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家乡
2011-1-17 10:54:0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曾无数次,在梦里我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片广阔的田野,回到了母亲的身旁。
  
  我思念着我的家乡,思念着村前那条弯弯的小河,清凌凌的河水宛如一条长长的银丝带向远处蜿蜒地飘动着。水泥板构建的小桥像一只银色的蝴蝶结镶嵌在小河之上,岁月的年轮日复一日地将这只银色的蝴蝶结涂抺上了一层又一层斑驳的色彩。
  
  我思念着村东头那座古老的小庙,里面供奉着“灶火菩萨”,在那里我们曾偸吃过灶台上的米粑、水果。庙旁那棵高大的樟树是村民们劳作间隙纳凉、休憩最佳场所,那里留下了我无忧的童年。
  
  时隔多年,家乡是否容颜依旧?家乡的亲人是否安好?带着几分猜测,几分欣喜,我踏上了回故乡的征途。
  
  车子在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上行驶着,路两边原本茂密的山林,已被推成了一片平坦宽阔的厂房、基地;那些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早已不见了踪影,家乡的巨变令我眩晕,在车上我已无法辨别家的方位,只能靠记忆的影像在脑海里一点一点地拼凑着家乡的模样,车子仍在缓缓而行,映入眼帘的景象愈来愈使我感到陌生,幸好回家之前与家人联系过,电话的那头告诉我下车的路牌。
  
  在预定的地点下车,举目四望,一片迷茫,伫立十字口的我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的接应。远远在,一个熟悉的身影朝我而来,正是父亲!见到我,父亲欢喜的脸上顷刻间化作一条条跳动的音符。
  
  公路显然还未完全竣工,三三两两的施工人员仍在不停地忙碌,路旁不远的小山坡上不时地传来一两声“隆隆”的炮声。
  
  我急切地向父亲询问着家的方位,父亲不停地用手比划着,这时是林家冲,那里是高冲陶……在父亲循循指引下,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母亲早已在村头翘首企盼,像迎接着贵客般,远远地就能看见绽放在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家,被一股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满腹的乡愁顿时溶进母亲亲手泡制的清茶中,屋前飘来一阵阵熟悉的泥土气息,田野里仍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母亲告诉我:这里的田地已被征迁,庄稼是种一天算一天,说不准哪天就让推土机给推了。母亲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分明闪过一丝忧郁与不安。
  
  多年以前,城市是庄稼人梦想的天堂,为了儿女们能脱离贫困的农村,多少父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在这片平庸的土地上辛苦的劳作,挥洒着青春与汗水,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希冀着儿女们早点脱离苦海,跳出龙门,进入城市的天堂。
  
  而今天,当他们真得要离开这片清贫的土地时,他们眼里没有太多有惊喜,却包含着难言的泪水,是啊!这片曾用热血与青春浇灌过的土地呀,留下了他们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情,剪不断,割不断啊!
  
  我踏着儿时的足迹,来到了村前的小河边,河水依旧静静地流淌着,仿佛这尘世的巨变未能激起她半点的涟漪。朦胧中,我看见,当年那位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手执长长的竹竿,赶着洁白的鹅群,从小桥上轻盈而过;清晨的阳光如金穗般细细地洒落地田野之上,女孩走进了金色的田野,走进了美丽的画中……
  
  我来到了村东头的小庙,小庙显然已破败了许多,灶台上已长满了青苔、野草,这也难怪,村里的年青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一些年老体衰的,当年建这座小庙的时候,是村里一位最年长的老人,老人拄着拐杖,迈着颤颤的“三寸金莲”挨家挨户地收钱请人修建的,每年的端午、中秋、元霄之日,小庙的香火从未间煤过,村民们怀着各种愿望前来烧香、求签。这里的签,其实是一对似“牛角型”的小木牌,高高举起,落地而定,倘一正一反,表示心想事成,反之则不吉祥。当年母亲为了我的学业,就曾偷偷地来小庙求过签,签的结果挺灵验的。
  
  庙旁那棵高大的樟树仍健在,只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仿佛衰老了许多,像一位暮年的老者,静静地守望在村头,眺望着远方的儿女……
  
  今天,城市正以排山倒海之势侵占着家乡的良田、山林和河流,也侵占着我心灵的那份恬淡与宁静。
  
  家乡——我眷恋着的故土,也许很快就会如同海市蜃楼般从这里消失;家乡——我热爱着的故土,也许我再也不能踏寻您的足迹;我久久地凝视着您!让那些古老的小庙、村庄、河流绘成一幅最美最美的画卷永远地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