋的身影,留下的是一片残垣断壁。我发疯似地的跑过去,痛苦得像失去了亲人般的嚎啕大哭。村里人不知发生了什么,跑过来问东问西,我只是一个劲地哭,什么也不说。后来还是我妈把我带回家的。从那以后,我每次回家再也没有经过那儿。再后来,我要去外地上大学了,我又去寻找记忆中的老屋,那儿矗立的是一片高楼。我的心被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占据着。
  
  现在,我已走上工作岗位,定居城市了。老屋也早已不在了,可我时时想起她,有时梦见她,醒来却是满眼热泪。因为老屋是我的抹不去情结,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心里。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