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上最会说的三种人
2010-11-26 10:45:14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亚运会看点多多,我却独看谁会说。说了不等于会说,说得多也不等于会说,说得高声大吼更不等于会说。什么叫会说,就是说得真实、自然和艺术;说得独特、新颖、有味道;说得让人听了爱听、还能引起久长的思考。这才和会说沾点边。
这次亚运会上,我高兴的听到和看到了三类会说的人。
第一类人,准确的说截至到目前还只有一位,他就是白岩松。在亚运会的开幕式解说中,我们听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央视一套朱军、董卿解说的版本,准确的说那不是解说,是朗诵,因为解说的含义是解释和说明之意,而白岩松在新闻频道里的解说恰恰是名副其实的解说。从内容上看,他把开幕式的场景和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揉和在了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从形成上说,他的解说里没有过多的伟大而空洞的词汇、抽象而宏观的描述,甚至我们习惯的高亢的声音都低沉而平和了许多。从理念上说,白岩松秉承了一些全新的理念。他说:“我特别提醒自己该说话的时候要说,不该说的时候坚决不说。”“我当了多年大型开幕式的观众,过去的开幕式直播里,在节目进行当中,主持人还在喋喋不休,电视机前的观众经常听不到完整的歌。”比如在运动入场时,他只是抓了各个队的特点。再有,白岩松坚持聊天式的转播理念,比如对哈萨克斯坦的介绍,他这样说:“你只记住亚运会的前三名,中国、日本、韩国,第四名你知道是谁吗?我告诉你,上回第四就是哈萨克斯坦。”你看,这天聊得多好!
白岩松的解说让解说真正成为解说。他甚至改变了一种我们习惯的语言表达形态,尽管他的实践刚刚开始,尽管大话空话他还是显得多了些,但他对把好事说好的语言形式的追求,确实高人一筹,而且率先一步。据说闭幕式和残奥会他还要解说,我们等着听吧!不过,岩松兄弟,这事有可能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可要走好啊!
第二类人,就是写出视角独特、与众不同的亚运报道的新华社记者。一般的说,报道体育赛事,无非就是谁赢谁输,赢的狂喜狂欢,输的原因分析。所以有人戏称报道赛事的体育记者是典型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回新华社的亚运赛事报道可谓别树一帜,在报道成绩的同时,给人们更多思想和启迪。且不说记者杨明的《奥运金牌与全民健身之论》有多么深刻,就是他的另一篇《顽强坚韧永不言弃是刘翔更可贵的飞翔》也别有一番滋味。杨明在刘翔跑之前就说:“衡量刘翔的另一个标准和运动成绩无关,但和人的精神境界相关,即便刘翔屡战屡败,依然顽强坚韧,这是更可贵的飞翔。比拿奥运冠军还值得敬佩。”还有新华社其他记者所写的《当夺金已无悬念亚运该看什么》、《忘记诸宸再次折射国人心态的开放与自信》、《为何林丹不像陶非克‘享受比赛’》、《冷门项目无欲无求更纯真请多给点掌声》、《‘出口’教头彰显中国体育软实力》等等,这些文章从题目上便给人一种全新感受,内容更是另辟蹊径,读来让人深长思之。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新华社记者当中像杨明那样敢于涉及我国体育体制和发展中的让人担忧的选题还有不少,如《三大球竞岗教练为何都下课》提出了在教练选拔体制上的一个大问题;如《一流变二流女排沦落谁之过》更是让人读来有酸涩苦咸之感。
即使是对赛事的报道,新华社记者也是别有一番笔墨,另有一腔情调。如《惊艳!亚运赛场那些秒杀的事儿》对惊心动魄的一两秒只差翻盘或夺冠做了生动描述。如《东帝汶选手:我站在这里就是骄傲》对一个成绩倒数第一的东帝汶运动员做了生动描述,不写胜者写败者,不写强者写弱者,从表面上看是别出心裁,从骨子里说是一种体育精神的提升和文化视野的辐射。说实在话,看竞技比赛输赢当然要关注,但输赢之前、之中和之后那些关于人的故事和关于人的思考才是体育报道的生命力之所在。新华社记者们做到了,这次亚运会报道他们写得真好。
第三类人,就是能说会道的运动员了。运动会上说得最多的应该是记者,运动员的主要工作不是说,而是参加比赛。我欣喜地看到,这次亚运会上不少国内运动员开始会表达了,说话也有些味道了。比如游泳小将孙杨在获得银牌后痛哭流涕,有记者问,你是否为没有获得金牌而哭啊?孙杨就答得很艺术:“只有不到一秒的差距,我对获得的这个亚军感到很可惜。”游泳健将张琳在冠亚军失利后,在发布会上被问及为何总没有笑脸时,他告诉记者:“也曾有笑,只是记者没有看到。”然后他做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对记者说:“这回你看到我笑了吧!”从而巧妙的回避了一个尴尬。女足教练李霄鹏别看学历不高,但他的实在劲儿也逗笑了记者,比如有一个记者一连提出了好几个问题,他苦着脸说:“我就回答我能记住的问题吧!记不住的你们再提醒我。”篮球运动员孙悦更逗,有记者问,在投中两个三分球后,他做出把手指放在嘴唇上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孙的回答是:“我嘴里会分泌一些粘的东西,是我嘴巴粘了,我在抹嘴。”
你看,这些运动员们开始学会以幽默、自然和平常说话的语气来回答一些比较尴尬或难以回答的问题。不仅使听到的人感到爽,就是以刁钻和尖刻著名的记者们也无话可说了,时不时还能会心一笑,这就是巧妙表达的效果。而在我的印象中,过去我们常有运动员对记者的提问不满就硬梆梆的甩过去几句,不仅使周边氛围紧张起来,更有可能在恼怒之下留下点口实。我们的运动员们开始会说话了,我为他们高兴。
体育赛事是一年中持续不断的事情,体育消费正在成为人们更多更大的消费。在这种消费当中,除了对体的强健和输赢的关切之外,不断满足人们内心的文化需求和精神品质的提升,恐怕是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重要方面。在这次亚运会上,我注意到的这三类会说话的人,不仅仅在于他们说得新、说得好,透过这新、好的表达之后,我看到了他们用心用脑去思考,编织出来的一幅幅内心美景的传达,这种传达让人在感受到力量、角逐、对抗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作为人的伟大和美丽,而把观众征服的正是这种伟大和美丽啊!
盼望着,盼望着,体育赛场上也能有更多会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