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事件揭露海外博士学位宽进严出
2010-7-13 10:24:5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近日来,方舟子指责唐骏学历造假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而当事人唐骏也终于在昨日正式回应此事。两人纠结的重点是唐骏的博士学位究竟来自哪所大学。巧的是,唐骏的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曾经阅读过,而且算来应该是这本自传的第一批读者。凭我的记忆,唐骏确实在书中提到他在名古屋大学攻读为期5年的博士,但却在临近最终一搏时放弃了博士论文答辩,转而来到美国在PacificWestern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但其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却写为“我最终还是获得了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显然有失诚信。然而今早的新闻又爆出中信出版社的声明,指唐骏在校稿时曾邮件提出对此进行修正,那么此举究竟是源自作者本人还是出版社为了提高销量而故意犯的“错误”,就不得而知了。
目前的讨论多纠结在学位真假、诚信等方面,但我却从一个留学专家的角度看到更值得注意和担心的问题。唐骏在自传中提到他放弃了名古屋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这绝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无论是名古屋大学还是美国以科研为主的顶级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通常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而能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顺利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仅占20%,其余80%的学生必须延长学习时间,反复修改毕业论文,讨论科研设计,平均大约需要6-7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我想已充分说明了国外顶级大学在博士学位授予上宽进严出的政策。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不考虑自身情况,一味追求名校,很容易在留学中遭遇到学业成绩、毕业论文等多方面障碍。很多学生学业拖延了五六年仍无法获得学位,而最终选择了放弃。唐骏5年名古屋大学的科研付出却无果而终,当然他的案例中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无法逾越的文化差异和一些教授的人身攻击,他饱受着来自精神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所以他选择了转战美国继续他的博士学位攻读。然而博士申请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事情,需要提前与导师确定研究方向。与本科可以自由转学分不同的是,想把博士的科研转到另一所大学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能PacificWestern大学的选拔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唐骏选择了这所大学最终完成了博士学位的攻读。所以针对本科直接申请读博的学生,我们总是会把大学的严苛要求、激烈的竞争和长达五年的学习压力如实充分的告诉学生,除非是非常适合、并且坚定要走科研路线的学生,否则我不建议由本科直接申请海外名校的博士。
由此事件我联想到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在留学申请中使用假材料。我必须承认,在现今留学申请中有使用假材料的现象。中国的家长有着太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结,无论孩子的条件是否达到,都希望能去名牌大学。在镀金思想和崇尚名校的不正常心态的影响下,总是有人铤而走险,利用假材料提升自己申请的砝码。以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我真诚地建议家长不要这样做。西方国家对诚信非常看重,以法律文件为例,中国人总是盖章生效,而西方人则是签名宣誓对文件负责。在西方国家,若是违背或打破默认的规则条例,将会失去诚信,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不要做此尝试,一旦被发现,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根据我在这一行业长达10年的经验,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兴趣、学习能力、英语水平选择能胜任的大学就读,不要盲目追求名校。要知道,能进入一所与自己契合的大学是一件多么有缘分的事,一旦你可以如鱼得水的参与学校学习和生活,你的成绩和能力都会得到相当大的提高,我想那个时候才是再追求名校的合适时机,毕竟美国有那么灵活的学分转换和转学制度。
最后我想谈谈对唐骏本人的看法。上面说过,我可能算是他的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最早一批读者。抛却唐骏在职业生涯中的成功转换和他在媒体中的曝光率,以及媒体和社会对他褒贬不一的评价,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我认为这本书有很强的励志作用,它给了年轻人一个思路,怎样追求成功——只要确定目标,并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找到通向目标的那条路,即使这条路上坎坷荆棘不断。书中他辗转奔波争取公派留学日本的名额的精神、在美国一个人做签证生意,客户集体拒签后想法设法扭转乾坤的经历和在微软通过优化流程和向上级建议等出挑耀眼的行为都告诉我们,要想做成功的事,就必须为此目标尽力,如此才能改变命运。如果受到一两个拒绝就放弃,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