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遭受过的羞辱
2012-1-31 11:01:00 来源:庄雅婷 我要评论()
就算一切都是社会的错,那么社会又是谁?好比你无数次在报纸上看见摔倒的老人无人搀扶、车祸的孩子无人救治,你也会出离愤怒,认为世道道德沦丧人无底线,但你的拳头只能攥紧,然后默然松开,你不知道应该揍谁。就算是那些围观看热闹的路人,揍他们也不公平,并且他们也不会留在原地被你揍。
一个敏感的人天生就生活在苦难之中——曾有位诗人如是说。都不必时代或社会额外强加你苦难或事故,来自心灵的波澜或暗涌就可以让你仿佛经历过世间无数波折起伏。可有些羞辱是怎么回事?谁生来坚强?谁又从小豁达?还不是受够了伤之后的无可奈何。建议我加强个人修养的可以不用看这一段了——我相信也许可能大概真有天生命好从未遭遇过白眼的人。
有些羞辱是苦难——因为一个称呼,就平白落入永不翻身的地步,比如:农民、扫大街的,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经常使用;无业闲杂人员,警察在街上查身份证的时候格外关注他们;还有如拆迁户之类的,总归是贪得无厌的或不安定因素——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就是那么认为的。这些事情,我们曾经以为离自己很远,也许你现在也觉得离自己很远,就算抱有同情之心,依然认为这就是“弱势阶层”。但你是否知道有时“弱势”这个词也算一种貌似同情的羞辱呢。这时候,那种身份造成的差别心,让人有种一拳头打在棉花里的感觉,软绵绵的使不上劲儿。
还有些羞辱来得无妄——每当此时,我就想问一些人(虽然我不知道是哪些人):你他妈的哪来的那么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谁又给了你随便看不起人的权利呢?如果你和我一起走进回忆,就会默默的想起那些年的委屈和愤怒。你记得吗,因为你太活泼爱说笑,老师会在你的评语上写上“不够稳重”、“加强组织纪律性”。你中学的时候多跟异性同学说几句话,老师和同学都会用眼神谴责你水性杨花、作风轻浮。如果偏巧学习成绩不好,那么你的人生已经被划上小黑叉了,所有人都认为你没有前途,就算你告诉他比尔盖茨也是退学的也没用。所以,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中,其实有很多事相当狡猾的:只要学习好,就相当于掌握了一部分话语权和自由,就尽可以逃学、打架、早恋,老师和家长也睁一眼闭一眼了,最多叮嘱一句“不要影响考试”。我想,也许学生时代是这个氛围的开始,一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根源。多年之后,在同学会上豪爽买单并且叫嚣“你看当年学习好的还没我有出息呢”的那些人,何尝不是委屈的释放和粗暴的自我证明呢。
我见过很多异样的眼神:国家机关公务员看非体制内机构雇员的,外企职员看自由职业者的,已婚者看单身未婚者的,已经被生活磨灭了梦想的庸人看那些依然幼稚热情冲动的年轻人的……那种优越感真的不知道是哪儿来的。你一定遇见过那种看不起的轻视眼光。甚至在一家税务局、街道办事处或国营餐厅,都会被毫无理由的呵斥过。如果没有当场掀桌翻脸,那么积攒下来的愤怒和仇恨都去了哪里呢?难道也要报复社会吗?如果真的掀桌,最后的错一定是你的,因为你没做到“不以己悲”,你太计较,你不够圆融通达。在这个环境里,有脾气和个性会被认为是愚蠢的、具有攻击性的、不安全的,一堵无形的墙会把你隔绝在外,直到你恢复了一个“正常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而这些,不过是最基本层面的。想想很多年来,你的身边一定会出现过很多人。他们特别关心你,关心你的思想和情操,直到你被压制至柔顺,不会“胡思乱想”了,这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他们很直爽的指出,你是很有一些缺点的,都是为了你好,才直言不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有什么不高兴的”。他们一直说着心灵鸡汤般的片儿汤话,无比温情正确,都是善意表达,都是“为了你好”,若有不从,就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这简直是不拿你当人看,好像离了他们,谁谁都是行尸走肉一般。你从来没办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要照顾那些人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安全感,成全他们的优越感,否则你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我不知道,这种羞辱感是如何长久的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小波曾说“人生就是个缓慢受捶的过程”。当任何人都随时随地有资格羞辱其他人的时候,没有被阉反而是一种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