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我:“你有些什么爱好”?我回答说:“本人爱好不多,一生只爱读书看报”。
自从2002年到上海打工以来,找到了自己喜爱干的工作,工作闲暇抑或是茶余饭后我总是把读书看报作为每日不可缺少的“精神快餐”。特别是到金山分公司后我对读书看报更是情有独钟。每天吃过晚饭,我总是骑着那辆“老坦克”朝金山图书馆方向去,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去汲取书报中的营养、觅食着精神的食粮。久而久之,还真品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滋味。
读书看报一往情深
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同样,“报中亦有黄金屋”。读书能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升自己,看报能知晓国家大事,时政方针。三十多年来,读书看报的嗜好我一直没有改变。我自幼生在农村长在乡下,那时家里穷没有钱买书,我就从土产公司的废品店中购旧书,将自己喜爱的书买下,报刊也是按重量购得的,然后将那些需要的资料剪下,再分门别类的用线缀起来算是自制书了。1983年我刚好20岁,在咱们那算是个“秀才”,大队党总支书提拔我做了大队团总支书,上任后,我将这些自制书,并新订购了一批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还有“江西科技报”,“江西青年报”等书报,率先在全县团支部中建立了“青年之家”也就是“青年文化图书室”。还真没想到,许多团员青年纷纷前来借书借报。后来,有的青年通过读书看报掌握了农业生产方面的种植技术,成为了水稻栽培的里行能手;有的成为了蘑菇种植的专业户;还有的搞家庭养殖,在我县最早办起了煤油灯孵化鸡鸭苗。我也在担任团总支部书记的同时与人合办了一个榨油厂。通过读书看报,我们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术,因而也成为了农村先富裕起来的那部份人。2006年,金山区开展“读书,给我智慧”征文活动,我写的“书,我心中的一盏明灯”,获得一等奖,2007年,我写的“我绿色的梦”,荣获征文二等奖,从此更激发了我读书看报的激情,工作之余,就向报社投稿,看到自己的文字铅印在报纸上,心里乐滋滋的。
读书看报一如既往
不论以前生活在江西老家农村,还是而今工作在大都市上海,我对读书看报依旧是一如既往。以前务农时,主要读有关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书,如“杂交水稻栽培要点”、“水稻病虫害防治”、“肥料的正确施用”,“江西农技报”“宜春农业通迅”等等。读这些书报,既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又带来了实惠,粮食增产了,收入增加了。后来合伙开了个榨油厂,我就到图书馆找有关榨油技术方面的书,有时找不到的资料就从邮局订购,由于我爱读书报,肯钻研,我们合办的榨油厂不仅出油率高,而且过滤后油质很清亮,每逢榨季,门庭若市,生意红火。到上海后,我主要从事公司行政管理工作,因而读的书又转型了,主要是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如“公司行政管理方略”、“员工培训手册”、“细节决定成败”等,仅企业管理方面做的读书笔记就有几十万字。
读书办报一丝不苟
随着我对读书看报的投入,也常在报上发表一些“豆腐块”。公司领导发现了我在写作方面的特长,让我主编了公司内刊报。对于这份企业报,虽说是一份小报,主要是为了做好公司的企业文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认真善待每篇来稿,从标题到谋篇布局乃至遣词造句,基本做到字斟句酌,因此很少出差错,因而受到公司领导和员工的好评。现在我还担任了“朱泾社区报”的通迅员,通过与其他通迅员及写作好友的接触交流,使我在写作方面受益匪浅。
务过农,当过团干部,做过榨油工人,现在又是“新上海人”的我,平凡的人生确有着不平凡的命运。46载的风雨人生我深深体会到,读书看报真正可以获得知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也可以改变人生。
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我都会一往情深、一如既往地读书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