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
2011-2-23 11:42:2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妈妈的手是一本厚厚的书,记满了勤劳与辛酸,欢乐与苦痛。
——题记
母亲已经住院四天了,还没有确诊出病情,内科大夫说,母亲年龄大了,又是高血压,又是风湿病,如今头疼得如此厉害,必须得详细检查一下。于是陪母亲抽血,化验,胸透,拍片,做CT……该做的检查都做了,依然没有结果。近两日,母亲更是眼眶红肿,眩晕呕吐不停,甚至整夜失眠,眼见母亲一连几天水米未进,卧床不起,我的心生生地揪扯着,10点多护士来给母亲输液,我轻轻挽起母亲的袖口,一眼望见母亲那青筋暴露的手臂以及手上布满黑星的皮肤。那跃动的青筋,那厚厚的老茧,那薄薄的皮肤,深深的戳痛了我,护士手中的针头刚扎进母亲的血管,我的泪就夺眶而出。
母亲说,霞霞,你放心,妈没事。
我的喉咙像卡了鱼刺,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我把凳子搬到母亲病床旁边,紧挨着母亲的床沿坐下,轻轻俯下身去,把我的脸贴近母亲那只输液的手臂,然后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母亲缓慢地抬起另一只手臂,顺势拥住了我,然后轻轻梳理我凌乱的头发,母亲的动作很轻,很慢,也很安详。我在母亲手臂的温暖里,读到了一份厚重的恩情,这恩情,山高水远,地久天长。
母亲的手很粗糙,皮肤也不好,那是长年累月辛苦劳作的结果。母亲手上的纹路,清晰地记载着岁月的沧桑,生命的年轮。
母亲的手,灵巧的手、勤劳的手。
小时候,我和母亲生活在农村,父亲在外工作,为了能让一家老小吃到可口的饭菜,母亲每天费尽心思、翻着花样地调剂膳食。她把玉米面掺合上野菜,撒上食盐、花椒面、大葱,做成菜团子,在玉米粥里加入土豆、黄豆、食盐,熬成一锅香喷喷的菜粥,母亲还摘来榆钱、槐花,拌上玉米面蒸麦饭,这些粗粮,经过母亲的手,就变成了美味佳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到了城里,渐渐吃上了优等白面。母亲继续发扬了陕西人勤劳能干的传统美德,她为我们做细长柔韧的拉面,四四方方的面片,小巧玲珑的水饺,薄如纸张的手擀面,香气四溢的小笼包子,焦黄酥脆的烙饼,白白嫩嫩的馒头……这些美味可口的饭菜,让我百吃不厌。母亲没学过裁剪,但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亲手缝制。为了给我们穿上合体的衣服,母亲细心琢磨,制作出各种不同式样的衣服、裤子、鞋子,并且在衣服上面点缀了一些色彩缤纷的贴花、流苏、花边等小饰物,甚至绣上艳丽的花朵,把普通的衣服装饰得漂亮别致。尤其是母亲做的鞋垫,更是万紫千红,婀娜多姿,鞋垫上绣有鸳鸯戏水,红梅报春,并蒂莲开等,有十字绣,有贴花,有剁绣等。鞋垫上富丽的牡丹、挺拔的青松、成双的鸳鸯、比翼的蝴蝶——无不栩栩如生。天冷了,母亲会一针针,一线线纳出“千层底”,给我做柔软舒适的棉鞋,也会为我织毛衣毛裤,驱寒保暖。
母亲的手,温暖的手,关爱的手。
18年前的深秋,因高考失意而一蹶不振的我,在连续几天的昏昏欲睡里,终于卧病在床。持续的高烧不止,让母亲备受煎熬。病中的我,除了迷迷糊糊的昏睡之外,就是不停的说梦话,母亲日日守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照顾我,不断地用冷毛巾敷我的额头,不时地用手抚摸我的头。母亲的手,给了我温暖,也给了我关爱。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下,我终于站起来了,身体康复了,心情也好起来了,母亲看着我走出生命低谷,疲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母亲的手,是一股暖流,汩汩热浪在心头翻滚。
母亲的手,勤俭的手,教诲的手。
母亲常常教导我们,勤俭节约才能细水长流。在农村,无论是扶犁耕种,还是举镰收获,母亲都珍惜每一颗粮食,每一寸土地。秋收后,母亲总要叮咛我和弟弟去地里捡拾遗留的玉米,豆荚,洋芋,花生等。母亲总说,再苦再累,都要耕好自己的田,积少成多,财富和粮食总是和勤劳成正比的。事实确实验证了母亲的话,父亲在外的几年,家里都是母亲一人在支撑着,因要供养我和弟弟上学,抚养年迈的爷爷,母亲不得不精打细算,从指头缝里抠着每一分钱。生活勤俭的她,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礼尚往来中却很慷慨。村上谁家有困难,只要对母亲说了,母亲就会毫不含糊地拿出自己辛苦积攒的零用钱,接济他们。于是在村里母亲的口碑也是不错的,每到农忙时节,村里的父老乡亲也会抽时间来帮忙。
光阴似箭,岁月磨砺,母亲的手,从白嫩细滑到黑粗干燥,布满厚厚的老茧。这双手手曾拉着我迈出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步,这双手曾为我擦去脸上的汗珠和泪水,这双手曾经为我洗过多少次衣服,做过多少回饭;这双手曾经挥过多少次镰刀,割过多少次小麦稻谷;这双手曾为我铺下幸福的路,也镌刻着我一辈子也感受不尽的人间温暖。
我不忍再看母亲那双扎着针管的手,不忍再看母亲手上那些黑斑和老茧,这双手已不再光滑,不再细腻,变得粗糙,变得嶙峋,但不变的依然是手上的温度,是母亲的爱!
深夜,我虔诚叩拜,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请保佑我善良慈爱的母亲,保佑她早日康复,保佑她平平安安,保佑她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