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蹄厅长”中医梦
2011-11-18 11:17:04 来源:博客天下 我要评论()
“通过胃管灌点猪蹄煮的汤和中药,再灌点黄芪水,会有效果。我们用这个方法救了不少人了。”2011年10月18日,佛山女童小悦悦遭车碾轧后昏迷不醒,刘维忠如此支招。
这位54岁的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在政府网站、微博和公开报道中,多次提及猪蹄、猪蹄煮刺五加等食物对尘肺病、艾滋病的效果,猪蹄汤和黄芪水也被他视为救人续命的良方,以至于被网友戏称为“猪蹄厅长”。
而在两个月前,他已经在微博上公开了甘肃省中医刘宝录的手机号,“用中医治疗艾滋病效果很好,希望艾滋病患者找他治疗,免费”。
与此同时,甘肃省卫生厅要求省内医生开通微博,在网上回应民众提出的医疗咨询,并明确要求中医师每年每人必须解答一百人以上的问题,这种做法被网友称为“隔空诊脉”。
在部分中医和西医看来,以猪蹄偏方治病救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堪称“荒谬”。一些医生甚至质疑刘维忠的专业背景及科学素养。对于“隔空诊脉”,也有专家认为,隔着网络看病,不见真人开方,误诊概率可想而知。
对此,刘维忠坚持这些做法确有效果,应大力推广这类良方,以此扩大基础医疗覆盖面,“这是医改发展的方向”。他说,有些人在骂他,这些人不懂,但老百姓不这么看。
“尘肺病”是中国职业病的头号杀手,占到职业病总体的80%,此病无法根治,粉尘一旦进入肺部很难排出,那些肺部的阴影会笼罩这个生命直到死亡。据卫生部门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有14万多人死于职业尘肺病,每年新增约1万例,以上各数据均居世界首位。
9月30日,甘肃省卫生厅网站刊登刘维忠的文章。文中写道,要认真总结推广省三院的经验,探索中西医结合10种方法治疗尘肺病。10种方法是指:食疗吃猪蹄、生萝卜、生荸荠,练习真气运行法、中药、针灸、理疗、氧疗、运动、唱歌和中医护理。
以中医治疗尘肺病是刘维忠亲自牵头搞起来的,共60余名患者参加,其中多位是甘肃省古浪县的尘肺病患者。这些患者中,有些人曾远赴河北洗肺,但效果不好。刘维忠告诉记者,经过上述中医的治疗,以6分钟步行试验(让患者在平的硬地上尽可能快地行走6分钟,然后测量行走距离)为指标,其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但43岁的三期尘肺患者赵文海告诉记者,6分钟步行试验就是看大家6分钟能走多远,他觉得测不出什么。
赵文海一直被刘维忠视为中医治疗尘肺病效果良好的真实案例。刘维忠曾去甘肃省三院探望赵文海,并发微博称他经过3个月治疗,“血氧饱和度从84提高到92,胸片纤维化已明显减轻”。
但是,查阅赵文海的微博可见,中医疗法似乎并没有多大疗效。8月23日,他还在微博上向刘维忠问询:“刘厅长您好,您说过要治好尘肺病人的,我一直在做真气运行和吃中药,把一切寄托省三院,但病情均无好转,您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猪蹄有效的话,得病就别去医院,去小吃摊不就行了吗?”二期尘肺病患者周俊山说,他认识甘肃省古浪县100多个患者,都没有听说过猪蹄对治病的功效。
“猪蹄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唱歌也许可让患者心情愉悦,但这些办法对治疗尘肺并无直接效果。”四川大学华西四院职业病科主任朱启上说。他还指出,对肺大泡(尘肺病程中肺气肿的一种形式)患者,用气力唱歌非但不能缓解病情,还可能诱导气胸的发作。
哈尔滨某医院心胸外科大夫李清晨是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的成员。他研究资料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预防滞后,出现大量尘肺病例,患者和医务人员强烈盼望探求特效疗法。从1958年起,许多矿山医务所根据“中医药是宝库”的信念,按中医“理肺通经,活血化淤”的传统理论指导,施用各种中药,不时传来的某些被称为突破性成就的研究成果,但事后均经证明其效果不显著,实用性不理想。
刘维忠透露,他对猪蹄效用的实践,受到北京301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赵霖的启发。作为卫生部聘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赵霖曾应甘肃省卫生厅之邀去讲课,告诉民众“食品是最好的药物”。“我的经验是猪蹄炖黄豆可预防骨质疏松。”赵霖表示,他对猪蹄治疗艾滋病、尘肺病和肿瘤并无经验,自己的方法限于“食疗”范围,且均有科学依据。
刘维忠强调,食疗不是治疗,但对治疗有辅助作用。他在微博上多次建议的药方是:对重伤、昏迷病人灌猪蹄汤和黄芪水。此方经他多次验证,“有奇效”。
但这种说法同样受到了反驳。“重伤者的消化系统,比如胃里会产生应激性溃疡,此时应禁食。猪蹄汤脂肪含量很高不易消化,灌服非常危险。”科学松鼠会成员、上海一家三甲医院消化科硕士生箫汲认为,刘的食疗药方“非常非常可怕”,很容易出人命。
刘维忠与中医的渊源由来已久。1978年到1982年间,他曾就读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其间学习了300小时中医,此后利用寒暑假留校学习、实习,以践行中医理论。接受采访时,他以70多岁的名中医裴正学治愈胰腺癌、胃癌、肝癌等患者为例,佐证中医在攻克疑难杂症上的独到作用。为了支持这位名医的工作室,刘维忠曾拨款5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和师徒传承。
裴正学告诉记者,他确实通过中医方法治愈过癌症患者,但这些案例的成功不可复制。“在一个人身上成功的药方,在另一个人身上就未必可以”。
仅以个例为证,能否说明普遍意义上的疗效?刘维忠说,“这肯定是有疗效的”。在他看来,“中医和西医的评价标准不同,不能用西医的那一套来衡量中医的成功。用西医去衡量中医,就像用英语去念道德经一样。”
按此说法,中医药方因个体而异,那为何他会频频公开推广某一个药方?刘维忠则认为,“因人而异”说的是对疑难杂症如癌症等,但自己推荐的一系列药方效果确凿,多针对普通病症,可以适用于大范围人群。
“如果不知道提高我们民族的科学素养多么艰巨,看看这位卫生厅长的讲话,不要以为这发生在古代,它发生在当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在微博上写道。在他看来,民间偏方和中医不是一回事,以这种方式宣传中医,严重违背了学术的基本规律,只会让中医倒退。
2011年5月底开通微博,并以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实名认证后,刘维忠的粉丝数目前已经暴涨到24万多人。吸引来眼球的同时,其一言一行也备受争议。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回忆,开通微博后不久,因为自己宣传中医,“800多人同时‘骂’我”。
这位开微博旨在推动中医的卫生厅长,从不讳言反对声,他认同谨言慎行的做官之道,但“你要推动事业,不说根本不行”,而且“我这个年龄,也不是提拔的年龄了”。
不少人质疑,这是典型的公权力越权。“你可以叫王麻子、张三,如果不是实名,可以发布个人理解和偏方。”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提出,官员通过实名认证后,在微博上发布的是个人观点还是政策,让人分不清。
“我的微博没有个人的声音,我是在推动中医。”刘维忠对记者说,甘肃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均可获得的卫生资源有限,大力推广中医有经济上的考量。在他看来,欠发达地区的医改,不能走发达地区的路子,更不能走西方国家的医改道路。在用最简单、最便宜的方法解决民众对医药的渴求方面,中医大有用武之地。比如,舟曲泥石流后,给到甘肃的病人喂服黄花菜敖水治病,平均成本每人仅三毛钱,“中医讲究简、便、验、廉,最后一个‘廉’字,成了甘肃推广中医的主要动力”。
10月28日晚,甘肃省卫生厅网站首页撤下了刘维忠的署名文章。“我在卫生厅网站发文章和在微博发单验方确有不当之处,自己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欢迎广大网友继续对甘肃卫生工作和中医发展提出宝贵意见。”翌日,刘维忠又在微博中向网友道歉。
“主要还是担心甘肃中医将来发展受影响,自己倒无所谓。”刘维忠解释说。他的施政目标是:把甘肃省县级以上的西医院,变成中西医并重,“起码让老百姓知道这个人不是个庸庸碌碌的人,干一届把甘肃的中医扶持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