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孩子不能只养不教
2011-4-1 11:27:34    来源:凤凰网    我要评论(

  说中国人养子不教,可能有些耸人听闻。但是在目睹了种种现象之后,我不得不说在中国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倾向。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倾注的爱过于深厚。这往往成为溺爱的温床,导致父母只知道让孩子过“好”日子,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的养成。这让中国的年轻人走出国门显得幼稚而自私,似乎人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最高的物质享受,满足自我愿望第一。

  远的不说,发生在去年年末的药家鑫事件不仅令人发指,也令人感到恐怖,更令人担心和反思。那就是何以会出如此之人?把人撞伤了,还要再拔出刀子杀人灭口。理由就是因为被伤者看到了,如果不杀死对方,就会面临永无休止的被索赔。杀人目的是何等自私,又是何等的没有人性。事实上他出生在一个生活优越的家庭,还是一名大学生。面对这样的事件,不知国人在对犯人咬牙切齿进行痛恨的同时,是否也反思一下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更令人不能释怀的是,当这位冷酷的犯罪青年遭受审讯的时候,居然让他的同学们到场围观,目的就是寻求这些同学的证言,说药家鑫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应该减刑。这种方式无疑给到场的学生们一种错误的信息,那就是如果你有权有势,还是个人才的话就可以超越法制,犯罪了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免刑。那么苦学成才,讲良心,有道德,独立自主的观念又有何用?

  如果有人说药家鑫事件不过是一个极端特例,那就再看一些普通事实。中国的媒体也曾经广泛报道,中国的80后、90后到国外留学时,普遍存在好吃懒做,不思上进的倾向。特别是他们的父母们,担心孩子吃苦受累,不仅给带足了大量的金钱,让孩子不用打工就可以在国外过上很好的生活,还常常从国内邮寄或者托朋友携带吃的给孩子。这让中国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大打折扣。朋友的孩子在日本长大,暑假回到国内,和亲属的孩子们一起游玩儿。这时差异就明显出现了。在日本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遵守公共秩序,要排队,要保持公共卫生,可是国内的孩子却以能够违反公共秩序,自己先享受到某种服务为荣。面对来自日本孩子的认真,国内的孩子们还开玩笑般地称遵守秩序,保持公共卫生的是“国际大傻”。最最令人不解的是,国内家长把只要有关系,有钱就能办成任何事情的习性毫不掩饰地传给下一代。考不上大学吗?那好,送礼花钱也要上。有的孩子家长为了防止万一,在考试前的头一年就开始找门路,送礼,想为孩子争到一个特殊入学名额。有的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幼儿园阿姨,小学老师等送礼,目的是让孩子受到特别对待,即使没有能力也能捞到一个干部当当。如此下来,孩子得不到任何锻炼,没有自主上进的精神,无形中形成了,只要等待,父母就会给我搞定,什么都不用愁。很多孩子尽管父母苦口婆心地说,你要好好学习。可是,父母的行为无形中让孩子感到,学习再努力,不如有关系,能力再强,强不过金钱。于是拜金至上,不讲道理,不懂人情,不求上进。每天躺在父母的溺爱中,享尽荣华,不求真才实学,一旦走向社会,必然贻患无穷,。如此的教育方式,中国出现一个或者多个药家鑫似乎也不足为奇了。

  看到一篇文章称,美国的有钱人最重视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培养孩子养成关爱他人,造福社会的精神。为此,美国的“富二代”在高中的时候都要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奉仕活动。这些“富二代”还都必须拥有为流浪汉发放免费餐饮的经验。这样的教育方式说明,美国的富人虽然有钱,但是却并不会因此让自己的后代变成一个没有社会感觉,没有公共意识的寄生虫。这一点值很得中国的父母们深思和借鉴。本次日本大地震,中国人留学生纷纷扔下正在进行的实验,正在从事的研究课题跑回国内。有些公司职员也只是一个招呼,第二天就飞回国了。

  单纯为孩子提供物质、金钱上的满足,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即使送礼也要让孩子达到目的。这是有害而无益的宠爱方式。除此之外,中国的父母还非常注重孩子的英才教育,恨不得让孩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就是不注重道德教育,不注重社会公德的教育,也不注重友爱、人性精神的培养,更不注重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独立自主的精神。特别是做为家长更不能为孩子不惜造假。这样的方式只能说是养育了孩子,但是却没有教育孩子。

  为此,我要说,只养不教贻害无穷。

 阅读
 评论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