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
2011-3-28 10:44:0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那时候,家里穷,一家四口住的是一所木房子。屋子里只有三间房,两间是卧室,还有一间用来做厨房、堆放杂物。家具也是有限的几件,一张书桌,一个衣柜,还有几个大柜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素得只剩下朴素。这样的家境一直从童年伴随到我成年。在老房子里体验到的人生给了我最深刻的记忆。
在我父亲这一代,老房子已经年久失修,房屋的木板变得松动。每次刮风,尘土便开始活跃起来,从木板没有合缝的地方鱼贯而入,然后用各种姿态在房间里轻舞飞扬。开心的是它们,打扫战场的那个女人——我的母亲,总是待到它们消停后,默默地打来水,把仅有的几件家具一擦再擦。比起刮风的天气,下雨的时候更让人有苦说不出。每逢下大雨,家里便弥漫着潮湿的空气。房顶的瓦片稀稀落落,努力做出的防守还是抵挡不了雨水的进攻,终于败下阵来。雨水肆虐,从房顶到屋内长驱直入,无人可挡也无可奈何。这时候,母亲便开始忙碌了,大盆小盆、澡盆脸盆,全都派上用场。往往东边的雨水接好了,西边又开始漏了,西边的雨水接好了,床顶又想起了雨滴的声响。所以如果是晚上下大雨,那便是不幸中的大不幸。在我的记忆里,我有幸几次晚上下大雨也能安稳的睡在床上,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敲打声,我仿佛去到了不曾去过的地方,那种感觉既美好又惶恐,既新奇又反感。
老房子传到我父亲那一代至少历经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栉风沐雨,老房子显出了他应该有的老态。构成他的每一块木板都早已失去了本来的底色,由外到里逐渐变黑,这是腐坏的气象,我知道总有一天,这些木板也会由于无法承受岁月加在他们身上的重量,而纷纷倒下。就像我的爷爷,辛苦操劳,不幸在壮年患病早逝。在我十二岁那年,老房子的沧桑更进一步的体现出来。每一位路过我家的人都会好心的向我的父母说,你们家的房子不行啦,已经倾斜,该建新房子啦。父母几次下定决心,终于还是没有重建。这样又过了几年,老房子虽然几经修缮,但还是倾斜的很严重。住在房子里,我害怕刮风,每一阵风过,我仿佛能听到一阵呻吟、咳嗽或者叹息,亦或者一位步入垂暮之年的老人浓重的呼吸。我更深的不安来自于一次偶然亦可谓之必然的事件。一天晚上,房间的一面墙突然塌了,我的弟弟,一觉醒来只觉得房间里阳光普照,光线格外刺眼,他在睁开迷蒙双眼的那一刹那,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老房子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生活上的艰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其中的小部分,我更深的痛苦来自内心。我曾把矛盾、沉默和自卑一起装进心里,并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我也曾很叛逆,做过一些辜负父母的事情;我一度以为自己是长在臭水沟旁边的一株草,过早地看到了生活的阴暗。但是我也曾有过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希望长大以后赚钱为父母建一所大房子,钢筋水泥的,坚实的,有厚重的质感,刮风下雨也能高枕无忧。
而今,在老房子存在过的地方,再也没有老房子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现代化的新房子。老房子不存在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慢慢发觉,曾经对他的厌恶变成了一种怀念。有时候会忍不住把老房子的照片拿出来,把手掌放上去,有时也会心生幻觉,仿佛摸到了很多熟悉的纹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还会感受到木板温和的质感。闭上眼睛,我还能听到一位垂暮老人的咳嗽和浓重的喘息。他曾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用他疲惫的身子作抵挡,为了保护我们一家人。他有可能暗地里责怪自己没有恪尽职守,而潸然泪下;他也可能会以为自己老大不中用,而暗自羞愧……我终于禁不住心生感激,久久不能平息。原来该惭愧的是我,大爱无声,他教会了我一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