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2009-12-16 11:31:0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一轮明月,寄托万缕遐思。月,自来是很多文人墨客的挚爱,写月的文字不计其数,但大多离不开思乡、思人的主题。本文也以明月为描写对象,主题不算新颖,但叙事线索明了,抒情真挚自然,也不失为一篇好的习作,推荐共赏!
已是初冬,天黑的很早。在家呆了一天的我,吃过晚饭,想出去走走,透透气。窗外挂着一轮上弦月,老远就和我打着招呼。离它不远处有一颗星星,格外的明亮。一年四季里,只要是天上无云,不管是月缺还是月圆,这颗星星总是陪伴着那轮月亮。似月宫里的门童?忠心耿耿。也像是暗恋着它的情人?若即若离。
随着我挪动的脚步,月儿一会跳到树梢,一会藏到楼房间,调皮地和我玩起躲猫猫。公路上汽车轰鸣,忙忙碌碌。被它吵得昏昏欲睡的街灯,迷迷茫茫。我严格遵守着交通规则,耐心地等待着黄灯的闪烁,当绿灯更换成红灯后,急急忙忙朝对面的校园跑去。过了街,这才发现我把月亮给弄丢了,感到很是纳闷。于是,双眼四处地找寻。等我走到一片开阔地,那轮皎洁的弯月,已从高耸的建筑物后悄然露出,远远地冲着我傻笑。天地间,这个老朋友和我相互开着玩笑。那颗小星星也诡秘地向我眨着眼睛。它,是在狐假虎威讨好主人?还是在告诉我地上的灯光灰尘里裹满甲流病毒?抑或是在说在匆匆忙忙的人流中,只有我这个凤毛麟角的仰望者?好奇?惊讶?我猜度着此时此刻它的小眼睛,同样不解,迷惑。
校园里有一泓人工挖掘成的小湖,湖边蓬满了柳枝,茂茂密密,摇摇曳曳。小桥流水,曲路幽径,偶尔听见水里鱼儿跳起翻腾的声音,轻轻的,脆脆的。每天清晨,总有学子在湖边朗朗读书,或中文,或外语。这会儿,夜幕之下,沿湖的周围都有情人成双成对,在柳枝的垂帘下或卿卿我我,或呢呢喃喃。我,漫步在湖边,看不见鱼儿的涟漪,只见一弯月牙水中倒影,清清朗朗。奇妙的是,当你走动时,它也跟着你走,当你停在那里时,它也安静地等着你。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月亮走我也走,我等阿哥在村口......”有时,我真有些糊涂,到底是人的脚步跟着月亮走呢?还是月亮跟着人的脚步走。就这样想想看看,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沿着小湖转了一整圈,水中的那轮镰月也在我的眼前做了个圆周运动,水盈盈,亮晶晶的。可是当你用手在水中掬一捧或是向水中丢一颗石子,水面就会晃晃悠悠,月儿顿时就会碎成无数个瓦状银片。一阵抖动之后,水面渐渐趋于平静,它又会奇迹般地从水中钻了出来。那张嫣然的笑脸依然是那般和蔼,可亲;依然是那般迷人,梦幻。我,星星,水中的月亮,终究不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因此,我们之间永远不会被碰撞,被交集,永远都会保持着自然给予我们的最为合理的距离。但彼此之间也时常关照着,欣赏着,利益着。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或和你擦肩而过,或和你有缘无分。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许多的遗憾和美好,才有了终生的牵挂和思念,才有了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才有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千古绝唱,月亮里才会住着嫦娥,玉兔,和吴刚。
天地万物,虽,自我旋转,然,又相互围绕。这就是古老的《易经》所描述的阴阳法则。遵循法则,和谐安宁,违背法则,祸心殃体。
水中的月亮如此的美妙,那天上的呢?我站在湖的中央,一条小巧的虹桥上。这时的月亮一览无余,没有了柳梢梧桐树的遮挡,它显得更加的妩媚。我将我的脖颈,尽其所能地拔向天空,想要离月亮近一点,再近一点。恰巧这时,晚自习结束了,一队队学子从桥上匆匆走过。他们说笑着,喧哗着,刚才还静谧的桥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可是,他们的目光只瞄准前方,那里有他们的理想,希望和美好生活。满地的灯火照彻半个天空,企图把月光替代,把星空掩埋。可是,没有人注意到今晚的夜空,还有一轮皎美的月亮,无私地把清亮的光辉幽幽悠悠洒向大地,关照着人们的脚步。然而,婆娑世界的人们,似乎越来越不需要它,对于它的关爱不屑一顾,不理不睬。比起地上密集的灯光,它,显得是多么地遥远和清淡。路灯,探照灯,霓虹灯;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旋转的,光怪的,闪烁……这些都能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感官的需求。月亮有些悲哀,不是为自己的多情被蹂躏,不是为自己没有被人去欣赏。而是,它又一次听到了瓦斯爆炸,一声又一声,震耳欲聋;它又一次看到了人间的悲剧,一幕又一幕,惨不忍睹。它多么希望人们也能听到,也能看到,多么希望人们把自己张望。可是,私欲膨胀的人们,神经早已麻木,他们兴奋于煤炭燃烧时产生的能量,他们迷恋于这种能量制造出来的虚假颜色和现象。久而久之,人们把月亮已经遗忘在了我们头顶上,遗忘在那片苍茫的天穹中了。
这时,有一位姑娘与我擦肩而过,看见我直直地伸长脖子,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月亮,感到很好奇。她,也把的头举向天空。不一会我就听见她边走边大声地说:“天上有好多星星呀”!同伴们这时也纷纷惊呼起来,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是呀,天上有许多许多的星星,它一直都守候在那里。只是,我们的头颅到了夜晚就失去了向上转动的功能。星星们有着和月亮一样的命运,它们也都早已淹没在地上的灯光里,淹没在我们短浅的眼睛里,淹没在我们浮躁的心绪中了。
古老的《易经》真的没人读了。
我,也好久没有这样仰望星空了,记得年轻时下放到农村,一到夏季,淡黄色的花生花盛开着,一片又一片。傍晚,收工后的我们,百无聊赖。吃过晚饭洗一洗,就会三五成群地到附近的田埂上,地头边散散步。我和娟子经常躺在松软的花生地里,说着知心话,唠着烦心事。群花的芬芳沁人心脾,驱赶着我们一天的疲劳;泥土的清香亲切可人,抚慰着我们远离家乡的心灵。远处的虫声,蛙叫,还有蝉鸣,和成一首首交响乐,美妙极了。最让人向往的是那一望无际的天空,幽黑幽黑的,旷远广袤,深邃神秘。月儿弯弯和星星点点交相辉映,天和地浑然一体,令人十分地神往。遇到十五,圆圆的,满满的月亮像腾空而起的玉盘,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把乾坤照耀得清清朗朗。那颗痴迷的星星,从那时起,我就看见它追随着高傲的月亮公主。有时它们好像也在窃窃私语,就像我和娟子一样。更多的时候,地上的我们和天上的它们都会沉默无语,心与心交流着,碰撞着。虽然感叹自己的微渺,可我还是想用我的凡眼,去寻找圆月上的寒宫,寻找住在寒宫里的美丽嫦娥,寻找捧着桂花酒的吴刚和天天捣着仙药的玉兔。尽管我知道这是徒劳的,尽管我从小都在一直在找寻着。然而,飞扬的思绪难以控制,我还是喜欢猜想着它们,此刻都在忙碌些什么呢?和我们一样躺在花生地里?和我们一样在仰望着大地?和我们一样在偷听着地上人儿的悄悄话?
这样的遐想,随着进城的脚步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也把月儿遗忘了,可是它似乎没有把我忘记,经常在我的窗前转来转去,可是我的目光被灯光屏蔽了,看不到它的存在。实在想我了,它会在夜深人静趁我熟睡之际,轻手轻脚地溜进我的房间,仔细端详着我酣睡的模样,一直到天亮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就像我的母亲那样和蔼慈祥。有时想起来就倍感愧疚,是对我已经逝去的母亲,也是对那轮无私善良的月亮。
月光下,好遐想,生思念,易怀旧,愁离别。难怪台湾散文家林清玄感叹道:一代唐诗,一代宋词,大部分是在月光下吟就的。你听,[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伟大的古代诗人们,对月亮似乎都情有独钟。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的色彩神秘浪漫,最能让人浮想联翩。一钩新月,能使人联想到事物萌动和发芽;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美满和团圆;一轮皎月,又会让人联想到做人的光明和磊落的。在那个远古的时代,科学和技术都很落后,兴许诗人们不知“煤”为何物。因此,他们只能在明月那里,寄托自己的憧憬和志向,抒发情感的欢快和忧伤。宣泄仕途的得意和失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亘古未变。然而,先人已离去,都是后来人。心境的不同,对月光的理解不同,当然对月亮的感情也不同。
热闹一阵之后,学生们渐渐远去,小巧的虹桥又恢复了难得的安静。我孤独一人伫立在桥上,脖子有些酸酸的,地上的浊光,污染了大半个天空,难怪学生们看不见天上的星星。当我用心用情仔细地去找寻它们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浊光后面的天,真的还是李白杜甫苏轼仰望过的天,那一弯月儿和以往一样,依旧的妩媚亮丽,依旧的深情脉脉。天上藏满了无数的星星,亮亮的,暗暗地,密密的,疏疏的。半空悬挂着的玉镰和玉镰边上的那颗忠诚的伙伴,以及夜幕中点点的繁星,把今夜的天空点缀的无与伦比。此情此景,从前的记忆从大脑C盘中自然流出。我仿佛又回到了广阔天地,躺在当年的那块花生地里,和娟子一起编织着天长地久的友谊。
芬芳依旧,虫喃依旧,蛙声依旧,蝉歌依旧。
时间不早了,嫦娥,吴刚,玉兔,还有那位门童星或暗恋者,它们一起热情地送我回家。在它们善良友好的笑靥里,分明写着:“今晚做个好梦,来日飞到月宫去做客”。
我有些沉醉忘归,眼有些潮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