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阳河
2010-1-4 10:56:0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随着作者娴熟、流畅、优美的笔触,细腻生动的描述,在一路上的走马观花中感受古阳河的润泽灵动,感受着她的内涵和魅力!欣赏了,问好作者!
阳春三月,一个情绪飞扬的季节,到处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飘荡着和煦的春风。
那天,我们怀着索奇探幽的欲望,时而坐船,时而乘车,时而步行,时而趟水,时而越岭……从古阳河的出口处——栖凤大坝出发,一路穿行在古阳河里,寻找古阳河的源头。
清晨,澄碧的湖面像昨晚睡去还未醒来,弥漫着一层朦朦的白雾,那雾,或贴在湖面游走,或在岸边招摇,活脱脱的像一匹匹飘舞柔动的白稠。雾中,我们沿着宽敞的栖凤大道,来到栖凤大坝的码头,上了一只乌蓬船。一个红衣绿裙、眉目清秀、体态轻盈的妹子已经殷勤地解开了缆绳,等我们坐稳后,木船就随着咿咿呀呀的浆橹声在湖中前进了。此时太阳已经升起,阳光在空中晃荡着,正是三月好天气,阵阵清风徐来,给残梦未尽的我们灌溉了一古脑的清新,心情也就骤然舒畅爽快。空气中薄薄的雾气无声无息地散开在湖面上,隐隐悠悠,影影绰绰,像湖面上浮着的一层倒影,浮在幻想中,浮在眼前,然后浮在记忆中,永远看不真切,也永远无法用手用眼去触摸。
妹子那红衣绿裙在风中飘飞着,那双水灵灵亮灼灼的眼睛扑闪着,粉嫩的脸蛋不时冲着我们甜甜的妩媚一笑,嘟起红樱桃似的小嘴,扭着水竹似的细腰,双手轻摇着橹,乌蓬船也就“哗哗”地犁出了两道碧浪,在湖面上慢悠悠地穿行。
乌蓬船一路绕过罗依溪、且茶下等村庄,在一个叫猫儿潭的地方靠岸。那潭水,平坦如镜,平静无波,一汪深绿,青山不走,潭水不动,不时有几只水鸟长一声、短一声地啼叫着,从潭面上飞过,轻轻点击水面,溅起几朵洁白的水花后,便散落到两岸的树林里,不见了踪影。这里有三座桥,成扇型式地排列在深潭上,一座建于六十年代,一座建于七十年代,一座建于九十年代,一座更比一座高、一座更比一座长,一座更比一座雄伟壮观,真是天下无二,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古丈县公路建设的伟业,成为S229线上的一道美丽绝妙的风景。我们就在这里下了乌蓬船,挥挥手飞吻别了妹子,上了小车。
我们行驶在S229线上。
每到公路临水的地方,我们就下车,沿着芳草萋萋、绿树荫荫的小径来到河边。古阳河流水潺潺,水是蓝蓝的,幽幽的,澄清如镜,泛着柔和的绿光,云影、鸟影、山影、树影、屋影、人影……都贴在碧水之中。这时阳光也一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了,绛红色的光辉很慷慨地泼洒下来,于是水烟氤氲,缥缈朦胧,恍惚之间,你会怀疑自己到了仙境。我们徘徊在河坝坪上,春风拂面,河坝坪上,柳树成荫,春风杨柳千万条,柳丝在眼前轻轻飘舞,就像悬挂着的一幅幅绿色的垂帘;树下绿草茵茵,百花盛开,红的、蓝的、黄的……点缀其间,争艳斗丽。树枝上有鸟儿啼鸣,草丛里有蝴蝶起舞,花蕊间有蜜蜂浅吟,草坪上有牧童嬉戏,河水边有牧姑在梳理着乌云般的长发……真是甜了河水,蜜了春风,醉了人心。
这样,我们又穿过了青山绿水环抱的枞树溶,黑潭坪,王家堡,龙潭坪,树栖柯等土家村寨……
跟着一路阳光,跟着一路春风,中午12点,我们到达了古丈县城。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山城,一山山的绿色烟波浩淼地连着、牵着、排列着、释放着,绵绵不绝。四周古木森森、茶园满坡、流绿溢翠、香满小城;清澈碧绿的古阳河像一条产于乡间的丝绸,穿桥绕城而过,缥缈而静谧;阳光从蔚蓝的天空中泼下来,洒在河面上,满河碎金,波光潋滟;两岸的建筑物倒映在河里,影影绰绰,重重叠叠。小城的美貌曾多次出现在作家萧离、彭学明的笔下。这天,正逢赶集,大街上行人如织,热闹非凡,特别是河街,卖茶的人和买茶的人,叫叫嚷嚷,拉拉拽拽,把窄窄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在一个叫“醉茶乡”的土家风味小餐馆就餐,饭菜在到来之前就早已订好了,土鸡、腊肉、酸鱼、霉干菜、盐辣子、野蕨菜、醋黄瓜、花生米、炸豆腐、胡葱酸……尽是一些下酒下饭的可口菜,把我们喝得、吃得胃口大开,耳热心跳,满头大汗,嘘声不断。
喝过酒、吃过饭后,我们又继续驱车前往。
车在画中行,人在诗里游。车窗外的风景转着圈子,展开去,像是一轴无尽的山水画卷。倚窗而望,古阳河两岸奇山耸立,山巅云雾缭绕,山间林木苍翠,林中群鸟合鸣,野花点缀其间,万紫千红,河两岸芳草萋萋。那树味、花香、水声、鸟语……都随风飘来,轻轻叩击我的心扉,把我的心染得醉醉的,简直进入了世外桃源。
红砂溪,老寨,长潭,太坪等村寨又被我们甩在了身后。
司机是个老同志,又是个古丈通,一路上给我们说古道今。原来古阳河是古丈县境内最大、最长的河,发源于默戎镇的狗脑山,在罗依溪镇的罗依溪村汇入酉水,全长46、5公里,流域面积274、2平方公里,沿途汇纳了许多溪水,并把古丈县一分为二,一边称界上,崇山峻岭,一边称河里,地势较平,真正是古丈的一条母亲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沿途二十多个村寨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大山里,被古阳河一一串起。古阳河的水就像母亲的乳汁滋润着两岸的土家、苗家村寨,有了古阳河,古丈才有了生命活力,有了勃勃生机。
哦,古阳河,一条流着生命绝唱的河!
哦,古阳河,一条淌着秀美神奇的河!
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司机顺着一条弯曲的溪沟,侧过身指着前方的崇山峻岭,对我们说,那就是天桥山!原来我们到了天桥山的脚下,我们下车,站在公路边,遥望天桥山,只见:山峰入云,白岩陡然,天桥高挂,仙门洞开,石谷幽深。据《古丈县厅志》记载:“天桥山,城南二十五里,山腰两峰对峙,横石如梁,下临白余丈,洞深南测,俯视凉风袭人面。建佛殿其上,四壁悬白岩,山以名也。每年六月朔,各村寨男女,结伴为进香会。”早先这里设庵置院,香火不断,香烟袅袅,泸溪、吉首、沅陵等方圆几百里的善男信女都前来这里烧香求佛,为古丈县的名胜古刹,也是现今古丈县着手开发的五大风景区之一。
车子继续前行。
车子在一个叫毛坪的苗寨拐下了河道,进入古阳河峡谷。峡谷里,公路就是河床,河床就是公路。溪水清澈透明,纤尘不染,在河道里行车,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只听得到溪水哗哗,林涛声声。越往里走,峡谷越为幽深,山势也就越显得奇俊。山坡上绿树葱茏,千姿百态。悬崖绝壁上,一根根或黛黑色的老木古藤,或青绿色的嫩枝心蔓,从岩缝里伸出来,大大小小的根须像一把把铁爪似的牢牢抓住岩壁,有的奋力地向上生长着,有的向下很自然的倒垂着,有的伸到了对岸、和对岸的藤蔓纠缠在一起。藤蔓间泉水汩汩,如银似练,喷珠吐玑,飞花溅玉,真是“两岸无石不奇秀,悬崖有水尽飞花”。
越往里走,峡谷越窄,公路到了尽头,车子无法通行,我们只好下车步行。
三月,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动的季节,是播种爱情的季节,也是山歌飞扬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情思总是被乡间的山歌牵引,我的思恋总是被悠扬的旋律萦绕。
这不,一串山歌如一道山涧清澈的溪水,款款地而又调皮地流进了我的耳海:
“哥在坡上锄苞谷,
妹在溪边洗衣服;
哥在坡上望阿妹,
阿妹哟——
哥哥下下锄在脚根上。”
“妹在溪边洗衣服,
哥在坡上锄苞谷;
妹在溪边望阿歌,
阿哥哟——
妹妹下下捶在石头上。”
这突然飘流过来的山歌,一下子牵走了我们一路的疲劳,使人酣酣地徜徉在如梦如幻、入痴入迷的山歌声里。
我们寻声望去,只见一男一女两个面孔红润、身材俊秀的年轻人站在小溪两岸,男的头缠布岶,身穿对襟衣;女的身穿满襟衣,衣上、手上银饰钉铛,两人正在一人五句地对唱着,歌声大胆奔放,表达出来的爱情赤裸裸的,山歌里浸透着旷日持久的爱情真谛。是的,苗家男女青年从小就沐浴着山歌长大,耳濡目染,朝拾夕拣,个个都是吐珠落玉的歌手。但当他们看到我们时,歌声嘎然而止,只见两朵红霞落在他俩的头上,红扑扑的脸上略带些羞涩地微笑,两双灵俊秀丽的眼睛热灼灼情脉脉地望着我们,用软软的苗语问道:“是去我们哪儿吗?”我们点点头,算是作了回答。“那我们给你们带路。”他们征得我们同意后,便笑呵呵的,十分热情地走拢来,给我们带路。在山路上行走,有美女俊男带路,我们当然高兴,心里热乎乎的。
山路自然隐在绿树翠竹里。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慢慢地走着。阳光像一群小狗儿似的满山野里乱跑乱跳,跑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金黄,跳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欢腾。我们一路走去,苗妹不时挥舞着小手给我们指指点点,不时张开红唇为我们说这说那。春风呢,像似一坛坛陈年的老酒,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清香。风中,万树泛绿,千草喷香,百花吐艳,莺歌燕舞,“万般红紫斗芳菲”,让人觉得与这些树木、青草、野花、流莺、飞燕,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的心早被那满山满坡的绿色浸润染透,像有一种被三月的溪水洗刷过一样的清爽。
我们到达古阳河的源头——狗脑山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像一个光屁股的小孩,眨眼间就跑到了西山,西边天际流泻着夕阳的余晖,满天云飞霞舞,满山流金溢彩。眼前的村寨农舍,恬淡,适宜,可亲可爱。我看见:牛群安详而满意地归栏,三两个妇人提篮去井边洗菜,一群孩童在田野里欢快地奔跑,归巢的鸟儿扑棱棱地煽动着翅膀,炊烟像祭献给上苍的一柱柱香火,袅袅升起,漫山遍野的野花被夕阳点燃得五彩缤纷。
我们沐浴在浓绸的晚照里,情切切、意绵绵、心软软,依依不愿离去。
都说智者爱山,仁者爱水,智者钟于山的博大和丰富,仁者情于水的灵秀和深情。当然,我算不上智者,也算不上仁者,但我爱山爱水,我渴望与山水对话,渴望与山水相融的自然,与自然相拥的和谐。在山水天地间,我觉得山动水转,仁厚智深,那是灵魂的栖居地。站在山之巓,回想一天的路程,想起那湖、那船、那人、那桥、那车、那村、那路、那溪……我就想亲吻她,拥抱她。
哦,古阳河,我已融入到了你的润泽灵动,亘古不变的清纯中,无论我走到哪里,思绪总会时时被你牵挂。